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功行封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7.84K

意思是:評定功勞之大小給予封賞。

論功行封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論功行封

成語發音:lùn gōng xíng fēng

成語解釋:評定功勞之大小給予封賞。

成語出處:《史記·蕭相國世家》:“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

成語繁體:論功行封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按功勞大小給予獎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論功行賞 

成語例句:疇乃自盧龍引軍出塞,塹山堙谷五百餘里,後論功行封,疇曰:‘吾豈賣盧龍塞以圖富貴哉?’★明·蔣一葵《長安客話·徐無山》



論功行賞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典故出處】: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顧譚傳》:「時論功行賞,以為駐敵之功大,退敵之功小。」 【成語意思】:論:按照;行:施行。按照功勞的大小給以不同獎賞。【成語注音】:ㄌㄨㄣˋ ㄍㄨㄙ ㄒㄧㄥˊ ㄕㄤˇ【通用拼音】:lun gōng xing shǎng【拼音簡寫】:LGXS【使用頻率】:常用成語【成語字數】:四字成語【感 *** 彩】:中性成語【成語用法】:論功行賞,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成語正音】:論,不能讀作「lun」;行,不能讀作「hanɡ」。【成語辨形】:論,不能寫作「倫」。【英語翻譯】:reward according to somebody's deserts <award people according to their contributions> 【俄語翻譯】:по заслугам почёт【其他翻譯】:<德>nach Verdienst belohnen【成語謎語】:戰後慶功會【近義詞】:賞罰分明【反義詞】:賞罰不明【成語例句】:時論功行賞,以為駐敵之功大,退敵之功小。(《三國志 吳書 顧潭傳》)【成語故事】:

出處《史記 蕭相國世家》漢五年,既滅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釋義「論功行賞」又「論功行封」表示評按功勞的大小,給予封賞。故事劉邦消滅項羽後,平定天下,當上了皇帝,史稱漢高祖。接着,要對功臣們評定功績的大小,給予封賞。劉邦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要封他為贊侯,給予的封户也最多。羣臣們對此不滿,都説:「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處創傷,攻城奪地,功勞最多,應該排在第一位。」這時,關內侯鄂千秋把劉邦要講而未講的話講了出來?「眾位大臣的主張是不對時。曹參雖然有轉戰各處、奪取地盤的功勞,但這是一時的事情。大王與楚軍相持五年,常常失掉軍隊,隻身逃走也有好幾次。然而,蕭何常派遣軍隊補充前線。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讓他做的。漢軍與楚軍在滎陽時對壘數年,軍中沒有口糧,蕭何又用車船運來糧食。如今即使沒有上百個曹參,對漢室也不會有損失,怎麼能讓一時的功勞凌駕在萬世的功勛之上呢?應該是蕭何排在第一位,曹參居第二位。」劉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話,於是確定蕭何為第一位,特許地帶劍穿鞋上殿,上朝時可以不按禮儀小步快走。

論功行賞文言文翻譯

1. 漢高祖論功行賞古文

《漢高祖論功行賞》古文和譯文,具體如下:【《漢高祖論功行賞》一般作為語文閲讀題型,可佐證《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和《資治通鑑·漢紀三》具體事件,具體分析。】

古文: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羣臣爭功,歲餘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鄼侯,所食邑多。羣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鋭,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戰,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祖曰:“諸君知獵乎?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走獸耳,功狗也。至於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承受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羣臣皆莫敢言。

譯文:漢王五年,已經消滅了項羽,平定了天下,漢王要評定功勞,進行封賞。由於羣臣爭功,過了一年仍然沒有把功勞大小決定下來。高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把他封為鄖侯.給他的食邑很多。功臣們都説:“我們親自身披鎧甲,手執兵器作戰,多的打過一百多仗,少的也經歷了幾十次戰鬥。攻破敵人的城池,奪取敵人的土地,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戰功。現在蕭何沒有立過汗馬功勞,只不過舞文弄墨.發發議論,從不上戰場,卻反而位居我們之上,這是什麼道理?”高祖説:“諸位懂得打獵嗎?打獵的時候,追趕撲殺野獸兔子的是獵狗,發現蹤跡向獵狗指示野獸所在之處的是獵人。現在諸位只能奔走追獲野獸,功勞不過像獵狗。至於蕭何,他能發現蹤跡.指示方向,功勞如同獵人.何況你們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隨我,至多不過加上兩三個親屬,而蕭何全部宗族幾十個人都跟隨我,他的功勞是不能忘記的。”羣臣聽了,都不敢再説什麼。

