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電影觀後感

來源:趣味百科館 4.29K

影片一開始就安排了兩個場景,一個是蘇州河的對面是一條安靜而又嘈雜的街道,像廢墟一樣形成了四行的荒涼的倉庫。顯然,這條河的一端是充滿希望和繁華的“天堂”,而另一端則是殘缺不全、荒涼的“地獄”。電影裏有一個貫穿整個故事的線索,就是白馬。白馬的出現,在庫房四行人的心中照亮了一道光明。

八佰電影觀後感

白、新、亮和四行倉庫的白、新、亮、黑與舊形成鮮明的對比,象徵着四行倉庫在黑暗、破舊、充滿絕望的逆境中的一抹亮色。它還象徵着人們開始從對死亡的恐懼轉變爲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決心。但終於,那純真雪白的白馬,身上沾滿鮮血,一路奔馳,這難道不是人們用獻血染成的希望嗎?但願自始至終都沒有消逝,反而因爲人們的英勇奮鬥,不畏艱險更加璀璨,重燃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喚起人們心中的家國情懷!

本片從頭到尾,展現了我軍數百人在四行庫守衛四天的歷程,見證了戰士們由剛入關的稚嫩到成熟勇敢的蛻變。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怕死的那一面,可是,當家國的破碎呈現在人們眼前時,一切懼怕都煙消雲散了,留下的只是滿腔熱血。

並且電影最後,接到撤退命令,在日軍的猛烈炮火下,四行倉庫的士兵撤離到對岸的途中,我們也看到對岸的人們都在密切注視着民族同胞的生死存亡,紛紛獻出自己的力量,這個過程也是喚起民族同胞同仇敵愾、團結一致的高潮。雖然退卻似乎沒有成功,但卻帶來了最成功的結局。軍人的氣概,爲中華民族的疾病打了一劑良藥,只要有生兵衝出重圍,就能喚起部分中華民族的精神意識,而在羣衆的推動下,這種意識必然是大勢所趨,而且必然會帶來勝利。




《八佰》讀後感怎麼寫?

思路:根據電影的情節展開,並結合自己的經歷寫出感悟。

《八佰》電影是歷史基礎上面的真實故事,八百壯士世人皆知,95年前,1937年10月,爲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第72軍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八百壯士”進駐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

民族英雄謝晉元是廣東梅州蕉嶺縣人,我們客家人,和我同屬一個專區,可以說是我們的老鄉,我爲他感到自豪。謝晉元於1925年,從國立廣東大學(今國立中山大學)畢業,投筆從戎轉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

《八佰》電影真實的再現了當時戰爭的殘酷,我們中華民族因爲日本人的侵略所承受的災難。我作爲一個曾經的軍人,看電影的過程中,熱淚橫流,特別是看到我們的戰士視死如歸,身上綁着炸彈往樓下跳的時候,我止不住我的淚水。

抗日戰爭,我們中國人軍隊死了幾百萬。就是因爲有這些英勇的勇士,纔有我們的今天。一個國家,不能沒有這些視死如歸的勇士。中國有八百壯士的精神,中國纔不會亡,我們中華民族纔不會亡。

我記得以前有讀過一本《世界戰爭史》, 書中有序,其中一句話,我印象深刻:“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這個世界,平靜安寧的時候不多,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戰爭。中國現在經歷了一些和平時期,但是戰爭危機始終就是在家門口,特別是現在,如果不居安思危,當戰爭來臨時,可能就會措手不及。95年前,一個小小的日本,就讓我們中國大亂十年。

《八佰》電影真實的再現了當時複雜的情況,河的一邊是我軍和日本人的殊死搏鬥,另外一邊是上海法租界燈火通明,歌舞昇平,和平的生活依舊。我唯一感到安慰的是,在和平的法租界,我同胞奮勇支援一河之隔的我孤軍將士。

電影八佰觀後感怎麼寫

電影《八佰》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1937年,是中國風雨飄搖的一年;1937年,是中國山河破碎的一年。

1937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對華全面侵略戰爭。正面戰場上,裝備精良,人數衆多的國民黨正規軍,面對日軍節節敗退,北平天津相繼淪陷;在布魯塞爾會議上的外交失敗更是讓中華民國成了一葉飄蕩在洶涌大海上的小船,隨着海浪起起伏伏,毫無反抗之力。沒人知道中華民國的未來怎樣,也沒人知道中華民國的未來在哪。

