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司馬指的是誰和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1.48W

兩司馬指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和史學家散文家司馬遷。兩人在文學史上都很有影響,後人有“文章西漢兩司馬”之稱。其中,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蜀郡成都人,祖籍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南)僑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有明顯的道家思想與神仙色彩。

兩司馬指的是誰和誰

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擊劍,被漢景帝封為“武騎常侍”,但這並非其初衷,故借病辭官,投奔臨邛縣令王吉。臨邛縣有一富豪卓王孫,其女卓文君,容貌秀麗,素愛音樂又善於擊鼓彈琴,而且很有文才,但不幸未聘夫死,成望門新寡。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武帝元朔二年,司馬遷從夏陽遷居長安,後隨家遷於京城,從孔安國學《尚書》,從董仲舒學《春秋》。隨後他繼承父業為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司馬遷在主持曆法修改工作的同時,正式動筆寫《太史公書》。




兩司馬指的是誰和誰?

兩司馬是指西漢的司馬遷和北宋的司馬光。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 ,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司馬遷在其著作《史記》中對本朝(漢朝)多有負面描述,即所謂“述漢非”的問題,因此許多人認為司馬遷被漢武帝處以宮刑,故在《史記》中誹謗漢朝來泄憤,故有“謗書”的爭議。

司馬光,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地區夏縣)人,漢族。字君實,號迂夫,晚年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贈太師、温國公、諡文正。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司馬光對財物和物質享受看得很淡薄,沒有什麼愛好,對學問卻沒有不精通的。他惟獨不喜歡佛教、道教,説:“佛道的微言大義不能夠超過我的書,其中的荒誕我卻不相信。”他在洛陽有田地三頃,妻子死後,他賣掉土地作為喪葬的費用。他一輩子粗茶淡飯、普通衣服,一直到死。

西漢兩司馬,分別指的是誰?

     西漢是漢高祖劉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因為後面還有劉秀建立的東漢,所以歷史上也用西漢、東漢來區分兩漢。西漢有兩位非常有名的文學家,被稱為“兩司馬”,他們分別是司馬遷和司馬相如。相信這兩個名字我們都不陌生,他們的著作還有節選到我們的教材中。

     司馬遷是西漢著名的文學家、散文家、史學家,作為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太史令,因為被李陵案被牽連之後受到宮刑,但是這樣大的人生變故沒有打敗司馬遷,而是給了他動力要繼續完成之前未完成的《史記》。在歷經宮刑這一個人生鉅變之後,司馬遷的重心全部放在修著《史記》上面,在徵和二年,也就是公元前九十一年,司馬遷完成《史記》全書。《史記》的文學地位、史學地位是毋庸置疑的,魯迅先生對其作出了高度的評價,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也被後世尊稱為太史公。

     另一名“司馬”也就是司馬相如,司馬相如的文學成就也是相當出名的,在漢代,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這四人合併稱為漢賦四大家,司馬相如更是被尊稱為“賦聖”、“辭宗”,他的代表作有:《鳳求凰》、《子虛賦》、《上林賦》、《長門賦》、《美人賦》、《哀秦二世賦》 ,其中的《鳳求凰》更是打動一代才女卓文君的佳作,《長門賦》是司馬相如得到漢武帝廢后陳氏所託著作的一篇,文風哀婉纏綿,訴説的是失寵的的嬪妃內心的苦悶跟失落。

     司馬相如身上最具浪漫色彩的典故就是那個琴挑文君的故事。

西漢時期兩司馬分別指的是誰?

