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的第三名叫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7.17K

殿試的第三名叫什麼

殿試的第三名叫探花”。

探花”是殿試考試中排名第三位的考生的稱謂,與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合稱三鼎甲”,在唐代的科舉制度時期就有這種稱謂了。

在北宋開寶六年,宋太祖正式建立殿試製度,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國家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即於禮部試之後,皇帝再次親試進士,並排名次。開寶八年,禮部試和殿試分別放榜,正式標誌着三級考試製度的確立,探花”作爲排名第三人的代稱確立於北宋晚期。科舉制度的發出,極大程度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直到今天,這個制度都還一直有着不可磨滅的影響和借鑑意義。

廢除科舉制度已有100多年,科舉考試早已煙消雲散。惟獨作爲科舉終端產品的狀元”榜眼”探花”的稱呼卻歷久而不衰。近些年來成了頻繁使用的詞彙,在體育、教育、經濟、文化等領域,成爲第一、第二、第三的代稱。可見其生命力之頑強。

發展歷史

探花”最早出現在唐朝,但當時並非是指殿試進士的第三名,只是一種戲稱,與登第名次無關。唐代進士及第後有隆重的慶典。活動之一便是在杏花園舉行探花宴。事先選擇同榜進士中最年輕且英俊的兩人爲探花使。遍遊名園,沿途採摘鮮花。然後在瓊林苑賦詩,並用鮮花迎接狀元。這項活動一直延續到唐末。

這個詞在五代、北宋時期出現極少,因爲五代和宋朝時期的都城裏都沒有杏園”,自然也就沒有探花郎了。探花什麼時候被作爲進士第三名代稱的,這是個很難確切回答的問題。據清人趙翼的《陔餘叢考》推測,大約從明朝開始,狀元專指殿試第一名、榜眼專指第二名、探花專指第三名,才最終成爲定式。

探花”一詞的頻繁出現,爲其最終成爲科舉(主要是進士科)第三名的代稱奠定了基礎。北宋開寶六年(973年),宋太祖正式建立殿試製度,即於禮部試之後,皇帝再次親試進士,並確定名次。開寶八年(975年),禮部試和殿試分別放榜,標誌着三級考試製度正式確立。探花”作爲第三人的代稱確立於北宋晚期。

影響因素:

探花的認知速度如此之快應該得力於上層官員甚至是皇帝的首肯。如果沒有中央集權的帝王的支持,沒有臣子的上行下效,探花”一詞不可能在三五十年內得到空前的普及並迅速傳播開來。從這一點說,黃氏家譜的記載有可能是真實的。正是宋徽宗對探花”的提及與援引,促進了探花”一詞的迅速傳播。在不長的時間裏得到了文人學士的普遍運用。最後得到社會公認。可以說,探花作爲第三人的代稱應確立於北宋晚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