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觀之殃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7W

意思是:孔子任魯司寇時,殺少正卯於東觀之下。後用以指殺身之禍。

東觀之殃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東觀之殃

成語發音:dōng guān zhī yāng

成語解釋:孔子任魯司寇時,殺少正卯於東觀之下。後用以指殺身之禍。

成語出處:漢·桓寬《鹽鐵論·訟賢》:“未睹功業所至,而見東觀之殃,身得重罪,不得以壽終。”

成語繁體:東觀之殃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指殺身之禍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殺身之禍 查看更多東觀之殃的近義詞>>



六年級下冊,孔子的名言及成語的意思

【不悱不發】悱:心裏想説而説不出來。發:啟發。指不到學生想説而説不出來時,不去啟發他。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不憤不啟】憤:心裏想弄明白而還不明白。啟:啟發。指不到學生們想弄明白而還沒有弄明白時,不去啟發他。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百家諸子】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諸子:指孔子、老子、莊子、荀子等。後來對先秦學術思想派別的總稱。

【伯牛之疾】伯牛:人名,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伯牛不幸生了癩瘡,那裏是不治之症。因此用以指人患的不治的惡疾。

【抱痛西河】痛:哀痛;西河:古地名,戰國魏地。原指指孔子弟子子夏在西河喪子而哭瞎眼睛的事。後泛指死了兒子而極其頭痛。

【筆削褒貶】筆:記載;削:刪改。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來評論人物的好壞。也指用文字褒揚、貶斥人或事。

【陳蔡之厄】厄:災難。原指孔子及其弟子從陳國到蔡國的途中被圍困,斷絕糧食的事。後比喻旅途中遇到食宿上的困難。

【春秋責備賢者】春秋:孔子修訂《春秋》書;賢者:指才德兼備的人。指《春秋》書對賢者常常責備,嚴格要求。

【道大莫容】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納不了他。後用以正確的道理不為世間所接受。

【東觀之殃】孔子任魯司寇時,殺少正於東觀之下。後用以指殺身之禍。

【東家孔子】對孔子的一種稱呼。

【東家丘】丘:孔丘。孔子的西鄰不知孔子的學問,稱孔子為“東家丘”。指對人缺乏認識,缺乏瞭解。

【剛毅木訥】剛:堅強;毅:果決;木:質樸;訥:説話遲鈍,此處指言語謹慎。孔子稱頌人的四種品質。

【孔壁古文】相會在孔子住宅牆壁中發現的古文經書。今泛指古字或漢代以前的文字。

【孔孟之道】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學説。

【孔情周思】指儒學的思想、情懆。孔,孔子;周,周公。

【孔席不暖】指孔子急於推行其道,到處奔走,每至一處,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原意是孔子、墨子四處周遊,每到一處,坐席沒有坐暖,灶突沒有燻黑,又匆匆地到別處去了。形容忙於世事,各處奔走。

【孔席不適】指孔子急於推行其道,到處奔走,每至一處,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同“孔席不暖”。

夢見周公】周公:西周初着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原為孔子哀歎自己體衰年老的辭句。後多作為瞌睡的代稱。

【樑木其壞】原指孔子把自己的死比作像棟樑的損壞。後用為對眾人所敬仰的人之死的哀悼之辭。

【犂生騂角】謂雜色牛生純赤色、角周正的小牛。比喻劣父生賢明的兒女。邢昺疏:“雜文曰犂。騂,純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也。舍,棄也。諸,之也。仲弓父賤人而行不善,故孔子稱謂仲弓,曰:‘譬若雜文之犂牛生純赤且角周正之子,中祭祀之犧牲,雖欲以其所生犂而不用,山川寧肯捨棄之乎?’言仲弓父雖不善,不害於子之美也。”亦作“犂牛騂角”。

【匏瓜空懸】孔子比喻自己無法像匏瓜那樣系懸着而不讓人食用,應該出仕為官,有所作為。後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卻不為世所用。

【配享從汜】舊時以孔子門徒及某些所謂“名儒”附屬於孔子者一併受祭,稱配享從汜。

【蒲邑三善】蒲邑:蒲縣,在山西隰縣。孔子的弟子子路治理蒲邑,孔子稱讚他有三善:恭敬、忠信、明察。

【黔突暖席】原意是孔子、墨子四處周遊,每到一處,坐席沒有坐暖,灶突沒有燻黑,又匆匆地到別處去了。形容忙於世事,各處奔走。

【三節兩壽】舊俗對於塾師,逢端午節、中秋節、年節及孔子誕辰,塾師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稱為三節兩壽。亦用以泛指節日和生辰。

