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什麼意思啊

來源:趣味百科館 3.18W

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

物聯網是指通過 各種信息傳感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等各種裝置與技術,實時採集任何需要監控、 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是採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信息,通過各類可能的網絡接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連接,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能化感知、識別和管理。物聯網是一個基於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的信息承載體,它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形成互聯互通的網絡。

物聯網( IoT ,Internet of things )即“萬物相連的互聯網”,是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網絡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實現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機、物的互聯互通。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IT行業又叫:泛互聯,意指物物相連,萬物萬聯。由此,“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這有兩層意思: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因此,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物聯網是什麼意思啊

1998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創造性地提出了當時被稱作EPC系統的“物聯網”的構想 。

1999年,美國Auto-ID首先提出“物聯網”的概念,主要是建立在物品編碼、RFID技術和互聯網的基礎上。過去在中國,物聯網被稱之為傳感網。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啟動了傳感網的研究,並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適用的傳感網。同年,在美國召開的移動計算和網絡國際會議提出了,“傳感網是下一個世紀人類面臨的又一個發展機遇”。

2003年,美國《技術評論》提出傳感網絡技術將是未來改變人們生活的十大技術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峯會(WSIS)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發佈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報告指出,無所不在的“物聯網”通信時代即將來臨,世界上所有的物體從輪胎到牙刷、從房屋到紙巾都可以通過因特網主動進行交換。射頻識別技術(RFID)、傳感器技術、納米技術、智能嵌入技術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和關注。

談到物聯網,就不得不提到物聯網發展中備受關注的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簡稱RFID)。RFID是一種簡單的無線系統,由一個詢問器(或閲讀器)和很多應答器(或標籤)組成。標籤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組成,每個標籤具有擴展詞條唯一的電子編碼,附着在物體上標識目標對象,它通過天線將射頻信息傳遞給閲讀器,閲讀器就是讀取信息的設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