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是誰平定的

來源:趣味百科館 2.45W

郭子儀和李光弼。

安史之亂是郭子儀和李光弼平定的。郭子儀和李光弼皆為唐朝名將,兩人齊名,世稱“李郭”。安史之亂爆發於公元755年12月16日,又因為發生於唐玄宗天寶年間,被稱為天寶之亂,最終結束於公元763年2月17日。

郭子儀是唐代中興名將、政治家、軍事家,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亂爆發後,授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收復兩京有功,加司徒,封代國公。建中二年(781年),郭子儀病逝,獲得贈太師,諡號忠武,配饗唐代宗廟廷,陪葬於建陵。

李光弼是契丹族人,唐朝中期名將,左羽林大將軍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經郭子儀推薦而任為河東節度副使,東出井陘,參與平定安史之亂。乾元二年(759年),任天下兵馬副元帥、朔方節度使。上元二年(761年),以河南副元帥、太尉兼侍中出鎮臨淮,震懾諸將,次年又命軍鎮壓浙東袁晁起義,以功進封臨淮郡王。

史朝義(?—763年),突厥人,生於寧夷郡,史思明長子,是安史之亂的領導者之一。天寶十四載(755年),史思明隨安祿山起兵,他率軍守冀州、相州。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殺安慶緒稱帝,史朝義被封為懷王。上元二年(761年)他率兵殺史思明,三月十四日即位,年號顯聖,又派散騎常侍張通儒等至范陽,殺皇后辛氏、太子史朝興等數十人。寶應元年(762年),唐朝軍隊借回紇兵之助開始反攻,攻破史朝義首都洛陽,他北逃往莫州(今河北任丘一帶),後眾叛親離,尤其主要將領田承嗣、李懷仙等均叛去,勢單力孤最後自殺而死。

安史之亂是誰平定的

安史之亂是唐代玄宗末年由安祿山和史思明聯合發動的軍事政變,雖然這場政變以被鎮壓結束,仍然對此後唐代的歷史走向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這場政變不僅帶來了社會混亂等現象,更造成藩鎮割據、邊疆不穩的局面,成為唐代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政令傳達與執行,前面提到,借兵回紇,趕走胡人後,唐廷任由回紇兵在京城姦淫擄掠三天(無政府狀態),丟盡顏面,同時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李廷再也不是高高在上,權威已無存。

節度使之藩鎮擁有軍政民財四大權力,儼然獨立之王國(軍閥)。這時的唐國,與其説中央王廷,不如説是鬆散之“邦聯”,各節度使名義上由朝廷任命,實際上,朝廷無法調動節度使,遇戰事,節度使為保持自身兵力,也不會聽命。直接結果是,戰爭動員能力很弱。

七年的戰亂讓國庫的資金被掏空。由於連年征戰,百姓無法正常的勞作,生活受到很大的衝擊,也造成中央財政入不敷出。據很多史料記載,安史之亂之後民間曾有一場大饑荒。民不聊生、百姓無家可歸,何來安居樂業?

從經濟上看,這次平定暴亂花了不少的物力,中心的財務狀況有點被掏空的感覺。而且由於在打戰,人們也無法安心腸耕耘。我國一向是一個農業大國,沒有了安心耕耘的環境,人們的日子會受到很大的衝擊。據許多史料記載,在這次的安史之亂完畢後,民間是有了一場大饑荒。這就能夠證明,這次戰役關於經濟的衝擊是多麼的大。

肅宗任郭子儀和李光弼為相,並向回紇和西域諸國借兵求援,攻打安史叛軍。757年,郭子儀等人率領唐軍及回紇兵15萬人,攻克長安,收復洛陽。史思明則打敗唐軍又殺了安慶緒,在范陽稱大燕皇帝。

不久史思明被其子史朝義所殺,叛軍分裂。763年,在郭子儀、李光弼率領的唐軍和回紇兵的反擊和夾攻中,史朝義兵敗自殺。至此,持續8年的安史之亂結束。安史之亂歷經玄宗、肅宗、代宗三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從此,唐朝迅速走向衰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