愛國主義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2.54W

愛國主義的基本內涵是什麼的答案是:愛國主義的基本內涵是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愛自己的骨肉同胞、愛自己的國家。

愛國主義反映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係,是人們對自己故土家園、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和榮譽感的統一。

愛國主義(patriotism)是指個人或集體對“祖國”的一種積極和支持的態度。這裏的“祖國”可以是一個區域或者城市,但是愛國主義一般用於某個國家或者聯邦。愛國即熱愛祖國,國家的直接體現是政權,祖國與國家不是一回事。公民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國家應該效忠自己的公民。這就是孫中山、何子淵等革命先驅推翻滿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但依然被尊爲愛國者的根本原因。易姓改號,謂之亡國;文化滅絕,謂之亡天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文化不滅,則中華不滅。愛國,即愛文化,也就是守護中華傳統文化。

人類因爲生存的需要,形成社會,藉助羣體的力量方便獲取生活資源和獲得保護。人們對所生活的族羣所提供的舒適、寧靜、豐富、優越與安全感產生依戀和榮耀的情感。爲了使生產和生活利益得到保障,人們自發地維護這個族羣的完整性。這就是最樸素的民族主義。

愛國主義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愛國主義應當是自發的,源於基本的利益觀和良知,它彷彿溶化在人們的血液中,無法根本清除。由於幾乎每個人都具有這種潛能,統治者很敏感地察覺到這是一股強勁的力量,不能降服之就可能被之降服,所以長期以來,民族主義都被統治者所小心駕馭,統治者千方百計地將自己演繹成民族主義的核心價值符號。民族主義洪流就象漩渦,而統治者則總是企圖扮演漩渦的中心。在後極權時代,由於信息的壟斷,民族主義情緒比以往更易於控制,統治者通過壟斷的傳媒、教育,對民衆的情緒進行操控。在這個“計劃思維”的時代,人們的一顰一笑、一喜一怒都被人算計、被人設計,表面上人們發自內心的情感實質上早落在那些人預先設定的模範當中了。

愛國主義有消極的一面。由於“什麼纔是愛國”人人看法不同,所以愛國一詞顯得頗爲主觀,因此人們對“愛國”行爲的定義極具爭議。當中最顯著的例子,莫過於有政客把愛國主義當作是攻擊對手的手段之一,指控對方是不愛國的人。也有人嘗試把愛國標準化、表現單一化;其中安布羅斯·比爾斯稱“愛國主義是一堆易燃的垃圾, 任何想照亮自己名字的人只要朝它丟根火柴就可以了。”18世紀的英國作家塞繆爾·約翰遜把愛國主義視爲:“愛國主義是流氓無賴們最後的藏身之地”。這被另一些人認爲是歪曲了愛國主義的本質--不止把愛國變成了一種盲目的信仰,這些行爲更無助民主的發展,因爲社會的精力都虛耗於愛國的爭論之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