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在哪場戰役中坑殺趙降兵40萬?

來源:趣味百科館 8.38K

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坑殺40萬趙軍。長平之戰,是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的戰爭。

秦、趙兩國因爭奪上黨,而爆發大規模的戰爭。

白起在哪場戰役中坑殺趙降兵40萬?

從秦國出兵使韓國割讓上黨到秦國獲勝,耗時三年。而長平之戰僅僅持續了5個月,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此戰是秦、趙兩國之間的戰略決戰。秦國數戰連勝,致使趙軍損失慘重,戰場上的局面對趙國極其不利。

秦見趙國固守不戰,便派間諜散佈廉頗投降的謠言並揚言秦不怕廉頗,怕的是趙奢(曾大敗秦國)之子趙括。趙括遵照趙王意圖,變更了廉頗的防禦部署及軍規,更換將吏,組織進攻。秦國暗中任命名將白起為統帥,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脱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切斷趙軍糧道,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

趙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國君的祖先原為趙侯,戰國初期,韓國、趙國、魏國三國的國君,被周天子承認,完成了三家分晉的最後一步,成為戰國時期的新興國家。趙國自周赧王九年(前306年)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軍事改革以來,國勢較盛,軍力較強,對外戰爭勝多負少。趙武靈王更親自喬裝使者入秦,考察秦國地形,意圖於九原出擊繞開函谷關攻滅秦國。

秦國位於趙國的西面,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秦國最初的領地在秦(今天水市),在當時屬於中國的邊緣部分。秦穆公時,秦國開始參與中原爭霸,逐步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秦昭王時,秦國加快了兼併六國的戰爭步伐。垂沙之戰,大敗楚軍;伊闕之戰,戰勝韓、魏兩國,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鄢郢之戰,獲得了楚國大量國土;華陽之戰,大敗趙、魏聯軍,攻取了魏國的幾座城池和趙國的觀津。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秦軍越過韓國進攻趙國,被趙將趙奢大敗於閼與(今山西和順西北)。這時,魏人范雎入秦,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

秦昭王根據"遠交近攻"的策略,首先攻魏,然後轉向韓國。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國攻打併佔領了韓國野王(今河南沁陽),把韓國的上黨郡與本土的聯繫完全截斷。於是,韓國的國君韓桓惠王讓上黨郡郡守馮亭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以求秦國息兵。馮亭不願降秦,同上黨郡的百姓謀劃之後決定利用趙國力量抗秦,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

於是,馮亭便派遣使者通報趙國。趙國的國君趙孝成王和平陽君趙豹商議此事,平陽君主張不接受上黨郡,他認為馮亭不將上黨交給秦國,是想嫁禍給趙國,接受它帶來的災禍要比得到的好處大的多。趙孝成王又召見平原君趙勝和趙禹商議,二人勸趙孝成王接受馮亭的上黨郡,他們説:“發動百萬大軍作戰,經年累月的攻打,也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得到十七座城池,這是大利,不能失去這個機會

”趙孝成王説:“好。”趙孝成王又問平原君:“接受上黨的土地,秦國必定派武安君白起來進攻,誰能來抵擋?”平原君回答説:“別人難與白起爭鋒。廉頗勇猛善戰、愛惜將士,野戰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勝任。

”於是,趙孝成王聽從了平原君趙勝的計謀,封馮亭為華陽君,派平原君去上黨接收土地,同時派廉頗率軍駐守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以防備秦軍來攻。趙國接受上黨,引起秦國的不滿,秦國決定出兵攻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