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原名叫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1.65W
關羽原名叫什麼
關羽就是本名,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別名:美髯公、關公、武聖、壯繆侯。河東郡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人,東漢末年名將。

漢末亡命涿郡,與張飛從劉備起兵。劉備得徐州後,使關羽行太守事。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東進,擊破劉備,關羽被俘,遂隨曹操於官渡迎擊袁紹軍,刺袁紹大將顏良於萬衆之中,封漢壽亭侯,不久辭歸劉備。後隨劉備依附荊州牧劉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入荊州,劉備率衆南逃,關羽與之共至夏口。及曹操敗於赤壁,劉備收江南諸郡,任命關羽爲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劉備西定益州,使關羽鎮守荊州。建安二十年(215年),關羽盡逐孫權所置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吏。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拜爲前將軍,圍攻曹操將徵南將軍曹仁於樊城,時值漢水氾濫,左將軍于禁所督七軍皆被淹沒,又斬將軍龐德,自許(今河南許昌)以南往往遙應,威震華夏。曹操派平寇將軍徐晃往救,而吳乘機襲取江陵,關羽遂敗走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與兒子關平同爲吳軍俘殺。追諡壯繆侯。好《左傳》,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以忠義見稱於後世。

關羽去世後,民間尊爲“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時期,尊爲“武聖”,與“文聖”孔子地位等同。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名列“五虎上將”之首,使用青龍偃月刀。毛宗崗稱其爲《演義》三絕中的“義絕”。在宗教文化方面,關羽被道教尊爲關聖帝君、文衡帝君,被佛教尊爲護法伽藍菩薩(伽藍神)、蓋天古佛,被道教尊爲協天大帝、翔漢天神等。

軼事典故:

1、許田圍獵:

劉備與曹操在許昌圍獵時,關羽勸劉備殺掉曹操,但劉備認爲,在當時的情況下,曹操活着對國家有利,殺了曹操實在可惜,於是不從。

2、單刀赴會:

劉備和孫權就荊州的瓜分問題發生爭執,爲了解決問題,東吳魯肅邀請鎮守荊州的關羽進行談判,期間雙方都是隻帶“單刀”前來。但小說《三國演義》將此事進行藝術加工,說成是關羽單刀赴會,而提前埋伏好的東吳武將卻不敢對關羽下手。

3、乞納杜氏:

劉備和曹操聯合圍攻呂布於下邳,關羽找曹操說希望城破之後可以迎娶呂布部將秦宜祿的妻子杜氏,曹操答應了。城快破時,關羽又多次跟曹操說這件事,結果城破之後,曹操先下手將杜氏佔爲己有。

4、刮骨療毒:

關羽曾被流矢射中,箭頭穿透左臂,後來傷口雖然癒合,但一遇陰雨天氣,臂骨便常疼痛。醫生說:“箭頭有毒,其毒已滲入骨中,需要在臂上重新開刀,颳去臂骨上的毒素,才能徹底除掉這一病患。”關羽當即伸出手臂讓醫生爲他開刀治病。當時關羽正請衆將飲酒進餐,臂上刀口鮮血淋漓,流滿了接在下面的盤子,而關羽卻在割肉把酒,與大家談笑自若,是爲刮骨療毒的典故。《三國演義》則將這一故事發揮爲關羽請華佗刮骨療毒,而他在一旁與馬良從容下棋。

後世地位:

1、官方信仰:

各朝皇帝都以關羽爲忠義的化身成爲教育忠君愛國信念的材料。

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朝廷頒令,以關帝廟爲武廟,併入祀典,文武百官、各省縣百姓按祭孔之太牢祭儀進行春秋兩祀。從此,關羽成爲國家祭祀的主神,達到了與文聖孔子並駕齊驅的地位。

2、民間信仰:

民間所供奉的“關公”又被臺灣信徒稱爲“恩主”,即救世主的意思。在東南亞地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菲律賓等國家,甚至美國、英國的華人區域,關公的信仰也都相當盛行,華僑在國外從商者很多,因此對於作爲武財神的關公也多加崇祀。

3、文化信仰:

隋唐時期,關王與佛教之間就有十分緊密的關係,身爲民間俗神的關王拜在臺宗智者大師門下,受戒禮佛。因此佛寺供奉關羽爲伽藍。唐代《荊南節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關廟記》記載關羽曾幫助智顗禪師修建佛寺。因此佛寺供奉關羽爲伽藍神。釋教對關雲長的信仰只是限於供奉,並無祈禱、讚頌以及供奉儀軌,而在藏傳佛教中,有多位大師著有供贊儀軌,如章嘉大師、土觀大師以及這世大寶法王、亞青寺阿秋仁波切等。多識仁波切也曾著有關雲長簡略供贊。

道教與關羽崇拜的關聯始於宋代正一道,尤其體現於“鹽池除妖”敘事,張天師召請了關羽擊敗了作亂的蚩尤。道教將關羽奉爲“關聖帝君”,即人們常說的“關帝”,爲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而民間則有“關公當玉帝”的說法。部分道教信徒稱關羽爲第十八代玉皇大帝。接受此教義後,人們相繼將許多玉皇廟改爲關帝廟。道教徒還以關公的名義僞造了大量的經典,比如《關帝覺世真經》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