2. “論功行賞”成語是什麼意思

出處《史記·蕭相國世家》 漢五年,既滅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

釋義 “論功行賞”又“論功行封”表示評按功勞的大小,給予封賞。

故事 劉邦消滅項羽後,平定天下,當上了皇帝,史稱 漢高祖。接着,要對功臣們評定功績的大小,給予封賞。 劉邦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要封他為贊侯,給予的封户 也最多。羣臣們對此不滿,都説:“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處創傷,攻城 奪地,功勞最多,應該排在第一位。” 這時,關內侯鄂千秋把劉邦要講而未講的話講了出來: “眾位大臣的主張是不對時。曹參雖然有轉戰各處、奪取地盤的 功勞,但這是一時的事情。大王與楚軍相持五年,常常失掉軍隊,只 身逃走也有好幾次。然而,蕭何常派遣軍隊補充前線。這些都不是大 王下令讓他做的。漢軍與楚軍在滎陽時對壘數年,軍中沒有口糧,蕭 何又用車船運來糧食。如今即使沒有上百個曹參,對漢室也不會有 損失,怎麼能讓一時的功勞凌駕在萬世的功勛之上呢?應該是蕭何 排在第一位,曹參居第二位。” 劉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話,於是確定蕭何為第一位,特許地帶劍 穿鞋上殿,上朝時可以不按禮儀小步快走。

3. 【木蘭詩文言文翻譯132131】

歎息聲一聲連着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織機停下來機杼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歎息.問問姑娘你這樣歎息是在思念什麼呢?(木蘭回答道)姑娘我並沒有思念什麼.昨夜我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王在大量徵募兵士,那麼多卷徵兵文書,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我木蘭沒有兄長,我願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現在起替代父親去應徵. 在東市上買來駿馬,西市上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市上買來馬嚼子和韁繩,北市上買來長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洶湧奔流的嘩嘩聲.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行軍萬里奔赴戰場作戰,翻越關隘和山嶺就象飛過去那樣迅速.北方的寒風中傳來刁斗聲,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鬥,十年之後才得勝而歸.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記功授爵木蘭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麼要求,木蘭不願做尚書郎這樣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好駱駝,藉助它的腳力送我回故鄉. 父母聽説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説妹妹回來了,對着門户梳粧打扮起來;弟弟聽説姐姐回來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牀上,脱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着窗子整理象烏雲一樣柔美的鬢髮,對着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夥伴,夥伴們都很吃驚都説我們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雄兔的腳喜歡亂搔亂撲騰,雌兔的兩眼老是眯縫着,當它們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時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誰雄誰雌呢?。

4. 文言文劉邦論成敗翻譯一下這篇文言文

網摘:原文:高祖置酒洛陽南宮.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譯文:高祖在洛陽的南宮舉行酒會.高祖説:“各位諸侯將領,請你們不要隱瞞我,都坦率地説一説,我為什麼能夠得到天下?項氏為什麼會失去天下?”高起、王陵回答説:“陛下傲慢而好侮辱人,項羽仁慈而愛護人.然而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攻下了城邑就封給他,和大家利益相共.而項羽妒賢嫉能,有功的人遭陷害,賢良的人被懷疑,打了勝仗不論功行賞,攻佔了土地不給人好處,這就是他為什麼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説:“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講到運籌策劃於帷帳之中,取得勝利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治理國家,安撫百姓,調運軍糧,使運輸線路暢通無阻,我不如蕭何.統率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傑出人才,而我能夠任用他們,這是我為什麼能夠取得天下的原因.項羽手下就有一個范增,還不能任用,這就是他為什麼失敗的原因.”。

