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刀為什麼能在冰面上滑

來源:趣味百科館 1.62W

冰刀與冰面的接觸面小,壓強增大,在冰刀與冰接觸處冰稍微融化,起到了“潤滑劑”的作用。因此,冰刀能在冰面上快速滑行。冰刀根據結構和運動特點大致可分為三類,分別是速滑冰刀、花樣冰刀、冰球冰刀。雖然三種冰刀有不同之處,但滑行時蹬冰原理基本相似。

冰刀為什麼能在冰面上滑

冰刀為何能在冰面上滑行?因為壓力使冰融化了?錯

穿上冰刀鞋,我們可以在冰面上自由地滑行,那麼冰刀為什麼能夠在冰面上滑行呢?

有一種常見的説法認為冰刀之所以能夠在冰面上滑行,是因為冰刀因極小的接觸面積而產生了較大的壓力,所以導致冰面融化產生了水膜,這種説法被稱之為“壓力溶解説”,但實際上壓力溶解説是錯誤的。現在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冰到底滑不滑?冰是什麼呢?冰就是水的固體形態,反過來水就是冰的液體形態,所謂固態和液態在物理學上都被稱之為“物態”,同一物質的不同物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而物態的本質實際上就是分子的熱運動。任何物質都是由無數的分子或原子所組成的,而分子或原子的運動速度就決定了物質的物態。

温度的本質即是運動的快慢,物體內部的分子運動速度越快,其表現出來的温度就越高,當温度達到一定的高度,固態物質就會轉化為液態物質,由此可知同一物質的內部分子運動,液態比固態更快。

物質內部分子的運動速度越快,分子之間的間距就越大,所佔空間也就越大,這就是熱脹冷縮的基本原理,所以大多數物質的固態形式密度都要高於液態形式的密度,比如將鐵塊放在鐵水中,它會沉下去。但冰與水是一個例外,我們都知道水在結冰之後,體積非但不會縮小,反而還會增大,這又是為什麼呢?

水結冰之後體積之所以會增大,是因為冰是一種由四面體晶體結構所組成的物質,這種四面體的晶體結構是一種敞開式的開放式結構。

水結冰之後,水分子會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締合分子,這種締合分子雖然排列有序,但空間利用率很低,所以冰的密度反而比水更小。舉個例子,比如一個小桶裏能放100個玻璃球,但如果你把玻璃球以5個為一組粘合起來,這個桶就放不下100個了。我們為什麼要解釋冰的分子結構呢?因為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冰與其它的固態物質相比,並沒有明顯的低摩擦力傾向,事實上冰的摩擦力還要顯著大於玻璃,但我們就是感覺冰比玻璃滑多了。

穿上冰刀鞋,無論是在水泥地上、瓷磚上、還是玻璃上,都是無法滑行的,但在冰面上就可以,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顯然不是因為冰的摩擦力更低,而是因為在冰的表面還有着一層物質,一層“水膜”,就是它起到了潤滑的作用。那麼這層水膜是如何產生的呢?很長時間以來,科學家們都試圖解開這一謎題,而最早出現的解釋就是“壓力溶解説”了。不同的物質擁有不同的融點,而物質的融點也並非一成不變的,它與壓力有着密切的關係,壓力越大,融點就越低。冰刀與冰面的接觸面積是很小的,而一般人的體重在100-200斤左右,這麼高的體重全部施加在這一點點的面積上,所產生的壓力是比較大的,於是冰刀下面的冰就融化了,進而產生水膜起到了潤滑的作用。

壓力溶解説聽起來很是合理,但遺憾的是這並不正確。

雖然冰刀與冰面接觸的部分壓力很大,但在如此短的時間裏想要使得冰面融化至少需要350斤的體重,一般人顯然是無法達到的。在壓力溶解説被否定之後,一種新的説法又被提了出來,那就是冰刀在冰面上滑行的時候會與冰面產生摩擦,而摩擦會產生熱量,就是這一點點熱量使得冰面融化產生了水膜。這聽起來也很有道理,但後來科學家們通過計算發現,這也是錯誤的。如果這兩種説法都是錯誤的,水膜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一種新的想法出現了,也許水膜並不是後來產生的,而是本就存在的。

著名的物理學家法拉第為了驗證這種想法,進行了一個實驗,就是將兩個冰塊一起放入冰箱冷凍,過一段時間,兩個冰塊就凍在了一起,這一實驗結果證明冰塊的表面一直都有水。現在謎題解開了,冰面之所以滑,就是因為冰面始終有着一層水膜。然而一個新的謎題又出現了,為什麼冰面會始終有着一層水膜呢?這才是真正難解的謎題,至今科學家們也未能得出確切的結論。雖然沒有確切的結論,但我們也可以從分子結構上作出一些猜想,在冰層的表面,分子結構的束縛力會不會更小?分子的運動速度會不會更快?當然,猜想不能成為結論,最終還是需要實驗證據的支持。

冰刀為什麼可以在冰上滑行

因為在溜冰過程中,人體的壓力集中在冰刀上,而冰刀的刀刃與冰面的接觸面積很小,則使冰刀對冰的壓強很大。而晶體( 冰屬於晶體)的熔點和壓強大小有關,壓強大,熔點就會變低。所以冰在壓強增加的時,熔點隨之降低,與冰刃接觸的冰熔化成水。而此時熔化的水就是溜冰時的潤滑劑,能使冰刀容易在冰上滑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