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漸離善於擊築,在易水邊高漸離送別的刺客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2.8W

高漸離善於擊築,在易水邊高漸離送別的刺客是荊軻。高漸離擊築送別刺客荊軻的這段歷史被記載在《史記》的《刺客列傳》中,歷史中的荊軻刺殺任務失敗,最後死於秦王之手。高漸離在荊軻死後,潛入了秦王身邊,但也被秦王識破,死於秦王刀下。

高漸離善於擊築,在易水邊高漸離送別的刺客是誰

《刺客列傳》是司馬遷著作《史記》中一篇列傳。《刺客列傳》全文五千多字,共寫了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五個刺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戰國時期秦燕之間的兼併與反兼併的鬥爭。

本傳雖是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五人的類傳,但能“逐段脫卸,如鱗之次,如羽之壓,故論事則一人更勝一人,論文則一節更深一節”,所以全篇次第井然,始於曹沫,終於荊軻,中間依次爲專諸、豫讓和聶政,儼然一部刺客故事集,而統攝全篇的內在思想則是本傳的主旨。

《史記》分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部分。其中,本紀、世家、列傳三部分,佔全書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寫人物爲中心來記載歷史的。



高漸離善於擊築,在易水邊高漸離送別的刺客是誰?

荊軻。

高漸離和荊軻是一對好友,刺秦之前,二人就經常在一起喝酒,喝醉了之後,高漸離擊築,荊軻則引吭高歌,聞者落淚。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荊軻刺秦王故事: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臨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邊爲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

好友高漸離擊築,荊軻和着節拍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

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咸陽宮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但最終行刺失敗,被秦王侍衛所殺,荊軻就這樣犧牲了。

高漸離送別的刺客是誰

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句千古流傳的詩歌寫的正是這二位壯士。高漸離和荊軻是一對好友,刺秦之前,二人就經常在一起喝酒,喝醉了之後,高漸離擊築,荊軻則引吭高歌,聞者落淚。

高漸離簡介

高漸離,戰國末燕(今河北省定興縣高裏村)人,荊軻的好友,擅長擊築(是古代的一種擊絃樂器,頸細肩圓,中空,十三絃),高漸離與荊軻的關係很好。

荊軻刺秦王臨行時,高漸離與太子丹送之於易水河畔,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後秦滅六國後,秦王因爲高漸離擊築太好了,就請他來王宮爲他擊築,可是高漸離是荊軻的好友,秦王也就有所防備,事先命人將高漸離的眼睛弄瞎,以爲這樣高漸離就沒法刺殺他了。但高漸離往築裏灌鉛,趁秦王聽曲正入迷時,向秦王的頭部猛砸。

荊軻人物介紹

荊軻(?—公元前227年),姜姓,慶氏(古時“荊”、“慶”音近),字次非,戰國末期衛國人,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慶封的後代,戰國時期著名刺客,也稱慶卿、荊卿、慶軻。

荊軻喜好讀書擊劍,爲人慷慨俠義。後遊歷到燕國,隨之由田光推薦給太子丹。

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震懼,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期之頭及燕督亢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太子丹不忍殺樊於期,荊軻只好私見樊於期,告以實情,樊於期爲成全荊軻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燕太子丹、高漸離等許多人在易水邊爲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與秦舞陽入秦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在交驗樊於期頭顱,獻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之地圖,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劍擊成重傷後爲秦侍衛所殺。

高漸離與荊柯

高漸離與荊軻的關係很好。荊軻刺秦王時,高漸離與太子丹送之於易水河畔,高漸離擊築,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荊軻行刺失敗後,據《史記.刺客列傳》記載“秦並天下,立號爲皇帝。於是逐太子丹,荊軻之客,皆亡。高漸離變名姓爲人庸保,匿作於宋子。久之,作苦,聞其家堂上客擊築旁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從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竊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擊築,一座稱善,賜酒。而高漸離念隱畏約無窮時,乃退,出其裝匣中築與其善衣,更容貌而前。舉座客皆驚,下與抗禮,以爲上客,使擊築而歌,客無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傳客之,聞於秦始皇。秦始皇召見,人有識者,乃曰:“高漸離也。”始皇喜其善擊築,重赦之,乃矅其目,使擊築,未嘗不稱善。稍益近之,高漸離乃以鉛置築中,復進得近,舉築撲秦皇帝,不中。於是,遂誅高漸離,終身不復近諸侯之人。

