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天堂的作者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1.23W

巴金。

巴金,出生於1904年11月25日,去世於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有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裏,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並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鬥爭。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巴金在文革後撰寫的《隨想錄》,內容樸實、感情真摯,充滿着作者的懺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

1927年赴法國留學。1928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説《死亡》。1928年冬回國。1934年在北京任《文學季刊》編委,同年秋赴日本。1935年回國,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出版“文化生活叢刊”、“文學小叢刊”。1936年與靳以創辦《文學月刊》。抗日戰爭期間輾轉於上海、廣州、桂林、重慶,完成長篇小説《家》、《春》、《秋》,中篇小説《憩園》、《第四病室》。抗日戰爭勝利後曾任平明出版社總編輯。1946年創作長篇小説《寒夜》。

1982年獲“但丁國際獎”。1983年獲法國榮譽勛章;1985年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授予國外名譽院士稱號。巴金是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八、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主要著作收入《巴金文集》;2005年10月17日逝世。

鳥的天堂的作者是誰

1933年4月,西江鄉村師範學校校長陳洪有北上進行教育考察,5月底經過上海時約同巴金一起回新會。當時,巴金還不滿30歲,已是著名作家。他南下廣東,“到另一些未曾有過我的腳跡的地方去”(巴金語),並看看一班獻身教育事業的青年朋友。

5月31日,巴金同陳洪有一起到西江鄉村師範學校,先在學校住了3天,隨後就到新會縣城近郊的天祿、天馬、茶坑等鄉村遊訪了3天,後在新會坐當時新寧鐵路的火車到台山公益住了一晚,6月7日傍晚回到西江師範學校參加座談會,9日當晚離校返穗,在那裏逗留了10天。

巴金與小鳥天堂結緣可説是天作之合。他遊訪新會天祿、天馬、茶坑三個鄉時,由於陳洪有校長校務繁忙,他囑咐天祿人葉渠均,天馬人陳毓就,茶坑人樑朝令三位同學兼同事陪巴金遊三鄉。

此時,正值南國水鄉的初夏。一個傍晚,在天馬鄉務本國小(現在近天馬村委的祖祠堂“務本堂”)吃過晚飯,陳毓就邀請巴金划船繞遊“雀墩”。像巴金文中所説的那樣,當晚並見不到鳥,讓他有點失望。

第二天早晨去“有山有塔”的地方(指茶坑鄉,山是“鳳山”,塔是“熊子塔”),找樑朝令一起探訪梁啟超舊居,此時再經過“雀墩”,令他驚喜地見到漫天飛舞的小鳥,心情雀躍,停船觀賞鳥飛鳥落,出入於大榕樹之中,讓他久久不願離去。

巴金回到上海後,懷着這種心情寫成了《鳥的天堂》這篇優美的散文,記述了這段愉快的旅程。這篇散文最初發表在《文學》季刊(1933年8月1日第一卷第2號)上。由於當時中國處於動盪的年代,名家筆下描述的這一方樂土,引起了人們廣泛的興趣和嚮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