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提出“罷黜百家

來源:趣味百科館 1.76W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武帝時期統治者為了加強封建中央集權而在思想文化領域內實行的專制政策。它由董仲舒提出,最終被漢武帝採納施行。

董仲舒的儒家思想融入了法家和陰陽家等其它學派的內容,對孔子的思想有很大的發展。

我國最早提出“罷黜百家

它首先強調思想上的統一,即獨尊儒術;其次宣揚君主權力來自上天賜予,使皇權神化;再次提倡施行仁政,並強調法制,即“德主刑輔”,主張先對百姓進行教育教育無效時再用刑法來鎮壓。這是一種剛柔相濟的治國方針,後來成為漢朝法制的指導思想。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是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歷史事件。獨尊儒術之後,中國古代的封建正統思想就開始確立了,但真正的全面確立是到了隋唐時期。

這一政策幾乎為以後各代統治者所遵奉,長達兩千年之久,對我國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質的形成,產生了深刻影響。“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意思是:廢除儒家之外的學説,只尊重儒家的學説,即將儒家學説作為官方正統學説,凡入仕為官者都要學習儒家思想,以此強化中央集權,維護了封建王朝的統治秩序。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 西漢廣川(德州)人。

少年時攻讀《春秋公羊傳》,曾“三年不窺園”。後受齊魯文化的薰陶而起於燕趙。

他以自己的哲學論著不僅與趙人毛詩學開創者毛萇 、燕人韓詩學開創者韓英,在燕趙古地組成了西漢前期的一個地域文化圈,而且他還是當時的羣儒之首,以文章道德冠名於世。公元前156年(漢景帝元年),23歲的董仲舒去京城長安應試,被授為《春秋》博士。他精通《五經》,熟諳陰陽五行及法、道、濡、墨各家,成為一代鴻儒,後辭職回到故里,鑽研《春秋》,下帷講誦,傳授弟子。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為依據,將周代以來的宗教天道觀和陰陽、五行學説結合起來,吸收法家、道家、陰陽家思想,建立了一個新的思想體系,成為漢代的官方統治哲學,對當時社會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學、政治、社會、歷史問題,給予了較為系統的回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