【司馬牛之憂】司馬牛:名耕,孔子的學生。司馬牛因為沒有兄弟而憂愁。比喻對孑然一身、孤立無援的擔憂。

【升堂有餘】升堂和入室是孔子用來比喻學問所達到的兩種境界。比喻學問已經達到精深的境地。

【素王之業】素王:舊稱孔子有德無位,故稱素王。舊指孔子刪訂《春秋》的事業。

【三盈三虛】盈:滿。虛:空。指孔子的滿門弟子,被少正卯講學所吸引,多次離開孔子之門。形容講學效果好,影響大。

【詩云子曰】《詩經》所説和孔子所言。二者均為歷代儒者遵奉的信條。因用以泛指儒家言論或經典着作。

【聖之時者】聖:聖人。指聖人中能適應時勢發展的人。舊時常用來稱頌孔子。

【上智下愚】智:聰明;愚:笨。最聰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認為他們都是先天決定,不可改變。

【痛抱喪明】原指指孔子弟子子夏在西河喪子而哭瞎眼睛的事。後泛指死了兒子而極其頭痛。同“痛抱西河”。

【先聖先師】舊時尊稱孔子;也稱周公和孔子或孔子和顏淵。

【沂水春風】沂水:河水名,在山東省曲阜縣境內,孔子出生地。春風:春天和暖的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來自沂水的春風。比喻深受孔學的教育與薰陶。

【子不語怪】本指孔子不談關於怪異、勇力、叛亂、鬼神一類事情。指用以指不談怪異一類的事情。

【鑽堅仰高】原形容顏淵對於孔子之道的讚歎,後指努力攻讀,深入研究,力求達到極高水平。

【鄒魯遺風】孔子是魯人,孟子是鄒人,故以“鄒魯遺風”指孔孟遺留下來的儒家風氣。

【周情孔思】周公、孔子的思想感情。封建社會奉之為思想情操的楷模、典範。

【至聖先師】至:最。舊時特指孔子。

【子曰詩云】子:指孔子;詩:指《詩經》;曰、雲:説。泛指儒家言論。

帶有殃字的成語

包含有“殃”字的全部成語及解釋:

禍國殃民——禍、殃:損害。使國家受害,百姓遭殃。

橫殃飛禍——橫:意外的。指意外的、平白無故的災禍。

誤國殃民——給國家人民帶來禍害。

辱國殃民——使國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國殄民”。

惹禍招殃——給自己引來麻煩。同“惹禍招災”。

積惡餘殃——多行不善,則會遭受惡報。勸人不要行惡,以免禍延子孫。

飛殃走禍——意外的災禍。同“飛來橫禍”。

蠹國殃民——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

東觀之殃——孔子任魯司寇時,殺少正卯於東觀之下。後用以指殺身之禍。

城門魚殃——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

病國殃民——使國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難。

殃及池魚——比喻無緣無故地遭受禍害。

池魚之殃——比喻受牽連而遭到的禍害。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

含有“看”的意思的成語有哪些?

1、東觀之殃[dōng guān zhī yāng]

釋義

孔子任魯司寇時,殺少正卯於東觀之下。後用以指殺身之禍。

2、左顧右盼[zuǒ gù yòu pàn]

出處

晉·左思《詠史》詩:“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釋義

顧、盼:看。向左右兩邊看。形容人驕傲得意的神情。

3、袖手旁觀[xiù shǒu páng guān]

出處

唐·韓愈《祭柳子厚文》:“不善為斫,血指汗顏,巧匠旁觀,縮手袖間。”宋·蘇軾《朝辭赴定州論事狀》:“奕棋者勝負之形,雖國工有所不盡,而袖手旁觀者常盡之。”

釋義

把手籠在袖子裏,在一旁觀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過問,也不協助別人。

4、觀者如織[guān zhě rú zhī]

釋義

織:編織的衣物。觀眾像編織起來的衣物一樣密。形容觀看的人非常多。

5、目不轉睛[mù bù zhuǎn jīng]

