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的意象表達怎樣的意境

來源:趣味百科館 6.23K

《鄉愁》有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種不同的意象,分別表達了作者少年時對母親的思念、青年時對妻子的思念、中年時對已故母親的懷念和對祖國的思念之情。《鄉愁》的作者為余光中,《鄉愁》寫於1972年,是余光中先生對其坎坷一生的記錄,也是余光中先生感情的凝聚。

鄉愁的意象表達怎樣的意境

關於《鄉愁》

《鄉愁》通過“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啊”、“而現在”這幾個時序語貫串全詩,借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實物,把抽象的鄉愁具體化,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流露出詩人深沉的歷史感。全詩語言淺白真率,情感深切。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47年就讀於金陵大學外文系,翌年轉入廈門大學;同年隨父母去香港,次年到台灣;1952年從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1957年主編《藍星》週刊。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

余光中已出版詩集有:《在冷戰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紫荊賦》、《守夜人》等。



席慕蓉的《鄉愁》中有哪4個意象?這些意象對錶達鄉愁有何作用?急,在線等。

四個象徵性的意象: 一是“小小的郵票”,它象徵着作者少年時代鄉愁的骨肉之情。 二是“一張窄窄的船票”,它象徵着作者青年時代鄉愁的戀人之情。 三是“一方矮矮的墳墓”,它象徵着作者中年時代鄉愁的生死之情。 四是“一灣淺淺的海峽”,它象徵着作者晚年時代鄉愁的故國之情。

作用:作者“鄉愁”的內涵和境界,隨着自己的成熟和時代的發展,得到不斷的深化和提升,從個人和家庭的親情,擴展到海峽兩岸的愛國之情。這就使“鄉愁”具有了鮮明的時代色彩。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物象看似平常,卻藴涵飽滿的詩情。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由詩人席慕蓉寫於1982年。這首詩寫了故鄉的歌謠,故鄉的景緻,古樹的年輪,作者從濃濃並且熟悉的鄉音入手,再從熟悉而又模糊的故鄉曾經的景緻續寫鄉愁,最後從內心綿延不絕的鄉愁的形象化作大樹的年輪,永遠的思鄉之愁就這樣通過形象的景物,化抽象為具體的表現了出來。

賞析

情感抒發與意象選擇的融合,使整首詩的意境深邃悠遠。比喻的貼切自然、語言的樸素優美更使整首詩具有牧歌式的情調。

作者借月亮來寄託思念,抒發自己對故鄉的不捨。“一種模糊的惆悵”體現出了作者應是較早地就離開了故鄉,也很少去看望自己的故鄉,才會以至於作者都記不清故鄉的模樣了。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鄉愁

《鄉愁》的四個意象各有什麼含義?

四個意象分別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1.“郵票”意象涵藴着的是詩人憂愁的情感,它暗示着造成最為親密的母親不能直接相見這種結果的原因是由於大陸和台灣政治上的睽隔。

2.“船票”暗示隨着歲月的增長,鄉愁的睽隔也日益沉重。

3.“墳墓”暗示鄉愁因長時間的睽隔而化為永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劇。

4.“海峽”則把隱性的政治顯性化,深刻地暗示大陸和台灣的政治睽隔,不僅是個人、家庭的悲劇,更是中華民族的悲劇。

擴展資料:

余光中的鄉愁始終是濃釅如酒般煎熬痛楚了數十年,酒如長江水,“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在這人生數十年的鄉愁等待中,黑髮變白髮,鄉愁化為墳墓。雖然,母親對遊子的眷顧情懷永遠沒有改變,“喊我/在海峽這邊/那邊”,但卻因為“一灣淺淺的海峽”而直至現在無法改變。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的痛楚事實。余光中鄉愁系列詩作意象簡潔明瞭,形象地寄寓了詩人的鄉愁情感,但也意藴豐富,含蓄深刻地揭示了政治睽隔是造成鄉愁的根本原因,進而抒發了渴盼祖國早日統一的強烈願望。這是中華民族的共同願望。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頻繁的奔波和遷徙之中,多次與親人的聚散離合。1971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台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寫下《鄉愁》這首詩。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52年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先後任教台灣東吳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大學、台灣政治大學。

其間兩度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灣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併兼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台灣中山大學教授及講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被譽為文壇的“璀璨五彩筆”。現已出版詩集 21 種;散文集 11 種;評論集 5 種;翻譯集 13 種;共 40 餘種。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記憶像鐵軌一樣長》及《分水嶺上:余光中評論文集》等,其詩作如《鄉愁》、《鄉愁四韻》等,廣泛收錄於大陸及港台語文課本。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於台灣逝世,享年89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鄉愁

《鄉愁》意象是什麼?

