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賦的特點

來源:趣味百科館 1.21W
漢賦的特點

1、“漢賦”的主要特點是:散韻結合,專事鋪敘。

2、從賦的形式上看,在於“鋪採摛文”;從賦的內容上說,側重“體物寫志”。

3、漢賦的內容可分爲5類:一、渲染宮殿城市

8、而以前二者爲漢賦之代表。

9、賦是漢代最流行的文體。

10、在兩漢的400年間,一般文人多致力於這種文體的寫作,因而盛極一時,後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漢代文學的代表。

11、結構:漢賦在結構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稱作“亂”或“訊”的結尾。

12、漢賦在後期寫法上大多以豐辭縟藻、窮極聲貌來大肆鋪陳,爲漢的強大或統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讚歌,只在結尾處偶爾略帶幾筆,微露諷諫之意。

13、產生:作爲文體名稱,它淵源於荀子的《賦》;作爲哲學思想與文學體制,它直接受到屈宋楚辭和戰國恣肆之風的極大影響。

14、由於漢經濟發達,國力強盛,爲漢賦的新興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而統治者對賦的喜愛和提倡,使文人士大夫爭相以寫賦爲能事,漢賦遂成爲漢代400年間文人創作的主要文學樣式。

15、漢賦注重的是其“述客主以首引”這種“本於莊、列寓言”的虛擬,以及於鋪陳敘事中對神祗鬼物的暗喻。

16、漢賦的虛構集中表現爲:散體大賦習慣於鋪陳敘事中暗喻神祗鬼物;騷體賦習慣於體物抒懷中追慕人神同遊的超脫;某些漢賦直接以祭神和頌神爲主題內容;個別漢賦甚至直接涉及人鬼交通的文化題材。

17、漢賦表現出一種體物寫實與神話想象相結合的審美取向。

18、這種神話與現實交錯並舉的手法,確實產生了“窮山海之瑰富,盡人神之壯麗”的藝術效果。

19、賦作爲一種文體,早在戰國時代後期便已經產生了。

10、最早寫作賦體作品並以賦名篇的可能是荀子。

21、據《漢書·藝文志》載,荀子有賦10篇(現存《禮》、《知》、《雲》、《蠶》、《箴》5篇),是用通俗“隱語”鋪寫五種事物。

22、舊傳楚國宋玉也有賦體作品,如《風賦》、《高唐賦》、《神女賦》等,辭藻華美,且有諷諫用意,較之荀賦,似與漢賦更爲接近,但或疑爲後人僞託,尚無定論。

23、從現存荀賦來看,這時賦體還屬萌芽狀態。

24、賦體的進一步發展,當受到戰國後期縱橫家的散文和新興文體楚辭的巨大影響。

25、賦體的主要特點,是鋪陳寫物,“不歌而誦”,接近於散文,但在發展中它吸收了楚辭的某些特點──華麗的辭藻,誇張的手法,因而豐富了自己的體制。

26、正由於賦體的發展與楚辭有着密切關係,所以漢代往往把辭賦連稱,西漢初年的所謂“騷體賦”,確實與楚辭相當接近,頗難加以明顯的區分。

27、類別:分類方法一:漢賦分爲騷體賦、大賦、小賦。

28、騷體賦代表作爲賈誼的《吊屈原賦》《鵩鳥賦》,它直接受屈原《九章》的影響,保留着加“兮”的傳統,其語言是四言和散句的結合,表現手法爲抒情言志漢初六十年是騷體賦的時期。

29、大賦又叫散體大賦,規模巨大,結構恢宏,氣勢磅礴,語彙華麗,往往是成千上萬言的長篇鉅製。

30、西漢時的賈誼、枚乘、司馬相如、揚雄,東漢時的班固、張衡等,都是大賦的行家。

31、小賦揚棄了大賦篇幅冗長、辭藻堆砌、捨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漢賦基本文采的基礎上,創造出篇幅較小、文采清麗、譏諷時事、抒情詠物的短篇小賦,趙壹、蔡邕、禰衡等都是小賦的高手。

32、分類方法二:賦大致分爲五種,也正是五個重要時期:西漢人將楚國詩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也視爲賦體,沒有一定的限制性,這稱做楚辭體的騷賦;漢賦篇幅較長,多采用問答體,韻散夾雜,其句式以四言、六言爲主,但也有五言、七言或更長的句子,漢賦喜堆砌詞語,好用難字,極盡鋪陳排比之能事,卻被後人視爲賦體正宗,也稱古賦;六朝賦是東漢抒情短賦的變體,其特點是篇幅短小,句式整齊,多爲四言、六言駢偶組成,而又講究平仄,通篇押韻,又稱俳賦;唐宋又有律賦,題目,字數韻式,平仄都有嚴格限制;文賦是中唐以後產生的一種散文化的賦體,不刻意追求對偶、聲律、詞采、典故,句式錯落多變,押韻較自由,甚至大量運用散文的句式,文賦實際上是賦體的一種解放。

33、賦家主要代表人物有枚乘、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等人。

34、漢賦,無疑是古典文學中一種影響深遠的體裁。

35、地位和影響:漢賦,特別是那些大賦,儘管有着如上所述的缺點,在文學史上仍然有其一定的地位。

36、首先,即以那些描寫宮苑、田獵、都邑的大賦來說,大都是對國土的廣闊,水陸物產的豐盛,宮苑建築的華美、都市的繁榮,以及漢帝國的文治武功的描寫和頌揚,這在當時並不是毫無意義的。

37、而賦中對封建統治者的勸諭之詞,也反映了這些賦作者反對帝王過分華奢淫靡的思想,表現了這些作者並非是對帝王貴族們毫無是非原則的奉承者和阿諛者。

38、儘管這方面的思想往往表現得很委婉,收效甚微,但仍然是不應抹殺的。

39、其次,漢大賦雖然炫博耀奇,堆垛詞藻,以至好用生詞僻字,但在豐富文學作品的詞彙、鍛鍊語言辭句、描寫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40、建安以後的很多詩文,往往在語言、辭藻和敘事狀物的手法方面,從漢賦得到不少啓發。

41、最後,從文學發展史上看,兩漢辭賦的繁興,對中國文學觀念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42、中國的韻文從《詩經》、《楚辭》開始,中經西漢以來辭賦的發展,到東漢開始初步把文學與一般學術區分開來。

43、《漢書·藝文志》中除《諸子略》以外,還專設立了《詩賦略》,除了所謂儒術、經學以外,又出現了“文章”的概念。

44、至魏晉則出現了“詩賦欲麗”(曹丕《典論·論文》),“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陸機《文賦》)等對文學基本特徵的探討和認識,文學觀念由此日益走向明晰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