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一:“老婆婆看着小官人,目不轉睛,不覺兩淚交流。”

釋義

眼珠子一動不動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6、下馬看花[xià mǎ kàn huā]

出處

毛澤東《在魯迅藝術學院的講話》:“俗話説:“走馬看花不如駐馬看花,駐馬看花不如下馬看花。”我希望你們都要下馬看花。”

釋義

比喻停下來,深入實際,認真調查研究。

7、燎若觀火[liáo ruò guān huǒ]

釋義

指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般。

8、看殺衞玠[kàn shā wèi jiè]

出處

《晉書·衞玠傳》:“京師人士聞其姿容,觀者如堵。玠勞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時年二十七,時人謂玠被看殺。”

釋義

衞玠:晉人,字叔寶,風采極佳,為眾人所仰慕。衞玠被人看死。比喻為羣眾所仰慕的人。

9、侏儒觀戲[zhū rǔ guān xì]

出處

宋·朱弁《曲洧舊聞》卷七:“譬侏儒觀戲,人笑亦笑,謂眾人決不誤我者,比比皆是也。”

釋義

比喻自己沒有主見,只是跟着別人説。

10、東張西望[dōng zhāng xī wàng]

出處

明·馮夢龍《古今小説》卷一:“三巧兒只為信了賣卦先生之語,一心只想丈夫回來,從此時常走向前樓,在簾內東張西望。”

釋義

張:看。形容這裏那裏地到處看。

有關孔子的成語和古詩

〖哀樂相生〗 成語典故: 樂之所至,哀亦至焉,哀樂相生。西漢·戴聖《禮記·孔子閒居》

〖兵不逼好〗 成語典故: 俘不幹盟,兵不逼好。《孔子家語·相魯》

〖拔萃出類〗 成語典故: 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語出《孟子·公孫丑上》

〖拔萃出羣〗 成語典故: 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孟子·公孫丑上》

〖百福具臻〗 成語典故: 伏望陛下每以漢文孔子之意為準,則百福具臻。《舊唐書·李藩傳》

〖博古通今〗 成語典故: 吾聞老聃博古知今。《孔子家語·觀周》

〖拔類超羣〗 成語典故: 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語出《孟子·公孫丑上》

〖不勞而獲〗 成語典故: 所求於邇,故不勞而得也。《孔子家語·入官》

〖不能贊一詞〗 成語典故: 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詞。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不能贊一辭〗 成語典故: 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史記·孔子世家》

〖不切實際〗 成語典故: 若是徒有虛名,不切實際,那就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了!丁寅生《孔子演義》第98回

〖不請自來〗 成語典故: 老聃迎着説道:‘剛正想來訪你,你已不請自來,省卻我們許多腳步。’丁寅生《孔子演義》第五回

〖辨日炎涼〗 成語典故: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列子·湯問》

〖不識東家〗 成語典故: “不識東家丘”的略語。相傳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識孔子為聖人,稱之為“東家丘”。

〖抱痛西河〗 成語典故: 孔子既沒,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其子死,哭之失明。典出《史記·仲尼弟子傳·卜商傳》

〖不通一竅〗 成語典故: 殺比干而視其心,不適也。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呂氏春秋·過理》高誘注:“紂性不仁,心不通,安於為惡,殺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也。”

〖抱甕灌園〗 成語典故: 傳説孔子的學生子貢,在遊楚返晉過漢陰時,見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甕去澆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就建議他用機械汲水。老人不願意,並且説:這樣做,為人就會有機心,“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見《莊子·天地》

〖筆削褒貶〗 成語典故: 《春秋》自孔子加筆削褒貶,為後世立法,而後《春秋》不僅為記事之書。清·皮錫瑞《經學歷史·經學開闢時代》

〖不幸而言中〗 成語典故: 賜不幸而言中,是賜多言。《孔子家語·辨物》

〖不壹而三〗 成語典故: 子貢既與衞將軍文子言。適魯,見孔子曰:‘衞將軍文子問二三子之於賜,不壹而三焉。賜也辭,不獲命;以所見者對矣。’《孔子家語·弟子行》

〖不知其子視其父〗 成語典故: 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觀其所使,不知其地視其草木。《孔子家語·六本》

