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臨哪個海

來源:趣味百科館 1.51W

上海臨哪個海的答案是:東海。

上海臨哪個海

上海瀕臨的海是東海。黃海以南的中國東方海域,長江口至琉球羣島都稱東海。東海是由中國以及朝鮮半島與日本九州島、琉球羣島等圍繞的邊緣海。東北部通過對馬海峽與日本海相通,西南部通過台灣海峽與南海相連。

東海的海灣以杭州灣最大,流入東海的河流有長江、錢塘江、閩江及濁水溪等。流入東海的江河,長度超過百公里的河流有40多條,其中長江、錢塘江、甌江、閩江等四大水系是注入東海的主要江河。

東海66℅的面積為大陸架,寬度超過600公里。東海的東部為弧狀的大陸坡與沖繩海槽,最深處在台灣島東北部,深達2322米。大陸坡長1100公里,平均寬35公里。遠離大陸的大陸坡上發育有眾多深切大陸坡的海底峽谷,其規模往往超過陸地上河流形成的大峽谷。

在中國東海的中、南部大陸坡上,已發現有超過14條規模不等的海底峽谷,長10-50公里,寬1-15公里,下切深度50-500米,平面形狀呈鵝掌形、樹枝形或蛇曲形,有的海底峽谷一直延伸到沖繩海槽底。

東海,歷史悠久,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境內大賢莊舊石器文化遺址為人類早期活動遺存。到過東海縣的人都會奇怪:東海縣原來不靠海啊!細心的人還會發現,離東海縣最近的海是黃海,並不是東海。有人開玩笑説:“應該叫黃海縣。”真正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從東海的地名説起。

秦朝

秦代以前,東海泛指的是我國東部海域。直到明代,才將原東海北部稱為黃海,南部仍稱為東海,其海域始和今日東海相當。從秦代首設朐縣起至今,東海縣建置的歷史已歷經2200餘年。其間,無論建置多麼複雜,治所變遷多麼頻繁,東海縣的命名總是和我們東部這片浩淼無垠的大海有關。

東海縣域有明確的行政建制始於秦代。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立秦國,首設朐縣,縣城在現錦屏山西側,並將朐縣作為秦國的東方國門,修建了一座象徵國門的標誌——秦東門闕,此事司馬遷將其作為國之大事而載入《史記》:“立石東海上朐界中,以為秦東門。”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今東海一代境屬東海郡朐縣。這是東海名郡之始。

西漢

漢承秦制,西漢末年,仍設置東海郡,郡治在郯(今山東省郯城縣北部)。《漢書·地理志》載述,東海郡下轄三十八個縣。1992年,在温泉鎮尹灣村西南約兩公里處的高嶺上發掘了尹灣漢墓羣,在六號漢墓出土了包括《東海郡吏員簿》、《東海郡下轄長吏名籍》等在內的23枚木牘和133枚竹簡,證實了六號墓下葬的年代為西漢成帝元延三年(前10年),墓主人是一位曾任東海郡“功曹史”的師饒。雖然東海郡下轄三十八個縣,但位於今東海縣範圍的僅有三個縣:朐縣、東安縣和曲陽縣。其中朐縣沿襲秦朝縣城在現錦屏山西側,東安縣縣城在今石榴街道東安村一帶,曲陽縣縣城在今曲陽鄉境地。

東漢

到了東漢,光武帝時期大力裁撤官吏,合併郡縣。東海郡範圍縮小,全郡轄縣十三個,朐縣為其中之一,曲陽縣劃出東海郡,歸下邳國,東安縣廢撤。東海郡和下邳國均屬徐州。

研究表明, 在晚白堊世之前, 華南大陸以東並無東海, 而是古太平洋相伴. 晚白堊世以來西向運動的東海塊體最終與華南大陸發生拼貼, 並在其後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形成了現今東海的陸架盆地和沖繩海槽, 奠定了東海陸架、陸坡和溝-弧-盆構造地貌體系. 海平面的升降刻畫了東海海底的地形地貌, 尤其是15ka BP末次冰期結束後, 海平面一直上升, 不僅形成了現今東海寬廣的水域, 而且也因為陸源沉積輸入和海洋動力的共同作用而形成了包括水下三角洲, 陸架廣泛發育的線性潮流沙脊, 以及陸坡區的峽谷羣等在內的豐富地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