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醫精誠篇的作者是

來源:趣味百科館 1.55W

論大醫精誠篇的作者是:

《大醫精誠》出自唐代孫思邈著作《備急千金要方》的第一卷。《大醫精誠》論述了有關醫德的兩個問題:第一是精,亦即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認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誠,亦即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發“大慈惻隱之心”,進而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譽”、“恃己所長,經略財物”。

論大醫精誠篇的作者是

《大醫精誠》讀後感:

“博學而後成醫,厚德而後為醫,謹慎而後行醫"這句話是我在一位德高望重的醫生的博客中看到的,當時感覺説的非常好,就論了下來。誇關讀完孫恿邈的(天醫精誠),發現這句話正是這篇文章的一個手常哈當的縮影,博學而後成醫,厚德而後為醫,這不正是孫思邈所強調的行醫所必需的“精"與誠嗎?在《大醫精誠》中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認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即為"精";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發"大慈惻隱之心",進而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譽"、“恃己所長,經略財物"此為“誠"。不論是這位醫生的話,還是《大醫精誠》這篇文章,兩者都極為準確的概括出了作為醫生這兩個最基本的品質。技術精湛,品德高尚。
自古至今,我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很多的名醫,像李時珍,孫思邈,張仲景等等,他們不但技術精湛,醫德更是高尚,正因此才被當時的老百姓所推崇,被歷史所銘記。祖國醫學繁榮發展離不開諸如此類的人。他們本着仁術、仁心治病救人,為後代的醫者樹立了榜樣。像東漢茗儀張仲景以救人活命為己任,以仁愛救人為準則,指導自己的醫療實際活動。明代大醫藥學家李時珍歷時27年著成了《本草綱目》的鉅著,該書吸取了後代本草著作的精華,糾正了以前的錯誤,並冒着違反統治者意志的危險列舉服食丹藥的害處。該書不僅學術價值高,而且道德價值也很高。

孫思邈介紹:

孫思邈(581~682),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唐代著名醫學家。他鑽研諸子百家,善談老莊,兼通佛典,精於醫藥。隋文帝徵其為國子博士,唐太宗召其至京師,欲授以官職,皆固辭不受。長期行醫於民間,根據自己豐富的臨證經驗和前人的醫學成就,撰著了《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另有《千金髓方》二十卷已佚。《備急千金要方》簡稱《千金要方》或《千金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