〖不讚一辭〗 成語典故: 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不讚一詞〗 成語典故: 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史記·孔子世家》

〖遲遲吾行〗 成語典故: 孔子去齊,接淅而行;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孟子·萬章下》

〖楚弓楚得〗 成語典故: 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漢·劉向《説苑·至公》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

〖出何典記〗 成語典故: 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後漢書·邊韶傳》

〖出乎其類,拔乎其萃〗 成語典故: 聖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戰國·鄒·孟軻《孟子·公孫丑上》

〖出疆載質〗 成語典故: 孔子三月無君,則皇皇如也,出疆必載質。《孟子·滕文公下》

〖聰明睿智〗 成語典故: 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孔子家語·三恕》

〖出類拔萃〗 成語典故: 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孟子·公孫丑上》

〖春秋筆法〗 成語典故: 孔子在位聽訟,文辭有可與人共者,弗獨有也。至於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詞。《史記·孔子世家》

〖成人之善〗 成語典故: 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惡,微吾子言焉,吾弗之聞也。《孔子家語·五儀解》

〖啜菽飲水〗 成語典故: 君子啜菽飲水,非愚也,是節然也。《荀子·天論》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禮記·檀弓下》

〖存亡續絕〗 成語典故: 天生孔子不後周,不先周也,存亡續絕,俾樞紐也。清·龔自珍《古史鈎沉論二》

〖道不同,不相為謀〗 成語典故: 道不同,不相為謀。先秦·孔子《論語·衞靈公》

〖丹赤漆黑〗 成語典故: 丹之所藏者朱,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孔子家語·六本》

〖道大莫容〗 成語典故: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史記·孔子世家》

〖導德齊禮〗 成語典故: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先秦·孔子《論語·為政》

〖登高必賦〗 成語典故: 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賦,小子願者何?’西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七卷

〖東觀之殃〗 成語典故: 孔子為魯司寇,攝行相事……七日而誅政大夫正卯,戮之於兩觀之下。《孔子家語·始誅》未睹功業所至,而見東觀之殃,身得重罪,不得以壽終。漢·桓寬《鹽鐵論·頌賢》

〖董狐直筆〗 成語典故: 《左傳·宣公二年》載:趙穿殺晉靈公,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董狐認為趙盾應負責任,便在史策上記載説“趙盾弒其君”。為趙盾所殺。後孔子稱讚説:“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董狐之筆〗 成語典故: 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左傳·宣公二年》載:趙穿殺晉靈公,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董狐認為趙盾應負責任,便在史策上記載説趙盾弒其君。為趙盾所殺。後孔子稱讚説

〖東家孔子〗 成語典故: 東家孔子,至德生於上天。唐·楊炯《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

〖多事多患〗 成語典故: 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孔子家語·觀周》

〖登山小魯〗 成語典故: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上》

〖斗筲之人〗 成語典故: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先秦·孔子《論語·子路》

〖多文為富〗 成語典故: 不祈多積,多文以為富。《禮記·儒行》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不祈土地而仁義以為土地,不求多積而多文以為富。《孔子家語·儒行》

〖東西南北〗 成語典故: 東西南北,誰敢安處。《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今丘(孔子)也,東西南北之人也。《禮記·檀弓上》

〖東西南北人〗 成語典故: 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於是封之,崇四尺。《禮記·檀弓上》鄭玄注:“東西南北,言居無常處也。”

〖多言多敗〗 成語典故: 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孔子家語·觀周》

〖丹之所藏者赤〗 成語典故: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與處者焉。《孔子家語·六本》

〖耳目導心〗 成語典故: 君子以心導耳目,立義以為勇,小人以耳目導心,不遜以為勇。《孔子家語·好生》

〖耳順之年〗 成語典故: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先秦·孔子《論語·為政》

〖惡言不入於耳〗 成語典故: 孔子曰:‘自吾得由而惡言不入於耳。’《孔家子語》

〖蜂出泉流〗 成語典故: 孔子歿,七十子不見用,衰世著書之徒,蜂出泉流。清·龔自珍《古史勾沉論二》

〖腐索捍馬〗 成語典故: 君子之居民上,若以腐索御奔馬。《淮南子·説林訓》子曰:‘懍懍焉若腐索之捍馬。’《孔子家語·致思》

〖憤世疾邪〗 成語典故: 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餘將特取其憤世疾邪而作之,故題之云爾。唐·韓愈《雜説》之三

