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思蜀用來比喻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8.13K
樂不思蜀用來比喻什麼

樂不思蜀”用來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留戀他鄉。

樂不思蜀”原義指蜀後主劉禪甘心爲虜,生活快樂,不思念蜀國。後來用作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的舊環境中去。

這個詞出自於:西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後主傳》東晉·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三國時期,劉備佔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小名阿斗)繼位。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帝曹奐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都城洛陽居住。

魏帝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着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我在這個地方過得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國”

相關原文:

司馬文王與禪宴,爲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爲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

相關譯文:

司馬昭宴請劉禪,故意安排蜀國的節目,在旁的人都爲劉禪的亡國感到悲傷,而劉禪卻歡樂嬉笑,無動於衷。司馬昭看見這種情形就對賈充說:想不到劉禪竟糊塗到了這種地步,即使諸葛亮活到這時,也不能輔佐,何況是姜維呢!”賈充說: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麼能吞併他呢。”

有一天,司馬昭問他說:是否會思念蜀地?”劉禪回答說:這裏很快樂,不思念蜀國。”知道了這事,隨侍劉禪的郤正就指點他說:如果司馬昭再問起時,你應哭泣著回說:‘先人的墳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

後來司馬昭再次問他時,劉禪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話回答。司馬昭於是說:爲何像是郤正的語氣呢?”劉禪聽了大驚,睜眼望著司馬昭說:您的話確實沒有錯。”左右的人都笑了。

成語典故:

當時魏軍攻入了蜀國,蜀國戰敗,蜀後主劉禪投降,後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劉禪爲安樂公並賜予他住所,每個月給他一定的金錢,還給了他僮婢上百人。劉禪爲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於是擺下酒宴款待劉禪,還安排了歌舞助興。

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都情不自禁地開始傷感起來,因爲他們的國家滅亡了,家庭有的也破裂了,每個人都淚流滿面,只有劉禪一人在嬉笑。司馬昭見到這樣的情景,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國嗎?”

劉禪答道:我在這個地方過得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國。”他的舊臣郤正聽到了劉禪的回答,趁機悄悄對劉禪說:陛下,如果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着回答他說:’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時時刻刻想念蜀國啊!’這樣說的話,司馬昭就會讓陛下您回蜀國了。”劉禪聽後,謹記於心。

酒至半酣,司馬昭的確又發問了,劉禪急忙將郤正告訴他的話重說了一遍,只是想哭卻沒有掉下眼淚。司馬昭聽後,說:咦,這話怎麼像是郤正說的?”劉禪驚訝地回答:你說得一點都沒錯呀!”司馬昭和他左右的大臣都哈哈大笑。

司馬昭看到劉禪這麼誠實,從此就沒再懷疑過他。最終,劉禪在洛陽安享了晚年,並且流傳下來了這麼一個令人開懷大笑的歷史故事。樂不思蜀”這個成語由此得來,一直沿用至今。

《漢晉春秋》的簡介與賞析

本文節選自《漢晉春秋》,是東晉史學家習鑿齒撰寫的一部史書。記述三國史事,以蜀漢爲正統;魏武雖復漢禪晉,尚爲篡逆,遂以晉承漢。該書記述史事起自東漢光武帝、止於西晉愍帝281年間,史料價值較高。

文中的主人公劉禪到了魏國後,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安於現狀,留戀異地,忘了自己的老家,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爲了眼前的享樂會拋棄國家尊嚴,放下自尊。故事告訴人們做人應該保持着尊嚴,爲故土或祖國謀利益,儘管身處異地,但也要以月是故鄉明”的心思來情牽故土,心向祖國,不忘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