四個意象分別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1、“郵票”意象涵藴着的是詩人憂愁的情感,它暗示着造成最為親密的母親不能直接相見這種結果的原因是由於大陸和台灣政治上的睽隔。

2、“船票”暗示隨着歲月的增長,鄉愁的睽隔也日益沉重。

3、“墳墓”暗示鄉愁因長時間的睽隔而化為永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劇。

4、“海峽”則把隱性的政治顯性化,深刻地暗示大陸和台灣的政治睽隔,不僅是個人、家庭的悲劇,更是中華民族的悲劇。

鄉愁

《鄉愁》是現代詩人余光中於1972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詩中通過“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啊”“而現在”這幾個時序語貫串全詩,借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實物,把抽象的鄉愁具體化,概括了詩人漫長的生活歷程和對祖國的綿綿懷念,流露出詩人深沉的歷史感。全詩語言淺白真率,情感深切。

鄉愁主要烘托出什麼意境

鄉愁主要烘托出作者對故鄉戀戀不捨的一份情懷。詩歌中更體現了詩人余光中期待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美好願望。

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一,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頻繁的奔波和遷徙之中,多次與親人的聚散離合。1971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台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寫下《鄉愁》這首詩。

擴展資料

《鄉愁》有令人矚目的形式美。一是結構上寓變化於統一,節與節,句與句,均衡對稱。但整齊中又有參差,長句與短句相互變化錯落,體現了自由詩的特點。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詞的重複和疊詞的運用,在音樂上造成一種迴環往復,一唱三歎的旋律,給全詩營造了一種低迴悵惘的氛圍。

詩人以時間的變化組詩:小時候——長大後——後來——現在,四個人生階段。另一方面,詩人以空間上的阻隔作為這四個階段共同的特徵:小時候的母子分離——長大後的夫妻分離——後來的母子死別——現在的遊子與大陸的分離。

詩人為這人生的四個階段各自找到一個表達鄉愁的對應物:小時候的郵票——長大後的船票——後來的墳墓——現在的海峽。由此,看到這首詩以時空的隔離與變化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構思極為巧妙。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鄉愁

鄉愁的意象及特點

《鄉愁》一詩的意象具有具體性和抽象性的特點。

1、意象的具體性:

《鄉愁》的意象十分簡單——郵票、船票、墳墓、海峽。但是,正是這些簡單的具體的意象,營造了一種沉重、渾厚、哀傷、苦悶的鄉愁情懷氛圍。

鄉愁是看不見也摸不着的一種內在情感。但是,詩人卻通過“郵票”這個載體把思鄉的內在情感外化為形象可感的意象。這樣,“鄉愁是一張小小的郵票”,就把母子間雖有着深厚感情而不能朝夕相處的原因直接地交待出來:“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2、意象的抽象性:

抽象性是指它們意象間的隱性內涵:“船票”暗示隨着歲月的增長,鄉愁的睽隔也日益沉重。“郵票”意象涵藴着的是詩人憂愁的情感,它暗示着造成最為親密的母親不能直接相見這種結果的原因是由於大陸和台灣政治上的睽隔。“墳墓”暗示鄉愁因長時間的睽隔而化為永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劇。“海峽”則把隱性的政治顯性化,深刻地暗示大陸和台灣的政治睽隔,不僅是個人、家庭的悲劇,更是中華民族的悲劇。從而,全詩抒發了詩人深沉、凝重、哀傷、苦悶的鄉愁情懷,表達了熱切渴盼祖國早日統一的強烈精神訴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