5. 劉邦論功行封翻譯

1.原文:

漢三年,漢王與項羽相距京索之間,上數使使勞苦丞相。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為君計,莫若遣君子孫昆弟能勝兵者悉詣軍所,上必益信君。”於是何從其計,漢王大説。

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羣臣爭功,歲餘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鋭,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 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羣臣皆莫敢言。

2.譯文:

漢王五年,已經消滅了項羽,平定了天下,漢王要評定功勞,進行封賞。由於羣臣爭功,過了一年仍然沒有把功勞大小決定下來。高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把他封為鄖侯.給他的食邑很多。功臣們都説:“我們親自身披鎧甲,手執兵器作戰,多的打過一百多仗,少的也經歷了幾十次戰鬥。攻破敵人的城池,奪取敵人的土地,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戰功。現在蕭何沒有立過汗馬功勞,只不過舞文弄墨.發發議論,從不上戰場,卻反而位居我們之上,這是什麼道理?”高祖説:“諸位懂得打獵嗎?打獵的時候,追趕撲殺野獸兔子的是獵狗,發現蹤跡向獵狗指示野獸所在之處的是獵人。現在諸位只能奔走追獲野獸,功勞不過像獵狗。至於蕭何,他能發現蹤跡.指示方向,功勞如同獵人.何況你們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隨我,至多不過加上兩三個親屬,而蕭何全部宗族幾十個人都跟隨我,他的功勞是不能忘記的。”羣臣聽了,都不敢再説什麼。

一、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二、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秦時任沛縣泗水亭長,因釋放刑徒而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任碭郡長,被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馬。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灞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論功行封文言文翻譯

1. 《漢高祖論功行封》翻譯 誰有啊急用啊,就是楊振中高中文言文助讀裏

王五年,已經消滅了項羽,平定了天下,漢王要評定功勞,進行封賞。

由於羣臣爭功,過了一年仍然沒有把功勞大小決定下來。高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把他封為鄖侯.給他的食邑很多。

功臣們都説:“我們親自身披鎧甲,手執兵器作戰,多的打過一百多仗,少的也經歷了幾十次戰鬥。攻破敵人的城池,奪取敵人的土地,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戰功。

現在蕭何沒有立過汗馬功勞,只不過舞文弄墨.發發議論,從不上戰場,卻反而位居我們之上,這是什麼道理?”高祖説:“諸位懂得打獵嗎?打獵的時候,追趕撲殺野獸兔子的是獵狗,發現蹤跡向獵狗指示野獸所在之處的是獵人。現在諸位只能奔走追獲野獸,功勞不過像獵狗。

至於蕭何,他能發現蹤跡.指示方向,功勞如同獵人.何況你們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隨我,至多不過加上兩三個親屬,而蕭何全部宗族幾十個人都跟隨我,他的功勞是不能忘記的。”羣臣聽了,都不敢再説什麼 回答。

2. 劉邦論功行封翻譯

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

羣臣爭功,歲餘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鄼侯,所食邑多。

羣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鋭,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戰,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祖曰:“諸君知獵乎?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今諸君徒能走獸耳,功狗也。至於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且諸君獨以身承受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

羣臣皆莫敢言。 譯文: 漢王五年,已經消滅了項羽,平定了天下,漢王要評定功勞,進行封賞。

由於羣臣爭功,過了一年仍然沒有把功勞大小決定下來。高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把他封為鄖侯.給他的食邑很多。

功臣們都説:“我們親自身披鎧甲,手執兵器作戰,多的打過一百多仗,少的也經歷了幾十次戰鬥。攻破敵人的城池,奪取敵人的土地,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戰功。

現在蕭何沒有立過汗馬功勞,只不過舞文弄墨.發發議論,從不上戰場,卻反而位居我們之上,這是什麼道理?”高祖説:“諸位懂得打獵嗎?打獵的時候,追趕撲殺野獸兔子的是獵狗,發現蹤跡向獵狗指示野獸所在之處的是獵人。現在諸位只能奔走追獲野獸,功勞不過像獵狗。

