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之爭道教為什麼失敗

來源:趣味百科館 1.84W

佛道之爭道教為什麼失敗的答案是:道教的知識理論並不充足,歷史上的皇帝向來都偏袒佛教

佛教和道教是我國的兩大宗教,它們從西漢時期起,就已經成為我國文化中的一部分,並在我國曆史上留下了屬於它們的印記。

雖然我國曆史上,存在過儒、道、佛齊頭並進,共同發展的和諧局面,但大多時候佛教和道教並不太平,它們一直爭論不休,出現過十多次佛道之爭。

提及佛道爭論,先要把兩個東西分開:首先是佛道之爭與夷夏之爭的區別;其次是將佛理和佛教分開。

湯用彤先生説:“佛説其有二端,一者為教,二者為理。”湯先生嘗試説明,佛教的“理”與中國的“理”是契合的,比方説魂靈不滅,慈善好施,善惡有報等,這些與中國的傳統理念有契合之處;與此相對,“教”是另外一個概念,比方説它具有組織性和排他性。以此為基礎,才能考慮佛道爭論的問題。

道教輸:公元520年,北魏孝明帝時期,道士姜斌和僧人曇無辯論,姜斌輸了辯論之後被孝明帝流放。

道教輸:公元555年,北齊文宣帝時期,金陵道教團體和統法師團隊辯論,金陵道教團體輸,參與的道士削髮為僧。

道教勝:公元569年,北周武帝時期,儒道佛3家辨法,道家第一,儒家第二,佛家第三。

道教勝:公元573年,北周武帝時期,儒道佛再次辨法,儒家第一,道家第二,佛家第三。

情況不明:公元583年,隋文帝時期,道教張賓和佛教彥琮辯論“老子化胡”,結局沒有記載。

道教敗:公元608年,隋煬帝時期,道士楊宏去智藏寺上門挑戰,失敗而歸。

佛道之爭道教為什麼失敗

道教敗:公元659年,道教重玄派李榮與佛教大師慧立進行了多場辯論,佛教大師慧立占上峯。

道教敗:公元660年,唐高宗時期,道教李榮和沙門靜泰,就《老子化胡經》真假問題展開辯論,李榮輸給了沙門靜泰。

情況不明:公元730年,道士尹崇和沙門道氤展開辯論,結局不明。

平局:公元796年,唐德宗時期,儒家韋渠牟、徐岱,佛教鑑虛、覃延,道教郗維素、葛參,6人蔘與辯論,最終和解。

道教勝:公元841年,唐武宗時期,佛道兩家展開辯論,道教勝出。

道教勝:公元845年,唐武宗時期,道士趙歸真以“神仙可學”的理論,勝了佛門高僧知玄大師。

道教敗:公元1255年,元憲宗時期,全真道李志常和少林長老福裕辯論,全真道李志常輸了。

道教敗:公元1258年,元憲宗時期,500餘佛道人士參與兩教辯論,最終道教失敗,17名道教辯手削髮為僧。

1.因為道教主張的有一點過於不切實際。我們知道道教一般主張的都是延年益壽長生不老,可是誰不知道人終究是要生老病死的這樣的信念主張,説實話對於那些貧苦百姓來説並起不到實質性的安慰作用。

2.歷史上的皇帝向來都偏袒佛教,這個是我們有目共睹的,許多皇帝在選宗教的時候,往往都把佛教奉為上,那麼你想既然其背後有了佛教的支持,不管是在辯論會上或者説是在法術的研討上,那麼人們肯定是選佛教去支持佛教去了。

3.道教的知識理論並不充足,就算我們現在來考察也知道關於道教的書籍其實比較少,關於它的記載也很少,而我們在從根本上看到就是如何發展的會發現關於他的記載時間線非常倉促,並且細細探究每一件事情的因果發現裏面有很嚴重的漏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