[譯文]秦王吞併了天下,立號爲皇帝。於是通緝太子丹和荊軻的門客,門客們都潛逃了。高漸離更名改姓給人家當酒保,隱藏在宋子這個地方作工。時間長了,覺得很勞累,聽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擊築,走來走去捨不得離開。常常張口就說:“那築的聲調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侍候的人把高漸離的話告訴主人,說:“那個庸工懂得音樂,私下說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漸離到堂前擊築,滿座賓客都說他擊得好,賞給他酒喝。高漸離考慮到長久他隱姓埋名,擔驚受怕地躲藏下去沒有盡頭,便退下堂來,把自己的築和衣裳從行裝匣子裏拿出來,改裝整容來到堂前,滿座賓客大吃一驚,離開座位用平等的禮節接待他,尊爲上賓。請他擊築唱歌,賓客們聽了,沒有不被感動得流着淚而離去的。宋子城裏的人輪流請他去做客,這消息被秦始皇聽到。秦始皇召令進見,有認識他的人,就說:“這是高漸離。”秦始皇憐惜他擅長擊築,特別赦免了他的死罪。於是薰瞎了他的眼睛,讓他擊築,沒有一次不說好。漸漸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漸離便把鉛放進築中,再進宮擊築靠近時,舉築撞擊秦始皇,沒有擊中。於是秦始皇就殺了高漸離。終身不敢再接近從前東方六國的人了。

下面是荊軻還沒去行刺之前的記載:

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築者高漸離。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爲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爲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爲羽聲慷慨,士皆嗔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描寫荊軻刺秦的詩句

1. 有關於荊軻刺秦的詩句

有關於荊軻刺秦的詩句 1.荊軻刺秦王中的著名詩句

著名詩句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

出處:《荊軻刺秦王》 選自《戰國策·燕刺》。

原文節選:

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爲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

又前而爲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爲慷慨羽聲,

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主要內容:

1. 本文通過記敘荊軻刺秦王的始末,反映了戰國時期秦國與燕國的兼併與反兼併的鬥爭。

2. 實際上也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強秦同其他諸侯國之間的矛盾鬥爭。

3. 作者尤其着力刻畫了荊軻這一俠士形象,對這一形象作者持敬仰、歌頌的態度。

4. 他反抗強暴、有膽有識、大智大勇、視死如歸,是一個英雄形象。

2.誰有有關荊軻刺秦王的古詩

詠史詩 阮瑀

燕丹善勇士。荊軻爲上賓。圖盡擢匕首。長驅西入秦。

素車駕白馬。相送易水津。漸離擊築歌。悲聲感路人。

舉坐同諮嗟。嘆氣若青雲。

擬詠懷詩 二六

蕭條亭障遠。悽慘風塵多。關門臨白狄。城影入黃河。

秋風別蘇武。寒水送荊軻。誰言氣蓋世。晨起帳中歌。

春坊正字劍子歌 李賀

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練帶平鋪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鵜淬花白鷳尾。