至於蕭何,他能發現蹤跡.指示方向,功勞如同獵人.何況你們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隨我,至多不過加上兩三個親屬,而蕭何全部宗族幾十個人都跟隨我,他的功勞是不能忘記的。”羣臣聽了,都不敢再説什麼。

3. 《劉邦論功行封》的翻譯是什麼

1.原文: 漢三年,漢王與項羽相距京索之間,上數使使勞苦丞相。

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為君計,莫若遣君子孫昆弟能勝兵者悉詣軍所,上必益信君。”

於是何從其計,漢王大説。 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

羣臣爭功,歲餘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侯,所食邑多。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鋭,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

“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且諸君 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

羣臣皆莫敢言。 2.譯文: 漢王五年,已經消滅了項羽,平定了天下,漢王要評定功勞,進行封賞。

由於羣臣爭功,過了一年仍然沒有把功勞大小決定下來。高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把他封為鄖侯.給他的食邑很多。

功臣們都説:“我們親自身披鎧甲,手執兵器作戰,多的打過一百多仗,少的也經歷了幾十次戰鬥。攻破敵人的城池,奪取敵人的土地,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戰功。

現在蕭何沒有立過汗馬功勞,只不過舞文弄墨.發發議論,從不上戰場,卻反而位居我們之上,這是什麼道理?”高祖説:“諸位懂得打獵嗎?打獵的時候,追趕撲殺野獸兔子的是獵狗,發現蹤跡向獵狗指示野獸所在之處的是獵人。現在諸位只能奔走追獲野獸,功勞不過像獵狗。

至於蕭何,他能發現蹤跡.指示方向,功勞如同獵人.何況你們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隨我,至多不過加上兩三個親屬,而蕭何全部宗族幾十個人都跟隨我,他的功勞是不能忘記的。”羣臣聽了,都不敢再説什麼。

一、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二、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秦時任沛縣泗水亭長,因釋放刑徒而亡匿於芒碭山中。

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任碭郡長,被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馬。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灞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

秦朝滅亡。

4. 劉邦論功行封翻譯

1.原文:

漢三年,漢王與項羽相距京索之間,上數使使勞苦丞相。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為君計,莫若遣君子孫昆弟能勝兵者悉詣軍所,上必益信君。”於是何從其計,漢王大説。

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羣臣爭功,歲餘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鋭,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 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羣臣皆莫敢言。

2.譯文:

漢王五年,已經消滅了項羽,平定了天下,漢王要評定功勞,進行封賞。由於羣臣爭功,過了一年仍然沒有把功勞大小決定下來。高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把他封為鄖侯.給他的食邑很多。功臣們都説:“我們親自身披鎧甲,手執兵器作戰,多的打過一百多仗,少的也經歷了幾十次戰鬥。攻破敵人的城池,奪取敵人的土地,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戰功。現在蕭何沒有立過汗馬功勞,只不過舞文弄墨.發發議論,從不上戰場,卻反而位居我們之上,這是什麼道理?”高祖説:“諸位懂得打獵嗎?打獵的時候,追趕撲殺野獸兔子的是獵狗,發現蹤跡向獵狗指示野獸所在之處的是獵人。現在諸位只能奔走追獲野獸,功勞不過像獵狗。至於蕭何,他能發現蹤跡.指示方向,功勞如同獵人.何況你們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隨我,至多不過加上兩三個親屬,而蕭何全部宗族幾十個人都跟隨我,他的功勞是不能忘記的。”羣臣聽了,都不敢再説什麼。

一、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二、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秦時任沛縣泗水亭長,因釋放刑徒而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任碭郡長,被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馬。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灞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5.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1. C 2. A 3. C 4. C 5. ⑴於是跟隨使者到達曹公軍營,被任命為司空户曹掾,太祖接見了他並與他商議了大事。

