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在古代叫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1.65W

歲星。在中國古代,五大行星是和太陽、月亮並列的,稱為日月五星,一起稱為七曜。

分別為熒惑星(火星)、辰星(水星)、歲星(木星)、太白星(金星)、鎮星(土星)稱為五星,五星又稱五曜,加上太陽星(日)、太陰星(月),合稱七曜。

木星在古代叫什麼

歲星就是我國古代最開始對於木星的稱呼。這是因為古人認為木星繞行天球一週大概是12年,這與地支是一樣的,因此就有了歲星這個稱呼。不過後來到了西漢時期,司馬遷發現木星表面好像是青色的,青色聯繫到五行屬於木,因此歲星又被司馬遷改名為木星,之後這個名字一直使用到現在。木星在我國古代地位很高,尤其是道教更是將木星當成是福星。

當然了木星也並非是我國的司馬遷一個人這樣稱呼的。其實最開始是羅馬人這樣稱呼的。在羅馬神話中木星對應天上的一個重要的神,因此羅馬人本身也是十分看重木星的。

當然這裏有意思的一幕就出現了,那就是羅馬和西漢時期為什麼對這個行星的稱呼都是一樣的了?歡迎大家留言説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木星(Jupiter)是距離太陽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截至2019年已知有79顆衞星。古人早已認識這顆行星 ,羅馬人以主神朱庇特命名這顆行星。

古代中國則稱木星為歲星,取其繞行地球一週約為12年,與地支相同之故。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歲星呈青色,與“五行”學説聯繫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木星”。從地球看木星,視星等最高可達-2.94等,已經可以在地面照出物體陰影。

木星是繼月球和金星之後,是夜空平均亮度第三的天體(火星在其軌道的特定點上時能短暫超過木星的亮度)。木星是顆巨行星,質量是太陽的千分之一,但卻是太陽系其他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木星的主要成分是氫,但只佔十分之一分子數量的氦,卻佔了總質量的四分之一;它可能有巖石核心和重元素,但沒有可以明確界定的固體表面。由於快速地自轉,木星的外觀呈現扁球體。

大氣層依緯度成不同的區與帶,在彼此的交界處有湍流和風暴作用着。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大紅斑,這是17世紀第一次被望遠鏡見到後就未曾停歇過的巨大風暴。環繞着木星的還有微弱的行星環和強大的磁層,包括4顆1610年發現的伽利略衞星,至2019年12月已經發現79顆衞星。木衞三是其中最大的一顆,其直徑大於行星中的水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