直是荊軻一片心,莫教照見春坊字。

挼絲團金懸簏敕,神光欲截藍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

雜興 王昌齡

握中銅匕首,紛銼楚山鐵。

義士頻報仇,殺人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終被狼虎滅。

一舉無兩全,荊軻遂爲血。

誠知匹夫勇,何取萬人傑。

無道吞諸侯,坐見九州裂。

史 李嶠

馬記天官設,班圖地裏新。善談方亹亹,青簡見彬彬。

方朔初聞漢,荊軻昔向秦。正辭堪載筆,終冀作良臣。

三不爲篇 海順

我欲偃文修武,身死名存。斫石通道,祈井流泉。

君肝在內,我身處邊。荊軻拔劍,毛遂捧盤。不爲則已,

爲則不然。將恐兩虎共鬥,勢不俱全。永□今好,

長絕來怨。是以返跡荒徑,息影柴門。

我欲刺股錐刃,懸頭屋樑。書臨雪彩,牒映螢光。

一朝鵬舉,萬里鸞翔。縱任才辯,遊說君王。高車反邑,

衣錦還鄉。將恐鳥殘以羽,蘭折由芳。籠餐詎貴,

鉤餌難嘗。是以高巢林藪,深穴池塘。

我欲炫才鬻德,入市趨朝。四衆瞻仰,三槐附交。

標形引勢,身達名超。箱盈綺服,廚富甘餚。諷揚弦管,

詠美歌謠。將恐塵棲弱草,露宿危條。無過日旦,

靡越風朝。是以還傷樂淺,非惟苦遙。

奉酬聖從侍制 王安石

班行想望歲空多,知有龍門未敢過。

和近聖人師展季,勇爲君子盜荊軻。

三刀舊協庭闈夢,五腨今傳里巷歌。

複道諫書嘗滿篋,不唯詩句似陰何。

3.關於荊柯刺秦的詩詞名句

唐·駱賓王《於易水送人》

此地別燕丹,

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

今日水猶寒。

詠荊軻

作者:【陶淵明】

[名句]其人雖已沒 千載有餘情

[原文]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蠃,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雄髮指危冠,猛氣衝長纓;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羣英。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借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析賞〕此詩是詠贊荊軻俠義行誼,很爲他的刺殺秦王失敗惋惜-然其人雖已死,千百年後,卻仍流傳着他那慷慨悲壯的豪情。

戰國時代末期燕國的義士荊軻(?--公元前227年)的《易水歌》。歌曰: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探虎穴兮 入蛟宮, 仰天呼氣兮 成白虹。

詠荊軻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內容:

燕秦不兩立,太子已爲虞。千金奉短計,匕首荊卿趨。 窮年徇所欲,兵勢且見屠。微言激幽憤,怒目辭燕都。 朔風動易水,揮爵前長驅。函首致宿怨,獻田開版圖。 炯然耀電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銳,臨事竟趑趄。 長虹吐白日,倉卒反受誅。按劍赫憑怒,風雷助號呼。 慈父斷子首,狂走無容軀。夷城芟七族,臺觀皆焚污。 始期憂患弭,卒動災禍樞。秦皇本詐力,事與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實謂勇且愚。世傳故多謬,太史徵無且。

4.荊軻刺秦王名言名句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釋義】:風蕭蕭地響把易水岸邊吹得很冷,壯士荊軻去了就再也不回來了。刺殺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龍宮一樣危險啊,但是我們的英雄英勇的氣概,連仰天吐氣都能形成白虹。

【出處】:《荊軻刺秦王》出自兩漢的劉向編制的《戰國策·燕策三》,記述了戰國時期荊軻刺秦王這一悲壯的歷史故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情況,表現了荊軻重義輕生、反抗暴秦、勇於犧牲的精神。文章通過一系列情節和人物對話、行動、表情、神態等表現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荊軻的形象。

5.荊軻刺秦前所說的詩句是什麼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噓氣成白虹。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出自《史記·刺客列傳》裏:當年燕太子丹在易水河邊送別荊軻去刺秦王,太子丹和賓客以及荊軻的幾個朋友,全體穿戴起白衣白帽,一同相送。

直送到易水旁邊,今河北易縣附近,揮淚訣別;高漸離擊築,荊軻合着音樂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悲壯的歌聲激起了送行者無比悲憤慷慨的心情。荊軻唱着,頭也不回地走了。