⑵於是再次將以前賜封田疇的爵位給他。田疇呈上奏章,陳述自己的誠意,用死來表示自己的決心,最終沒有接受。

1、奏章2、A項都表示修飾關係,可不譯;B項①為指示代詞,②表示假設;C項①才,②於是,就;D項①表原因,②動詞“認為”3、A沒有省略;B應為太祖;D應為田疇4、有司認為應當免去田疇的官職,荀彧、鍾繇卻認為可以順從田疇的心意;因此“贊同有司的觀點”錯誤5、略參考譯文:田疇字子泰,右北平郡無終縣人。喜愛讀書,善於擊劍,很多人稱讚他是奇才。

田疇北迴家鄉後,帶領宗族去依附其他地方,從者幾百人。田疇就制訂了限制相互殺傷、偷盜、爭奪的法規,還制訂了婚姻嫁娶的禮制,興辦學校講授課業,在部眾中頒佈實行,大眾都感到方便合適。

袁紹幾次派遣使者招請他,還立刻授給將軍印,讓他安定所統部眾,田疇都拒絕沒有接受。袁紹去世後,他兒子袁尚又徵召田疇,田疇始終沒有去。

田疇常常忿恨烏丸人過去多次殺害這個郡的官吏,有打算征討的意思,但力量不夠。建安十二年,太祖北征烏丸,未去以前,首先派遣使者去徵招田疇,又命田豫告知意旨。

田疇命令門客趕快整理行裝。門客對他説:“以前袁公愛慕您,多次送禮物來,您講大義不屈從;現在曹公一來,而您生怕來不及,這是為什麼呢?”田疇笑着回答説:“這是你們所不知道的。”

於是跟隨使者到達曹公軍營,被任命為司空户曹掾,太祖接見了他並與他商議了大事。當時正是夏季,大雨滂沱,道路泥濘不通,軍隊不能前進。

太祖憂慮,因而詢問田疇。田疇説:“假如我軍悄悄地返回,從盧龍口越過白檀的險要處,從空虛的地方出兵,路近而且便捷,可乘敵人沒有準備,蹋頓的腦袋可以不戰而擒斬了。”

太祖説:“善。”離柳城二百多裏,敵人才驚覺。

單于親自臨陣,太祖與單于交戰,殺傷和俘虜了大批敵人,追擊敗北的敵人直到柳城。太祖回軍入塞,論功行賞,封田疇為亭侯,食邑五百户。

田疇堅持推讓,太祖理解他的至誠之心,同意他不接受封賞。遼東(公孫康)斬了袁尚的首級送來,太祖下令:“軍中有敢為袁尚而哀哭的斬首”。

田疇因為曾經被袁尚徵召任用過,便前去弔喪祭祀。太祖也不過問。

田疇帶着他的全部家屬及同族人三百多家住在鄴城。太祖賜給他的車馬穀物絲綿織品,他都分給了他的宗族和老朋友。

田疇跟隨太祖征討荊州回來,太祖回想起田疇的戰功特別卓著,後悔以前聽從了田疇的推讓,説:“這是成全了個人的志向,而破壞了王法制度。”於是再次將以前賜封田疇的爵位給他。

田疇呈上奏章,陳述自己的誠意,用死來表示自己的決心,最終沒有接受。有關部門舉發田疇潔身自好,違背道義,隨意地樹立小節,應當免去官職,施以刑罰。

太祖慎重對待這件事,遲疑不決了好久。才下令讓世子及大臣們廣泛地討論,世子認為田疇與子文辭受俸祿,申胥逃賞相同,應當不要迫使他改變志向而應獎崇他的節操。

尚書令荀、司隸校尉鍾繇也認為可以順從他的心意。【裴注】我(裴松之)認為田疇不接受袁紹父子的徵召,是因為袁紹父子不代表漢室正統。

所以他盡力為魏太祖謀劃,獻盧龍之策,致使袁尚軍隊逃散,在遼東被斬首,這都是田疇造成的。既(田疇)已清楚袁紹父子是逆賊,為什麼還要去弔唁祭祀呢?如果因為曾經被袁氏徵聘,義在其中,那麼就不應替他人出謀劃策,使袁氏落到如此下場。