9月1日,新豐熱電公司組織我們這些學員觀看了剛剛上映的電影《八佰》。故事就發生在1937年的中國上海。滬鬆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在與租界一河之隔的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爲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面對日軍多次狂風暴雨般的進攻,524團在團長謝晉元的指揮下,像是一顆堅韌的小草。無論怎樣的風雨,也無法讓它真正低頭。524團的堅守就像是燈塔穿過海霧裏的一點點燈光,爲大海上飄搖的小船指出方向,爲山河日下的舊中國送來了一絲希望。

顧炎武在三百多年前發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樣有力的吶喊。今天的《八佰》便是對這句話的再次演繹。家是最小的國,國是最大的家。愛我祖國,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身體力行:戰爭年代,那些愛國的仁人志士爲心中的大義毫不猶豫的獻出自己的生命;現在是和平年代,我們只需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便是對“國人當如此”最好的踐行。

我從懵懵懂懂的入職,到現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各種培訓學習,在領隊和集控師傅們的帶領下,我們正在慢慢的尋找自己的定位,也正在一點點習慣自己電廠人的身份。生活在當下的我們需要一種堅守——在現在的學習中,堅持每個分分秒秒,用心學習運行相關知識;在未來的工作中,守護好每個日日夜夜,堅守在汽輪機旁;堅守在鍋爐邊;堅守在電廠的每一個設備、每一個閥門、每一根管道旁,保證值好每一班崗,就是我們電廠人對“國人當如此”的最好踐行

八佰電影觀後感

對於我們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一代人來說,電影《八佰》演繹出了另一種我們無法體會的人生,因爲大多數人的態度如同影片中的端午初到四行倉庫時一樣,抗日救國民族大義是別人的事情,他沒有殺過人,也不想殺人,他想的只是回家,然而事實卻證明了,當戰爭真的來臨時,沒有人能夠真的置身事外,毛之不存皮將焉附的道理在這一刻得到了最真實的體現。

和平時代的我們無法體會到戰爭時代的殘酷。在那樣的艱難歲月裏,我們的前輩選擇了戰鬥到底,小人物大英雄,在那個一無所有的時代仍爲國奮戰爲國獻身的烈士,每一個人都選擇用自己的方式爲國家出一份力,纔有了我們現在的安居樂業。銘記歷史,致敬先烈!

《八佰》是由華誼兄弟電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該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講述了被稱作“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該片於2020年8月2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2021年2月28日,獲得2020新浪微博之夜微博年度電影。

電影八百觀後感怎麼寫

八百壯士》觀後感

看了《八百壯士》後,我心中有說不完的激動,這部愛國主義影片,主要敘述當時日軍進攻上海的真實戰況,我八十八軍五二四團第一營官兵五百人,由團長謝晉元中校率領掩護國軍之撤退,並陷入三面之包圍中,即戰四晝一夜,有四行倉庫通過穌州河進入英租界。這裏面有一個很英勇的女孩,叫楊惠敏,自願當童子軍,父親勸她回去,她不肯,說要讓中國立起來。上海鬧饑荒時,他去維護秩序,還將國旗送到四行倉庫,路上危機重重,可爲了立志氣,強民心她死也要去。

當時,全國的童子軍堅守着“不要餉、不吃糧、不怕苦、不怕死”的號令。我爲之感動,因爲他們不是爲自己的利益而貢獻,而是爲了國家未來的前途而貢獻着,不貪生怕死,這纔是真正的中國人。800個烈士,多麼珍貴的 “一筆財富”啊,就這樣犧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彈中,我真惋惜啊。這時,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爲什麼要將八百壯士趕盡殺絕呢?爲什麼一定要佔領上海呢?爲什麼要攻擊中國,不和我們做朋友呢?爲什麼?爲什麼?難道,爲了統治全世界,日本人要傷害所有人嗎,要讓所有人看不起嗎。

我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壯闊國土,璀璨五千年華夏文明,幾萬萬華夏生靈開始遭受日軍大規模的踐踏與蹂躪。失陷的國土,逃難的貧民,潰敗的軍隊苦難時刻的開始。日本人,你們爲什麼要這麼做。

如果不是當時的中國不強大,那麼,日軍也不會來攻擊我們了,從現在起,我要發奮讀書,讓祖國更加強大!讓世界各國都和平共處,再也不發生這種事情了。“……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此時此刻,宋祖英的《愛我中華》迴響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樣裝滿了對祖國深沉的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