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作者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2.08W

劉禹錫。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是傳誦千古、涵義雋永的經典名句,千百年來令無數讀者為之傾倒,它出自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酬樂天詠老見示》一詩。

這首詩之所以打動我,是詩中對“老”的看法,能從嗟老歎老情緒中解脱出來而有所作為,還有對人生終級問題生死問題清醒而樂觀的認知。這種積極對待人生的唯物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詩中的“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這兩句詩,意境優美、氣勢豪放,深受世人讚賞而流傳千古。鈺姐因剛回老家陪伴了父母幾天,對此類“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意味感慨頗多。

劉禹錫並沒有一上來就勸白居易對於衰老不要那麼消極悲觀,而是順着他的話頭,在前六句中先是坦言了自己和白居易相同的感受。其實每個人都一樣,感覺到自己的衰老時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顧慮出現,而且老去以後也和很容易成為身邊人的負擔,沒有幾個人來憐愛。身體不斷瘦弱只能頻頻收緊衣帶,頭髮也開始漸漸稀疏,端端正正地戴上頭冠它也會自己滑落偏斜。為了愛惜眼睛只能儘量減少看書的時間,時常艾灸只因身老體衰不得已而為之。

劉禹錫在前六句中描寫了衰老後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這樣的問題不僅是古代老人需要面對,即便是現代的老人也一樣面臨着這樣的問題。如果按照這個思路繼續説下去,那顯然就是説衰老的無奈和辛酸,這顯然是沒有辦法慰藉好友白居易的失落的。所以接下來劉禹錫便話鋒一轉,説起了老年的優勢。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作者是誰

廢書來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序》:"餘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歎也。這個詞原有憂國之意,只説是“惜眼”,有一點點表明自已遠離政治的意思。當時宦官當權,詩人已經不是當初“盡是劉郎去後栽”劉禹錫了,這時下筆很小心。

寫這首詩的前一年,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歲唐文宗不甘為宦官控制,和李訓、鄭注策劃誅殺宦官。結果李訓、王涯、賈餗、舒元輿、王璠、郭行餘、羅立言、李孝本、韓約等朝廷重要官員被宦官殺死,其家人也受到牽連而滅門,在這次事變後受株連被殺的一千多人。史稱“甘露之變”。

意謂閲歷人生如同積水成川一樣。語出陸機《歎逝賦》:“閲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閲人而為世,人冉冉而行暮。”

瞭解劉禹錫的宦海沉浮,自然對“經事還諳事,閲人如閲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有所感懷。下此, 領悟或者解決“憂老”之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