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李jiao還是qiao

來源:趣味百科館 2.04W

詩人李嶠,其中嶠的讀音為qiao。李嶠,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人。李嶠生前以文辭著稱,與蘇味道並稱“蘇李”,又與蘇味道、杜審言、崔融合稱“文章四友”,晚年成為“文章宿老”。先後歷仕五朝,趨炎附勢,史家評價以貶義居多。李嶠的個人作品有文集五十卷、《軍謀前鑑》十卷。其文集已散佚,明代時僅輯錄三卷

詩人李jiao還是qiao

李嶠的主要成就:

一、政治成就

平定嶺南僚亂:李嶠在高宗年間曾隨軍征討嶺南僚亂,併入僚洞宣撫,成功招降叛軍。

抑制酷吏政治:李嶠不懼酷吏淫威,上疏為含冤入獄的狄仁傑等大臣辯冤。他在武則天晚年時,又與桓彥範先後上奏皇帝,建議為在酷吏政治中含冤而死的大臣洗冤昭雪,最終得到皇帝的批准。

二、文學成就

李嶠是武后、中宗時期的文壇領袖,與蘇味道並稱蘇李,又與杜審言、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為文章宿老,深得時人推崇。他的文章善於隸事用典,講求駢偶,辭采華美,堪稱大手筆。開元名相張説贊其文“如良金美玉”,《舊唐書》則稱其文學為“一代之雄”。




風的作者李嶠qiao還是jiao?

風的作者李嶠qiáo。

李嶠生前以文辭著稱,與蘇味道並稱“蘇李”,又與蘇味道、杜審言、崔融合稱“文章四友”,晚年成為“文章宿老”。先後歷仕五朝,趨炎附勢,史家評價以貶義居多。

簡介

李嶠曾作《雜詠詩》一百二十首,分為乾象、坤儀、居處、文物、武器、音樂、玉帛、服玩、芳草、嘉樹、靈禽、祥獸十二大類,各以一字為題,又稱《單題詩》,一詩詠一物,如《日》、《月》等,句句用典,是詩歌的類書形式。

這組《雜詠詩》在天寶六載(747年)已有張庭芳為之作注,後流傳至日本,在平安時代成為貴族及士族階層重要的幼學讀物。

後世論者對李嶠的詩作多持否定態度。清代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談到詠物詩的發展中認為:“李嶠稱大手筆,詠物尤其屬意之作,裁剪整齊,而生意索然,亦匠筆耳。至盛唐以後,始有即物達情之作。”

李嶠qiao還是jiao

李嶠的嶠字讀qiáo。李嶠(644年-713年),男,字巨山,趙州贊皇人,唐代詩人。出身趙郡李氏東祖。早年進士及第,歷任安定小尉、長安尉、監察御史、給事中、潤州司馬、鳳閣舍人、麟台少監等職。武周時期,依附張易之兄弟。中宗年間,依附韋皇后和樑王武三思,官至中書令、特進,封為趙國公。

人物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平定嶺南僚亂:李嶠在高宗年間曾隨軍征討嶺南僚亂,併入僚洞宣撫,成功招降叛軍。

抑制酷吏政治:李嶠不懼酷吏淫威,上疏為含冤入獄的狄仁傑等大臣辯冤。他在武則天晚年時,又與桓彥範先後上奏皇帝,建議為在酷吏政治中含冤而死的大臣洗冤昭雪,最終得到皇帝的批准。

文學成就

李嶠是武后、中宗時期的文壇領袖,與蘇味道並稱蘇李,又與杜審言、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崔李蘇杜),晚年更被尊為文章宿老,深得時人推崇。他的文章善於隸事用典,講求駢偶,辭采華美,堪稱大手筆。開元名相張説贊其文“如良金美玉”,《舊唐書》則稱其文學為“一代之雄”。

李嶠曾作《雜詠詩》一百二十首,分為乾象、坤儀、居處、文物、武器、音樂、玉帛、服玩、芳草、嘉樹、靈禽、祥獸十二大類,各以一字為題,又稱《單題詩》,一詩詠一物,如《日》、《月》等,句句用典,是詩歌的類書形式。這組《雜詠詩》在天寶六載(747年)已有張庭芳為之作注,後流傳至日本,在平安時代成為貴族及士族階層重要的幼學讀物。

《風》的作者李嶠qiao還是jiao?

嶠qiao。

拼音jiào qiáo注音ㄐ一ㄠˋ ㄑ一ㄠˊ

部首山部部外筆畫6畫總筆畫9畫

五筆MTDJ倉頡UHKL鄭碼LLGN四角22728

結構左右電碼1540區位6529統一碼5CE4

筆順丨フ丨ノ一ノ丶ノ丨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嶠(嶠)jiào(ㄐ一ㄠˋ)

1、山道。

其他字義

嶠(嶠)qiáo(ㄑ一ㄠˊ)

1、山尖而高:嶠嶽。

詩人李jiao還是qiao?

讀qiao, “橋”。

部首木部部外筆畫6畫總筆畫10畫。

五筆STDJ倉頡DHKL鄭碼FMGN四角42928。

結構左右電碼2890區位3937統一碼6865。

筆順一丨ノ丶ノ一ノ丶ノ丨。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橋(橋)qiáo(ㄑ一ㄠˊ)

1、架在水上或空中便於通行的建築物:橋樑。橋墩。橋涵。橋頭堡。吊橋。棧橋。引橋。立交橋。

2、形狀如橋樑的:心臟搭橋手術。

3、古同“喬”,高。

4、古同“矯”,正,整。

風這首古詩的作者是李嶠(qiao)還是李嶠(jiao)

李 嶠(qiáo)

李嶠(644年-713年),[1] 男,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唐代詩人。

李嶠,少有才名。20歲時,擢進士第,調安定尉。舉制策甲科,遷長安。後,累官監察御史。

邕、嚴二州僚族起義,他受命監軍進討,親入僚洞勸降,罷兵而返。遷給事中。武后、中宗朝,屢居相位,封趙國公。睿宗時,左遷懷州刺史。玄宗即位,貶滁州別駕,改廬州別駕。

李嶠的生卒年,新舊《唐書》均無記載,根據《通鑑》推斷,生年應在貞觀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開元元年(713)。

李嶠對唐代律詩和歌行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與影響。他前與王勃、楊炯相接,又和杜審言、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諸人死後,他成了文壇老宿,為時人所宗仰。其詩絕大部分為五言近體,風格近似蘇味道而詞采過之。唐代曾以漢代蘇武、李陵比蘇味道、李嶠,亦稱“蘇李”。明代胡震亨認為:“巨山五言,概多典麗,將味道難為蘇”(《唐音癸籤》)。他寫有詠物詩120首,自風雲月露,飛動植礦,乃至服章器用之類,無所不包。雖刻意描繪,以工緻貼切見長,但略無興寄。王夫之《天堂永日地域一日論》説他“裁剪整齊,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現存《汾陰行》一首,詠漢武帝祀汾陰后土賦《秋風辭》事,寫盛衰興亡之感,最為當時傳誦。據説唐玄宗於安史亂起逃離長安前,登花萼樓,聽到歌者唱這首詩的結尾四句時,引起了情感上強烈的共鳴,悲慨多時,並讚歎作者是“天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