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點是幾點

來源:趣味百科館 1.2W

22點是幾點的答案是:晚上10點

二十四小時制的規則是把每日由午夜至午夜共分為24個小時,從數字0至23(24是每日完結的午夜)。這個時間記錄系統是現今全世界最常用的。二十四小時制在美國和加拿大仍然被稱為軍事時間,而在英國則被稱作大陸時間。二十四小時制還是國際標準時間系統。

受到傳統的行鍼式鐘錶影響,大部分人日常生活習慣上,都是使用十二小時制稱呼及理解時間,例如下午5:00(17:00),日常生活中,一般都是以下午5:00稱呼及理解,甚少會用17:00。

當使用二十四小時制,提及下午1:00(13:00)至下午/晚上11:59(23:59)時,大部分人都需略作思考,將之換算為十二小時制,才明白所指的時間,稍為不便,甚至可能換算錯誤而出現誤會,例如誤以為18:00為下午8:00(正確為下午6:00)。

22點是幾點

在我國古代,基於日月運行以及人類的生活習俗和生產活動規律劃分的分段計時制度,是沿用歷史最悠久的古代計時法。

分段計時制度下,人們最為熟悉的“十二時辰制”大約產生於漢武帝太初改歷以後,由當時參加改歷的天文學家首先提出。

十二時辰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開始將曆法上的12月名稱應用到天文方位上。北方為子位,南方為午位,東方為卯位,西方為酉位,一晝夜太陽運行12個方位回到原處,這樣便產生了太陽位於一個辰位為一個時辰的概念,一晝夜為12個時辰,人們便可以用太陽在天空所處的方位來確定時間。

這套計時方法為人們所接受並沿用下來,《漢書·翼奉傳》中載有元帝初元元年“日加申”,意為太陽位於申的時刻,後又進一步簡化為“午時”等,用十二地支單獨命名。

此外,人們還用“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這樣更加形象的別稱,分別對應子時、丑時、寅時等十二時辰。

古代勞動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叫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個時辰。十二時辰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於世的。

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十二時由十二個特定的時間名詞構成。人們可以從先秦時代的中國古籍中溯尋出這些詞語的淵源。漢代之前,這些稱謂多有不同,直到漢代太初年間,中國實行了太初曆,“其以一日分十二時,而以干支為紀。”(趙翼《陔餘叢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

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曆法的一大傑出貢獻,也是燦爛的中華文化瑰寶之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