〖負手之歌〗 成語典故: 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樑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當户而坐。子貢聞之曰:‘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樑木其壞,哲人其萎,則吾將安放。夫子殆將病也。’遂趨而入。[下續示例]《禮記·檀弓上》

〖放言高論〗 成語典故: 嘗讀《孔子世家》,觀其言語文章,循循莫不有規矩,不敢放言高論。宋·蘇軾《荀卿論》

〖孚尹旁達〗 成語典故: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問玉》

〖各不為禮〗 成語典故: 帝師釋迦之徒,天下僧人師也;餘孔子之徒,天下儒人師也,謂各不為禮。《元史·孛術魯翀傳》

〖革凡成聖〗 成語典故: 老子、周公、孔子等雖是如來弟子,而為化既邪,止是世間之善,不能革凡成聖。南朝·梁武帝《敕舍道事佛》

〖過市招搖〗 成語典故: 居衞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史記·孔子世家》

〖觀於海者難為水〗 成語典故: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孟子·盡心上》

〖觀者如堵〗 成語典故: 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禮記·射義》

〖觀者如堵牆〗 成語典故: 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西漢·戴聖《禮記·射義》

〖寒耕熱耘〗 成語典故: 彼善為國者,使農夫寒耕暑耘,力歸於上。《管子·臣乘馬》民寒耕熱耘,曾不得食。《孔子家語·屈節解》

〖畫虎不成反類犬〗 成語典故: 如君懋《隋書》,雖欲祖述商周,憲章虞夏,觀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語》、臨川《世説》,可謂畫虎不成反類犬也。唐·劉知幾《史通·六家》

〖虎口逃生〗 成語典故: 孔子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頭,編虎鬚,幾不免虎口哉。《莊子·盜跖》

〖黃口小兒〗 成語典故: 孔子見羅崔者,所得皆黃口小雀。夫子問之曰:‘大雀獨不得,何也?’羅曰:‘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孔子家語·六本》

〖虎口餘生〗 成語典故: 孔子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頭,編虎鬚,幾不免虎口哉。《莊子·盜跖》

〖毫末不札,將尋斧柯〗 成語典故: 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毫末不札,將尋斧柯。《孔子家語·觀周》王肅注:“札,拔也;尋,用者也。”

〖河目海口〗 成語典故: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獨立於東郭門外。或人謂子貢日:‘東門外有一人焉,其長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顙。’《孔子家語·困誓》孔子海口含澤。《孝經援神契》

〖黑牛生白犢〗 成語典故: 宋人有好行仁義者,三世不懈。家無故黑牛生白犢,以問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以薦上帝。’《列子·説符》

〖虎兕出柙〗 成語典故: 孔子曰:‘……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論語·季氏》

〖閎意妙指〗 成語典故: 《孝經》者,曾子以後,支流苗裔之書,平易氾濫,無大疵,無閎意妙指,如置之二戴所錄中,與《坊記》、《緇衣》、《孔子閒居》、《曾子天圓》比,非《中庸》、《祭義》、《禮運》之倫也。清·龔自珍《六經正名》

〖集大成〗 成語典故: 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孟子·萬章下》

〖久而不聞其香〗 成語典故: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孔子家語·六本》

〖鞠躬屏氣〗 成語典故: 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先秦·孔子《論語·鄉黨》

〖舉國若狂〗 成語典故: 子貢觀於蠟。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樂也。’《禮記·雜記下》

〖積毀消骨〗 成語典故: 昔魯聽季孫之説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計逐墨翟,以孔墨之辯而不能自免,何則?眾口鑠金,積毀消骨。漢·劉向《新序·雜事三》

〖涓涓不壅,終為江河〗 成語典故: 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觀周》

〖季孟之間〗 成語典故: 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論語·微子》

〖金人緘口〗 成語典故: 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孔子家語·觀周》

〖金人三緘〗 成語典故: 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孔子家語·觀周》

〖金人之緘〗 成語典故: 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孔子家語·觀周》

〖金人之箴〗 成語典故: 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觀周》

〖見小暗大〗 成語典故: 而不知所務,從物如流不知其所執,此則庸人也。《孔子家語·五儀解》

〖見小暗大〗 成語典故: 見小暗大而不知所務,從物如流不知其所執,此則庸人也。《孔子家語·五儀解》

〖舉直錯枉〗 成語典故: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枉錯諸枉,則民服。’《論語·為政》何晏集解引包鹹曰:“錯,置也。舉正直之人用之,廢置邪枉之人,則民服其上。”

