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的作者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1.21W

《蟬》的作者是唐朝詩人虞世南。這是虞世南初唐時作的一首五言詠物詩,詠物中尤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詩中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

蟬的作者是誰

《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註釋:①垂緌(ruí):古人結在頷下的帽纓下垂部分,蟬的頭部伸出的觸鬚,形狀與其有些相似。②清露:純淨的露水。古人以爲蟬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實是刺吸植物的汁液。③流響:指連續不斷的蟬鳴聲。④疏:開闊、稀疏。⑤藉:憑藉。

背景:李世民奪位李淵後,虞世南任弘文館學士,成爲重臣,但從不傲慢,踏實勤奮,使得李世民對其稱讚有加,深得賞識,於是常邀他參加一些典禮活動。一天,李世民起了雅興,邀請弘文館學士們共賞海池景色,談詩論畫,李世民詢問大家是否有新的詩歌作品,虞世南便誦讀出該詩。



《蟬》的作者是誰?

《蟬》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虞世南。

全文如下: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全詩翻譯: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連續不斷的鳴叫聲從稀疏的梧桐樹枝間傳出。蟬正是因爲在高處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並非是憑藉秋風的力量。

這首詠物詩在歌頌蟬的同時,也以蟬自喻,以蟬自勵。詩人抓住蟬的聲音特點巧妙加以刻畫,表達了人應該堅守志行的高潔,嚴於律己,加強自身修養的處世道理。

賞析

首句“垂緌飲清露”,描寫蟬垂下觸鬚,吮吸清露的情形。這一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處處含比興象徵。“垂緌”暗示顯宦身份,因爲古代常以“冠纓”指代貴宦。這顯貴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詩人筆下,卻把它們統一在“垂緌飲清露”的形象中了。這“貴”與“清”的統一,正是爲三、四兩句的“清”無須借“貴”作反鋪墊,筆意頗爲巧妙。

次句“流響出疏桐”寫蟬聲之遠傳。古代有鳳凰非梧桐樹不棲的說法,這裏描繪蟬鳴聲從疏桐中間傳出,言其品格高尚。梧桐是高樹,着一“疏”字,更見其枝幹的高挺清拔,且與末句“秋風”相應。“流響”,狀蟬聲的長鳴不已,悅耳動聽。“流”字,形容蟬的鳴叫聲有如泉流一般,連綿不斷,平和清新。着一“出”字,把蟬聲傳送的意態形象化了,彷彿使人感受到蟬聲的響度與力度。這一句雖只寫聲,但讀者從中卻可想見人格化的蟬那種清華雋朗的高標逸韻。有了這一句對蟬聲遠傳的生動描寫,三、四兩句的發揮才字字有根。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前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爲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對此加以否定,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等),自能聲名遠播。

蟬的作者是誰

李商隱。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爲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爲代表)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祕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因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一生困頓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州病故,葬於故鄉滎陽。也有人說他葬於祖籍地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擴展資料:

李商隱的詩歌流傳下來的約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觸及時政題材的佔了相當比重。李商隱的詠史詩有很高的成就。

它們絕不是“發思古之幽情”的無病呻吟,也不同於前人那些託古以述懷的詩篇,而是着眼於借鑑歷史的經驗教訓來指陳政事、譏評時世加以補充發揮,使詠史成爲政治詩的一種特殊形式。無題詩是李商隱獨具一格的創造。它們大多以男女愛情相思爲題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轉,辭藻精麗,聲調和美且能疏密相間,讀來令人迴腸蕩氣。

幼年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隱的世界觀基本上屬於儒家體系,其人生態度是積極入世、渴望有所作爲的。同時,他頗能獨立思考,很早便對“學道必求古,爲文必有師法”的說教不以爲然,甚至萌生出“孔氏於道德仁義外有何物”這樣大膽的想法。

在詩歌創作上,他起初醉心於李賀奇崛幽峭的風格和南朝輕倩流麗的詩體,曾仿照它們寫了許多歌唱愛情的詩篇,如《燕臺》、《河陽》、《河內》等。待屢次下第和被人譖毀的遭際向他顯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嶇不平,他的詩便開始表現出憤懣不平之氣和對社會的某些批判。

大和末,甘露之變以血淋淋的現實打開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創作上都大進一步。這時他寫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詩,批判腐朽政治已相當深刻有力。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商隱 

1.《蟬》的作者是誰?

親,《蟬》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商隱

《蟬》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前四句抓住蟬鳴的特點來寫,突出其“高難飽”“恨費聲”的遭遇和處境,同時以蟬的徹夜悲鳴反襯樹的碧綠無情。後四句由蟬及己,想到自己官職低微,漂泊不定,田園荒蕪,舉家清貧,真是感慨良多。此詩借詠蟬託物言志,寄託身世之慨,既寫懷才不遇、窮困潦倒的境況,也寄託自己高潔的品格。全詩採用人、蟬對照的寫法,着筆於兩者的相同點,一改秋蟬在詩歌中只寄寓淒涼而缺乏內涵的意象特徵,賦予秋蟬全新的形象,是詠懷詩中的經典之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