6. 【文言文閲讀好戰必亡、一舉兩得、張溥勤抄的翻譯、寓意】

譯文:魏文侯問李克:“吳國為什麼滅亡?”李克説:“因為屢次得勝.”文侯説:“屢次得勝是國家的幸事,為什麼竟會因此而亡國呢?”李克説:“屢次作戰,人民就要疲睏;屢次勝利,君主就容易驕傲.以驕傲的君主統治疲睏的人民,這就是滅亡的原因.” 魏文侯問李克:“怎樣治理國家呢?” 李克回答説:“治理國家的原則就是,給付出勞動的人以衣食,封賞有功勞的人(按勞分配,論功行賞),推行賞罰得當的政策.” 文侯問:“我賞罰都得當,但是國人還是不滿意,為什麼 ” 李克回答到:“國家有不勞而獲的蛀蟲!我認為:取消這些人的俸祿,用來招攬國家的有志之士.祖輩因為有功勛所以國家給他俸祿,他的後輩沒有功勛還能(繼承)他們的待遇,出門就乘車馬、穿着華美的衣衫,算得上榮華富貴;在家則沉迷鼓樂歌舞的享受,正因為這些無功的子女的享受,打亂了地方上的法規(按勞分配,論功行賞).因此(有必要)取消這些人的俸祿,用來招攬國家的有志之士,這就是消滅蛀蟲.”。

7. 課外文言文閲讀馮唐以孝著,為中郎署長,事文帝

小題1:C小題1:A小題1:(1)於是才再問馮唐説:“您怎麼知道我不懂得任用廉頗、李牧那樣的人才呢?” (2)因此軍隊被擊敗,士兵潰散奔逃,被泰兵所虜殺。

小題1:C為被動句,而A為介詞賓語前置句,B為賓語前置,D也是賓語前置小題1:這篇傳文主要採用對話描寫,因而“各種細節描寫”這一説法不準確。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的翻譯能力。

首先找出關鍵點如(1)中的乃、復、何以等(2)中的是以、破、被動句式等。翻譯要求信、達、雅。

馮唐的祖父是趙人,他的父親遷到代。漢朝建主後,又遷到安陵。

馮唐以至孝著名,為中郎署長,侍奉文帝。文帝的座駕經過,問他説:“老人家,您是如何成為郎的?您的家在哪裏?”唐皆據實回答。

文帝説:“我在代的時候,我的尚食監高祛屢次向我提及趙將李齊的賢能,以及他在鉅鹿作戰時的事蹟。現在我每次吃飯的時候,腦海裏都會浮現李齊在鉅鹿作戰時的雄風呀!您老人家知道他嗎?”馮唐回答説“他還比不上廉頗與李牧的將才呢。”

皇帝説:“什麼緣故呢?” 馮唐説“家祖父在趙的時候,做官而統御將士,跟李牧交情很好。而家父以前做過代相,與趙將李齊相熟,所以臣瞭解他們的為人。”

文帝聽説了廉頗、李牧的事蹟以後,高興得拍着大腿説:“唉!我為何得不到像廉頗、李牧那樣的人才來做我的將軍?如果得到了,我又何必擔憂匈奴為患呢!”馮唐説,“臣誠惶誠恐,昧死以陳,眼下縱使得到像廉頗、李牧那樣的將才,也不懂得任用啊!”文帝很生氣,站起來返入禁中,過了好一會兒,才召見馮唐,責備他説:“您為何當眾羞辱我呢?不能私下告訴我嗎?”馮唐謝罪説:“臣是個鄉鄙之人,不懂得避忌。”那個時候,正當匈奴剛剛大舉入侵朝那縣,殺死了北地郡的都尉孫昂,文帝正以匈奴入寇為憂,於是再問馮唐説:“您怎麼知道我不懂得任用廉頗、李牧那樣的人才呢?” 馮唐回答説:“臣聽説古代君王派遣將軍的時候,跪下來推着車,説‘朝廷內的事,由寡人作主,朝庭外的事則更由將軍截斷。