〖極致高深〗 成語典故: 昔者孔子有云:‘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此二學者,聖人之極致,治世之要務也。漢·何休《公羊解詁序》若章草古逸,極致高深,則伯度第一。唐·張懷瓘《書斷·能品》

〖孔壁古文〗 成語典故: 武帝末,魯共王壞孔子宅,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幾十篇,皆古字也。《漢書·藝文志》

〖苦口良藥〗 成語典故: 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孔子家語·六本》

〖可殺不可辱〗 成語典故: 儒有可親而不可卻,可近而不可迫,可殺而不可辱。《孔子家語·儒行解》

〖刳胎殺夭〗 成語典故: 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郊,竭澤涸漁則蛟龍不合陰陽,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逆臣賊子〗 成語典故: 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孟子·藤文公下》

〖年富力強〗 成語典故: 後生可畏《論語·子罕》宋·朱熹注:“孔子言後生年富力強,足以積學而有待,其勢可畏。”

〖年高德邵〗 成語典故: 吾聞諸傳,老則戒之在得。年彌高而德彌邵者,是孔子之徒歟!漢·揚雄《法言·孝至》

〖年高望重〗 成語典故: 年彌高而德彌劭者,是孔子之徒與。漢·揚雄《法言·孝至》後來本鄉里因他年高望重,就推他做了一位鄉董。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

〖龍化虎變〗 成語典故: 大人虎變,其文炳也。《易·革》《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

〖難乎為繼〗 成語典故: 孔子曰:‘哀則哀矣,而難為繼也。’《禮記·檀弓上》

〖劣倦罷極〗 成語典故: 顏氏之子,已曾馳過孔子於塗矣,劣倦罷極,發白齒落。漢·王充《論衡·效力》

〖樑木其壞〗 成語典故: 孔子蚤作,負手曳杖,逍遙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樑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禮記·檀弓下》

〖傫如喪狗〗 成語典故: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累累若喪家之狗。語本《史記·孔子世家》裴駰集解引王肅曰:“喪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見飲食,故累然而不得意。孔子生於亂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瞭若指掌〗 成語典故: 或問禘之説。子曰:‘不知也;知其説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論語·八佾》何晏集解引包鹹曰:“孔子謂或人言知禘禮之説者,於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瞭如指掌〗 成語典故: 或問禘之説。子曰:‘不知也;知其説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論語·八佾》何晏集解引包鹹曰:“孔子謂或人言知禘禮之説者,於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累世通好〗 成語典故: 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也。《後漢書·孔融傳》

〖累世通家〗 成語典故: 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也。《續漢書》

〖犁生騂角〗 成語典故: 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語出《論語·雍也》邢昺疏:“雜文曰犁。騂,純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也。舍,棄也。諸,之也。仲弓父賤人而行不善,故孔子稱謂仲弓,……言仲弓父雖不善,不害於子之美也。”

〖禮失則昏〗 成語典故: 夫子之言曰:‘禮失則昏,名失則愆。矢志為昏,失所為愆。’《史記·孔子世家》

〖路叟之憂〗 成語典故: 孔子行遊,中路聞哭者聲,其音甚悲……見之,丘吾子也,擁鐮帶索而哭。孔子闢車而下問曰:‘夫子非有喪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對曰:‘吾有三失。’孔子曰:‘原聞三失。’漢·劉向《説苑·敬慎》

〖路無拾遺〗 成語典故: 孔子初仕為中都宰,中都魯邑製為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如禮年五十異食也強弱異任、任謂力作之事各從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別塗、路無拾遺、器不雕偽,……《孔子家語·相魯》

〖良藥苦口〗 成語典故: 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韓非子·外儲説左上》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孔子家語·六本》

〖難以為繼〗 成語典故: 孔子曰:‘哀則哀矣,而難為繼也。’西漢·戴聖《禮記·檀弓上》

欲速則不達

三人行,必有我師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還有《兩小兒辯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