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無聲勝有聲上一句是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2.19W
此時無聲勝有聲上一句是什麼

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上一句:別有幽愁暗恨生。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思:

像另有一種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時悶悶無聲卻比有聲更動人。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賞析

詩人用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佳句描繪了餘音嫋嫋、餘意無窮的藝術境界,令人拍案叫絕。彈奏至此,滿以爲已經結束了。誰知那幽愁暗恨”在聲漸歇”的過程中積聚了無窮的力量,無法壓抑,終於如銀瓶乍破”,水漿奔迸,如鐵騎突出”,刀槍轟鳴,把凝絕”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纔到高潮,即收撥一畫,戛然而止。一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並沒有消失。詩人又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環境描寫作側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

相關原文: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相關譯文:

好像水泉冷澀琵琶聲開始凝結,凝結而不通暢聲音漸漸地中斷。像另有一種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時悶悶無聲卻比有聲更動人。突然間好像銀瓶撞破水漿四濺;又好像鐵甲騎兵廝殺刀槍齊鳴。一曲終了她對準琴絃中心劃撥;四弦一聲轟鳴好像撕裂了布帛。

相關注釋:

凝絕:凝滯。

迸:濺射。

曲終:樂曲結束。

撥:彈奏絃樂時所用的撥工具。

當心畫:用撥子在琵琶的中部劃過四弦,是一曲結束時經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琵琶行》的創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傷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譁,藩鎮勢力又進一步提出要求罷免裴度,以安藩鎮反側”之心。

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有擅越職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諷喻詩,得罪了朝中權貴,於是被貶爲江州司馬。司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時期多專門安置犯罪”官員,屬於變相發配。這件事對白居易影響很大,是他思想變化的轉折點,從此他早期的鬥爭銳氣逐漸銷磨,消極情緒日漸增多。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已兩年,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藝技紅極一時,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心情抑鬱,結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體裁,創作出了這首著名的《琵琶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