指的是史傳文學作家司馬遷和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兩個都是非常有名了。

司馬相如的成績也是非常顯赫了。

他是被後人稱為“賦聖”和“辭宗”,中國文化史上最傑出的代表,西漢最著名的詞作家,其作品都是詞語非常生動了,讓人一看就喜歡上了,最主要的代表作有《子虛賦》《長門賦》《鳳求凰》,都是非常有名的作品了,而且相傳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是非常感人了,才寫出了《鳳求凰》這部佳作,也是非常流傳了,感情深摯纏綿,熱情又奔放,在那個年代還是很突出了。

司馬遷的過往。

司馬遷出生子一個富貴人家,那時他家還是算比較富有了,他祖父在那時以幾千擔的糧食換來了一個官位,也免去了服徭役的苦惱,而那時的司馬遷在父親的教導下,小小年紀也讀了很多書,掌握了很多有用的知識,因其父親也是為官之人,所以從小對他也是要求得嚴格,三十八歲時,做了太史令,也是為了完成父親的遺志,撰寫了《史記》,並也是很好的完成了,也成就了他史學家的名氣了,這也是他多年經驗積累出來的,來之不易了,也算是完成了父親的遺願了。

兩個人都是各有千秋,各有各的長處。

司馬遷利用自己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通史《史記》,記載了上古傳説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帝年間的史蹟,長達3000年的歷史,是千古絕唱了,也是非常出色了,而司馬相如的詞也是非常有名了,出國的著作也是數不勝數了,《漢魏六朝百三家》裏有他大量的著作,真的是值得大眾去閲讀了。兩人都是出色的人物,雖然方向不一樣,但都是讓人非常佩服的人物了。

每個人的閲歷不同,成就也是不一樣了,他們都是靠着自身的努力,成就了自己成績,也是非常不容易了,反之我們同樣也要如此了。

有句諺語,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説的就是他們二人了,也是中國史上的傳奇了。

西漢文章兩司馬指的是誰

“西漢文章兩司馬”出自晚清政治家、將領左宗棠題卧龍崗諸葛草廬的三副對聯。

文章西漢兩司馬; 經濟南陽一卧龍。

心同佛定香煙直; 目極天高海月深。

出處動關天下計; 草廬我也過來人。

因為開頭是文章二字,這裏的西漢兩司馬,自然是指漢武帝時期文明卓著的司馬相如、司馬遷二人。

意思是我泱泱中華,千年歷史,文章要看西漢的司馬相如、司馬遷,而經邦濟世的人才,則首推南陽卧龍諸葛亮。

司馬相如,以賦名動天下。有辛棄疾《摸魚兒》言:“千金難買相如賦”,他的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

司馬遷《史記》的偉大則無需多言,因為文筆優美,才情縱橫,被魯迅稱作“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還把這兩人人放在一個專節里加以評述,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魯迅的看法雖然稍晚,但是歷史文學對兩位司馬的看法從來是一致的,所以左宗棠在這副對聯中將二人並立文章之首,當然其最終目的都是用來襯托諸葛亮濟世安邦的奇才。

兩司馬指的是誰

兩司馬指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和史學家散文家司馬遷.兩人在文學史上都很有影響,後人有“文章西漢兩司馬”之稱.

司馬相如(公元前179年左右——公元前117年),字長卿,四川成都人,漢時文學家.司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為“綠綺”,是傳説中最優秀的琴之一.

司馬遷(前135 前87)

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人.他生於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親司馬談在武帝即位後,任太史令達三十年之久.司馬談博學,精通天文、《易》學和黃老之學.司馬遷十歲起誦讀「古文」,並接受其父的啟蒙教育.淵源久長的家學對他後來治學道路有深刻的影響.後隨父去長安,同當時著名經學大師孔安國、董仲舒學習《古文尚書》和《春秋》.十九歲為補博士子弟.二十歲隨博士褚太等六人「循行天下」,開始了他的遊歷生活.他的足跡到達會稽,訪問夏禹的遺蹟;到過姑蘇,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到達淮陰,訪求韓信的故事;到過豐沛,訪問劉邦、蕭何的故鄉;到過大梁,訪問夷門,並考察秦軍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過楚,訪問春申君的宮殿遺址;到過薛地,考察孟嘗君的封邑;到過鄒魯,拜仰孔孟的家鄉.此外,他還北過涿鹿,登長城,南遊沅湘,西至崆峒.壯遊使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回到長安後,武帝對這個廣聞博識、學問豐富的年輕人十分重視,命他為郎中,讓他帶着皇帝的命令出使巴蜀,到達今天昆明一帶大西南地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