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之大宗之稱為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2.61W

《春秋》。

有禮儀大宗之稱的是《春秋》。《春秋》是我國古代史類文學作品。又稱《春秋經》、《麟經》或《麟史》等。

後來出現了很多對《春秋》所記載的歷史進行補充、解釋、闡發的作品,被稱為“傳”。代表作品是稱為“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春秋》用於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後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它是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現存版本據傳是由孔子修訂而成。

孔子所作的《春秋》是一部藴涵着作者深刻政治思想的政治學著作,這是從先秦孟、荀到兩漢馬、班諸家一致的看法。兩漢以後,今文經學衰微,學者多受古文經學門户之見的影響,開始視《春秋》為歷史學著作,並由此引發了長期以來聚訟紛紜的《春秋》性質之爭。

《春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藴含着深刻的政治思想,影響非常深遠,再加上書中對禮儀的宣揚和重視,隨着《春秋》愈發被人們看重,致使後人也非常看重禮儀,逐漸形成了“尊師重道”,“謙和好禮”,“仁者愛人”等觀念,也因為這些中國逐漸成為了“禮儀之邦”。

禮儀之大宗之稱為什麼

無論從哪方面考量,《春秋》的開創之功都是無可爭辯的。

它的編年體例,為史學三大體例之一,“系日月而為次,列時歲以相續”,垂範千秋,繼之者眾,《資治通鑑》最稱出類拔萃。

它的私修性質,打破了官方對史學的壟斷,成為諸子百家爭鳴的先聲。而“二十六史”中,私修者多達三分之一,亦可説是受其引領所致。

它的春秋筆法,姑且不論有多少後人穿鑿附會之處,但其本身所彰顯的史學精神卻勿庸置疑,那便是勇敢無畏,剛直無私。

中國史脈能綿延至今而不斷,與孔子當初所賦予的那股堅韌之氣息息相關。聖人其萎,而《春秋》不老。愛讀《春秋》者,代不乏人。最為民間所熟悉的,恐怕就是三國那位與孔聖人齊名的關聖人關羽了。君不聞一幅對聯有云:

孔夫子,關夫子,萬世兩夫子;

修春秋,讀春秋,千古一春秋。

何妨一學關帝,挑燈清夜讀《春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