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解釋

來源:趣味百科館 1.87W

《桃花源記》的作者是東晉文人陶淵明,這篇散文以虛構的形式寄託作者的理想,同時也反應了當時社會的動盪不安,給人們帶來苦難。借武陵人生活的線索,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生活狀態,這正是陶淵明所向往的理想生活,然而現實生活卻讓他很不滿。

桃花源記解釋

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漁為生。他順着小溪划船行走,不記得路程的遠近。突然到了一片桃花林,生長在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其他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的在地上散落着。漁人對此覺得十分驚奇,繼續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是溪水的發源地,於是便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裏面彷彿有光亮。於是他下了船,從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眼前出現了平坦寬廣的土地,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的。

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裏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

村裏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村裏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裏去(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裏的人聽説來了這麼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説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着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説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以後,他們都感歎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裏人告辭離開。村裏的人對他説:“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説啊。”

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着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到太守那裏去説,報告了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終於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後,高興地計劃前往。但沒有實現,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後就再也沒有問桃花源路的人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