一切論功行賞及爵封之事,都由將軍在外決定,回來再報告一聲就是了。’這並非是無稽之談。

我的祖父説,李牧為趙將,屯駐在邊境,軍市的租税都自行用來犒饗士卒,賞賜在外決定,不必受朝廷的牽制。君主既然一切委託他,而但求他成功,因此李可以竭盡他的智能。

派遣精選的兵車一千三百輛,能射的騎兵一萬三千輛,價值百金之良士十萬人,所以他能夠在北方驅逐單于,大破東胡,殲滅獵林,在西方抑制強秦,在南方抵抗韓、魏,那個時候,趙國幾乎稱霸。後來,剛好趙王遷即位——他的母親是個倡家女。

他即位後,竟然聽信郭開的讒言,終於殺了李牧,而派顏聚代替他.因此軍隊被擊敗,士兵潰散奔逃,被秦兵所虜殺.現在我聽説魏尚做雲中郡的郡守,他軍市的租税全用來稿饗士卒,更拿出私有的錢財,每幾天就宰一次牛,以饗賓客、軍吏及舍人,所以匈奴躲得遠遠的,不敢接近雲中郡的關塞。有一次,匈奴曾經入侵,魏尚率領車騎出擊,殺敵甚多。

這些士卒都是一般下人家的子弟,由田野間出來從軍,他們哪裏瞭解尺借和伍符之事呢?終日只拼命作戰,斬敵首,虜敵人,到幕府記錄戰功。可是稍有不合,文吏就以法律來制裁他.該賞的不賞,但犯了法,文吏卻絕對按律處分。

我認為陛下的法令太嚴明,賞賜太輕,刑罰太重。而云中郡守魏尚犯了記錄斬敵首的戰功差了六級之罪,陛下把他交給執法之吏治罪,削除他的官爵,並判他徒刑。

由此説來,陛下縱然得到像廉頗、李牧那樣的將才,也不懂得任用的。我實在很愚昧,觸犯了禁忌,該得死罪,該得死罪!”文帝很高興,當天就令馮後拿着符節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為雲中都守。

又任命馮唐為車騎都尉,統領中尉和郡國的車戰之士。過了十年,景帝即位,任命馮唐為楚相,後又免官,武帝即位,訪求賢良之士,鄉里推舉馮唐。

當時馮唐巳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於是任用他的兒子馮遂為郎.遂字王孫,也是一個不凡的人,跟我很要好。

