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我中華者是誰說的

來源:趣味百科館 1.58W

犯我中華者是誰說的的答案是:陳湯

犯我中華者是誰說的

,意思是:對冒犯我強大漢朝的行爲的人,即使再遙遠也要誅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漢廷對外政策的基本策略。

漢朝軍隊果斷出擊北匈奴,滅了北匈奴在郅支城重建的國家,解除了郅支單于所部對漢朝的威脅,留下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名言。出自《資治通鑑》卷第二十九《漢紀二十一》。

其實這句話出自於2000多年前的長安城,這可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當年名將陳湯完成任務後寫給漢元帝的工作報告,原話是“宜懸頭槀於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後漢書》是南朝宋時期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史類文學作品,屬“二十四史”之一。《後漢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漢朝東漢時期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

當時陳湯在北方與匈奴作戰,在戰勝匈奴後寫了一份奏章給漢元帝,其中就寫了這句流傳千年的話,意思是如果有誰膽敢侵犯大漢的王土,即使再遠,漢朝軍隊一定會無情的踏平敵人。這句話也確切的反映了當時漢朝百姓的民族凝聚力。

公元前36年(建昭三年),陳湯被任命爲西域都護府副校尉,與西域都護甘延壽一起出使西域。出使西域的路上,陳湯向甘延壽建議:不能坐視匈奴在此做大,我們調動西域烏孫等國的士兵,攻滅郅支。

甘延壽表示贊同,但堅持要先上奏朝廷。陳湯屢勸無果之下,趁甘延壽生病,擅自假借漢帝詔令,徵發西域各國士卒和漢朝在車師國屯田的士兵共4萬多人,分成六隊,即刻出發。

郅支單于明白對方這是找他算賬來了,退無可退的他只能硬着頭皮死守。第二天漢軍就擊敗了外圍救援的一萬多康居騎兵,迅速攻破城池,郅支單于也在亂兵中被殺。此役漢軍斬殺敵軍一千五百多人,俘虜一千多人。

陳湯與甘延壽隨後向朝廷上疏告捷:“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陳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