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玉璽是什麼玉

來源:趣味百科館 2.77W

傳國玉璽是玉或者金所鑄,玉大多是用的和田玉,也有黃田石等。

“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

傳國玉璽是什麼玉

其方圓四寸,上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玉璽從秦代以後,皇帝的印章專用名稱為“璽”,又專以玉質,稱為“玉璽”,共有六方,為“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在皇帝的印璽中,有一方玉璽不在這六方之內,這就是“傳國玉璽”。歷史上各王朝,維繫其封建獨裁統治的象徵物“寶璽”,自秦始皇開始刻制後,歷朝或是傳承或是重刻,直至清亡都是如此。秦始皇創立的寶璽制度被漢高祖劉邦全部繼承下來,形成了後來所謂的“秦漢八璽制”。

玉璽是御璽的俗稱,正確、專業的稱謂:寶璽。明代正式寶璽亦為玉製,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即記載:“至嘉靖四十五年之冬,則世宗已不豫久矣,乃下詔曰:先朝甲戌遇災,御寶凡六,其五已遭毀。命所司覓美玉補造。

”可見御寶仍為玉製,惜未能流傳至今。然成化、嘉靖時,確實用白石等製作一批印璽,多屬閒章,部分印文的文字與御寶一樣,現藏故宮。明朝有二十四寶璽,其中皇帝奉天之寶為唐宋之傳璽(《明史》卷七十四;《明會要》卷二十四;《明官史·木集》);清朝的寶璽用料更繁多,除玉外,還有栴檀香木、檀香木質、金質、水晶、瑪瑙、骨質等等。

據説在春秋時期,楚人卞和在荊山看見鳳凰在青石上休息。自古就有“鳳凰不落無寶之地”的説法,於是卞和就將青石獻給楚厲王,經過玉工辯證為石頭,卞和被判欺君之罪,被砍左腿。到了楚武王繼位,卞和又去獻玉結果還是被認為是石頭,又被砍了右腿。

到楚文王的時候,卞和抱着玉在荊山腳下痛哭,於是文王便派人來拿青石,經過這次鑑定後確定是寶石,於是經過玉工的雕琢成璧,即為“和氏璧”。幾百年後,楚威王以和氏璧賞賜相國昭陽。又大概過了幾十年,趙國太監以購買得和氏璧,趙惠王聽説後就將璧佔為己有。幾十年後秦滅趙得了和氏璧。

嬴政統一中國後,稱為“始皇帝”,要選用天下無雙的寶貝製成皇帝玉璽。於是當時的宰相李斯奉命以和氏璧作皇帝玉璽,嬴政想以此玉璽代代相傳,就像秦國一樣能二世,三世,千世萬世的傳下去,古稱“傳國玉璽”上面刻着“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八個字,這八個大字是秦朝丞相李斯所刻,意味着大秦得天下,是天命所歸,將會傳之萬世,永不衰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