給後人留下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詩句。 戰國策·荊軻刺秦王裏也有記載。

6.有關荊軻刺秦王的詩詞

詠史詩 阮瑀 燕丹善勇士。

荊軻爲上賓。圖盡擢匕首。

長驅西入秦。素車駕白馬。

相送易水津。漸離擊築歌。

悲聲感路人。舉坐同諮嗟。

嘆氣若青雲。 擬詠懷詩 二六 蕭條亭障遠。

悽慘風塵多。關門臨白狄。

城影入黃河。秋風別蘇武。

寒水送荊軻。誰言氣蓋世。

晨起帳中歌。春坊正字劍子歌 李賀 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練帶平鋪吹不起。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鵜淬花白鷳尾。

直是荊軻一片心,莫教照見春坊字。挼絲團金懸簏敕,神光欲截藍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雜興 王昌齡 握中銅匕首,紛銼楚山鐵。

義士頻報仇,殺人不曾缺。可悲燕丹事,終被狼虎滅。

一舉無兩全,荊軻遂爲血。誠知匹夫勇,何取萬人傑。

無道吞諸侯,坐見九州裂。史 李嶠 馬記天官設,班圖地裏新。

善談方亹亹,青簡見彬彬。方朔初聞漢,荊軻昔向秦。

正辭堪載筆,終冀作良臣。三不爲篇 海順 我欲偃文修武,身死名存。

斫石通道,祈井流泉。君肝在內,我身處邊。

荊軻拔劍,毛遂捧盤。不爲則已,爲則不然。

將恐兩虎共鬥,勢不俱全。永□今好,長絕來怨。

是以返跡荒徑,息影柴門。我欲刺股錐刃,懸頭屋樑。

書臨雪彩,牒映螢光。一朝鵬舉,萬里鸞翔。

縱任才辯,遊說君王。高車反邑,衣錦還鄉。

將恐鳥殘以羽,蘭折由芳。籠餐詎貴,鉤餌難嘗。

是以高巢林藪,深穴池塘。我欲炫才鬻德,入市趨朝。

四衆瞻仰,三槐附交。標形引勢,身達名超。

箱盈綺服,廚富甘餚。諷揚弦管,詠美歌謠。

將恐塵棲弱草,露宿危條。無過日旦,靡越風朝。

是以還傷樂淺,非惟苦遙。奉酬聖從侍制 王安石 班行想望歲空多,知有龍門未敢過。

和近聖人師展季,勇爲君子盜荊軻。三刀舊協庭闈夢,五腨今傳里巷歌。

複道諫書嘗滿篋,不唯詩句似陰何。

荊軻刺秦王易水送別一段的原文及翻譯

原文如下: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爲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爲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爲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翻譯:

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賓客,都穿着白衣白帽來給他送別。

到了易水上,祭過路神,就要上路了。高漸離擊築,荊軻和着音樂發出悲涼的聲音,大家都流着淚哭泣。荊軻又走上前唱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又發出激憤的聲音,大家都圓睜着眼睛,頭髮向上頂起了帽子。於是荊軻就上車而去,始終沒有回頭。

擴展資料

《荊軻刺秦王》出自《戰國策·燕策三》,記述了戰國時期荊軻刺秦王這一悲壯的歷史故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情況,表現了荊軻重義輕生、反抗暴秦、勇於犧牲的精神。文章通過一系列情節和人物對話、行動、表情、神態等表現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荊軻的形象。

另外一種觀點認爲,戰國末年,秦國代表的是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以六國國君爲首的舊貴族,即奴隸主階級,雖然已經臨於末日,但他們還在用一切的力量,政治的、軍事的乃至卑劣的暗殺活動,來做最後的掙扎,而荊軻刺秦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臨行前,燕太子丹等人在易水邊爲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好友高漸離擊築,荊軻和着拍節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

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咸陽宮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但最終行刺失敗,被秦王侍衛所殺,荊軻就這樣死了。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荊軻刺秦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