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的起源與發展

來源:趣味百科館 8.05K

草書起源於漢代,是在隸書基礎上逐漸演變而來的一種字體。早期的草書夾雜了一些篆書的形體,被稱爲隸草。初期的草書是草書和漢隸相融合的雅化草體,並且在漢末完全脫去了隸書的筆跡。而今草注重藝術性,審美價值遠遠大於實用價值。

草書的起源與發展

草書的發展

草書最早出現在篆書中。在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因抄寫任務繁重,書寫規範的篆書會花費很多時間,於是很多的文書往往因爲急用而寫得很潦草,草篆便應運而生。從戰國簡牘帛書中經常可以看到這種草篆。因實用之需,書寫時運筆較快,不少筆畫的起收筆處出現了下意識的筆勢連帶,在文字的筆畫之中也有大量因疾書而產生的飛白。

西漢末期,在草隸的基礎上,通過對結構、筆畫的進一步簡化和規範化,逐漸又發展出更規範的隸書草寫,因其結構明晰規整、書寫時遵循一定章程故被稱作“章草”。

草書的起源與發展 第2張

漢魏時期是章草的鼎盛時期,經典佳作較多。傳世名跡有西漢史游所書《急就篇》,三國時期東吳皇象所書《急就章》、晉代索靖所書《月儀帖》、陸機所書《平復帖》等。

此後,章草的發展漸顯頹勢,草書歷史又到了面臨革新的節點。漢末魏晉時期,楷書漸漸興起,楷書實用性更強的特點將隸書逐漸邊緣化,這種發展趨勢也影響了草書。東漢書法家張芝對章草進行了的優化整理,去除了章草中“波磔挑筆”等隸書筆意,把字與字之間的連帶增多,這種改造使草書書寫更加便捷流暢,更能彰顯整體上的藝術氣質。張芝等人對草書這個改造的過程便是“章草今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