8. 【(一)文言文閲讀,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1)D “也”為句末助詞,其後斷句,排除A、C;“曰”為對話標誌,其後斷句,排除B.句子翻譯為:臣聽説 古代君王派遣將軍的時候,跪下來推着車,説‘朝廷內的事,由寡人作主,朝庭外的事則更由將軍截斷.一切論功行賞及爵封之事,都由將軍在外決定,回來再報告一聲就是了.(2)B “鄙人”只用於對別人稱自己.(3)C “明今”的解釋不符合原文內容.原文指出文帝的弊端是“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選項改為“任用郭開這類奸邪之人”.郭開是戰國時代趙國人,趙王遷重用郭開亡了國.(4)①讓:責備;眾:當眾;獨:難道;亡:不;間處:私下.句子翻譯為:召見馮唐責備説:“你當眾侮辱我,難道不能私下告訴我嗎?”②西、南:名詞作狀語,在西面(南面);是:這;幾:幾乎;伯:成為霸主.句子翻譯為:在西面抑制強大的秦國,在南面抗拒韓、魏兩國.在這個時候,趙國幾乎成為霸主.答案:(1)D(2)B(3)C(4)①召見馮唐責備説:“你當眾侮辱我,難道不能私下告訴我嗎?”②在西面抑制強大的秦國,在南面抗拒韓、魏兩國.在這個時候,趙國幾乎成為霸主.參考譯文:馮唐,祖父是趙國人,他的父親把家遷移到代地.漢朝建立後遷到安陵.馮唐憑藉孝敬著名,擔任郎中署長,侍奉文帝.文帝坐着輦經過,問他説:“老人家您因什麼原因仍擔任郎官呢?您的家在哪裏?”馮唐皆據實回答.文帝説:“我在代地的時候,我的尚食監高祛屢次向我提及趙將李齊的賢能,以及他在鉅鹿下面作戰時的事蹟.現在我每次吃飯的時候,心總想着鉅鹿的情景.您老人家知道他嗎?”馮唐回答説:“李齊還比不上廉頗與李牧的將才呢.”皇帝説:“什麼緣故呢?” 馮唐説:“臣的祖父在趙的時候,做官統御將士,跟李牧交情很好.而家父以前做過代相,與趙將李齊相熟,所以臣瞭解他們的為人.”文帝聽説了廉頗、李牧的事蹟以後,高興得拍着大腿説:“唉!我為何得不到像廉頗、李牧那樣的人才來做我的將軍?如果得到了,我又何必擔憂匈奴為患呢!”馮唐説:“臣誠惶誠恐,昧死以陳,眼下縱使得到像廉頗、李牧那樣的將才,也不懂得任用啊!”文帝很生氣,起身進入宮中.過了好一會兒,召見馮唐責備説:“你當眾污辱我,難道不能私下告訴我嗎?”馮唐謝罪説:“,不懂得避忌.”粗淺無知的我不懂得避諱.”在這個時候,匈奴剛剛大舉入侵朝那縣,殺死了北地郡的都尉孫卬,文帝正把匈奴入寇的事當成心事,於是再問馮唐説:“您怎麼知道我不懂得任用廉頗、李牧那樣的人才呢?” 馮唐回答説:“臣聽説古代君王派遣將軍的時候,跪下來推着車,説‘朝廷內的事,由寡人作主,朝庭外的事則更由將軍截斷.一切論功行賞及爵封之事,都由將軍在外決定,回來再報告一聲就是了.’這並非是無稽之談.我的祖父説,李牧為趙將,屯駐在邊境,軍市的租税都自行用來犒饗士卒,賞賜在外決定,不必受朝廷的牽制.君主既然一切委託他,而但求他成功,因此李可以竭盡他的智能.派遣精選的兵車一千三百輛,能射的騎兵一萬三千輛,價值百金之良士十萬人,所以他能夠在北方驅逐單于,大破東胡,殲滅獵林,在西面抵抗強大的秦國,在南面支援韓魏兩國.在這個時候,趙國幾乎稱了霸.後來,適逢趙王遷即位,他的母親是個倡家女.他即位後,竟然聽信郭開的讒言,終於殺了李牧,而派顏聚代替他.因此趙國被秦國滅掉.現在我聽説魏尚做雲中郡的郡守,他軍市的租税全用來稿饗士卒,更拿出私有的錢財,每幾天就宰一次牛,以饗賓客、軍吏及舍人,所以匈奴躲得遠遠的,不敢接近雲中郡的關塞.有一次,匈奴曾經入侵,魏尚率領車騎出擊,殺敵甚多.這些士卒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由田地農活中間出來從軍,他們哪裏瞭解軍令和兵符之事呢?終日只拼命作戰,斬敵首,虜敵人,到幕府記錄戰功.可是稍有不合,文吏就以法律來制裁他.該賞的不賞,但犯了法,文吏卻絕對按律處分.我認為陛下的法令太嚴明,賞賜太輕,刑罰太重.而云中郡守魏尚犯了記錄斬敵首的戰功差了六級之罪,陛下把他交給執法之吏治罪,削除他的官爵,並判他徒刑.由此説來,陛下縱然得到像廉頗、李牧那樣的將才,也不懂得任用的.我實在很愚昧,觸犯了禁忌,該得死罪,該得死罪!”文帝聽了心裏很高興,當天就令馮唐拿着符節去赦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為雲中太守.又任命馮唐為車騎都尉,統領中尉和郡國的車戰之士. 過了十年,景帝即位,任命馮唐為楚相.武帝即位,訪求賢良之士,鄉里推舉馮唐.當時馮唐已經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於是任用他的兒子馮遂為郎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