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推车艾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来源:趣味百科馆 1.18W

诗中的手推车是一种象征的意象。他是我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深重灾难的某个侧面的体现。诗人借助手推车表现的“北国人民的悲哀”,也蕴涵着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既是诗人对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又悲怆的抗议,也是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振奋民族精神的哲理性启示。

手推车艾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运动”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该诗歌集创作于1979年。

艾青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我的保姆》《火把》《向太阳》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艾青的诗《手推车》的中心意象和主题是什么?

这首诗在一片灰黄、荒凉的底色上,绘出了黄河流经的中国北部地区人民难耐的贫穷与长久的悲,传达出诗人在抗战初期对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和对于农民的一贯同情;是诗人深切感受到的这片大地的贫穷与调,所以这首诗也是诗人对于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而又怆痛的抗议。

“手推车”作为客观事象,只是诗人传达悲哀思绪的煤介,诗所寄寓的深广的忧愤,要远远超出手推车的事象本身。

诗歌通过对北方农民常用的独轮手推车单调、刺耳“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象征北方农民无限的悲哀,那贫瘠的黄土地,寒冷与静寂的山脚,那曲曲弯弯的山间小道。

再伴随着独轮车发出的尖叫声,勾画出一幅凝重、昏暗、贫穷、荒凉的北国农村风景图,十分形象地表达了“北国人民的悲哀”这一主旨。

扩展资料:

1938年1月,艾青从有落雪感的阴冷的武汉来到了战火日渐逼近的黄河岸边,第一次踏上真正冰天雪地的北方土地,心里涌动的激情可想而知。他写下了长诗《北方》。以一个画者所擅长速写的那种洗练而有力度的造型语言,又写了近十首质朴而凝重的小诗,《手推车》是其中的一首。

《手推车》只有短短的二十行,便勾勒出一个真实的令人为之心碎的情境。

全诗异常的简洁,没有多余的一个字,每一个准确而沉重的词语都蕴含着历史的苦难的实感,它们如手推车沉沉的独轮辗压在读者的心灵上:“唯一的轮子”发出的“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和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交织成为一个有声响有形色的北方的天野。

艾青所以有溅射着灵感火花的“主观经历强度”,首先是他有着与祖国同命运的战斗者的情操;其次,由于个人素质,他对大自然的生灵和土地的苦难有着特别的敏感,这与他吃“大堰河”的乳汁和他本人的苦难经历有关;再其次,他有勾勒和塑造感觉世界的形象的敏感和功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手推车 (艾青的诗)

《手推车》艾青赏析是怎么样的?

赏析:

这首诗在一片灰黄、荒凉的底色上,绘出了黄河流经的中国北部地区人民难耐的贫穷与长久的悲,传达出诗人在抗战初期对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和对于农民的一贯同情。

是诗人深切感受到的这片大地的贫穷与调,所以这首诗也是诗人对于苦难制造者的一个平静而又怆痛的抗议。这首诗行文严谨但不失流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8年初。当时,中国士兵在律北线、在残壁废垒间浴血抗战,艾青为民族解放战争所振奋,从南方来到北方。在北方,他看到了抗战的持久与艰巨,也目睹了黄河流域民生之多难。

在这里,有的人照旧穷奢浮佚,寻欢作乐,而人民——诗人的父老兄弟,则在生死线上挣扎;黄土地——民族与人民的母亲,为悲哀的风卷去了春天的绿色和秋阳的光辉,冻结在裹冷与静寂里。于是作者创作了这首诗以表现北方农民在战争年代的艰苦。

以《手推车》为例,浅谈艾青作品中的“人民性”

艾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名举足轻重的诗人,他作品中深沉而又忧郁的抒情风格,使三四十代成为艾青的时代。《手推车》是艾青1938年初创作的一首新诗,当时日本已全面侵华,北国的人民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间,艾青这时从南至北,目睹了黄河流域生民的苦难,便写下了此诗。

诗中,手推车作为一个观察者,它从一个山脚,走到另一个山脚,从一个小村走到另一个小村,它穿过寒冷 孤寂,广阔和荒漠,却发现这些地方并没有太多的差别,这些地方都彻响着,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人民如墨汁般浓重的悲哀。诗中,作为母亲河的黄河已经枯干了,原本温暖的小村也被笼罩在冰雪之中,辽阔大地上没有丝毫生机。不仅是被观察对象是沉重的,连观察者本身也是凝重的。在它的观察途中,面对这沉重的人间现状,它向天空发出了刺耳惊心的尖叫,它在灰黄土层中留下了深深的辙痕。但它是唯一的,单独的,所以这样的尖叫和凝重并没有得到回应。

《手推车》的感情是深沉且凝重的,其诗歌的语言却是平白晓畅的,满腔的激情隐于平实的话语中,似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其感情极具张力。诗中,借手推车、黄河、大地等意向,来表现人民的悲哀,非常具有代表性。黄河是生活的母亲河,手推车是生产、生活的运输工具,大地更是生存的基础,而这一切,现在都被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都在敌人的铁蹄下被破坏。作者借和人民相关的意向,画面凝重且深沉,表现了人民生活的苦痛。

当然,艾青诗歌的人民性不仅仅表现在意向语言上,更提现在他本人的情感共鸣之上。作者如同那只手推车,目睹了人民的苦难,他既是一切的见证者,同时,也经历着一切苦痛。他并非以纯粹的第三者视角来描述人民的苦痛,而是与人民共同经历着一切。他的姿态是低的,他的心也是和人民一起的。这样的感情倾向贯穿在艾青的诗歌作品以及诗歌理论当中。

在艾青的诗歌作品中,土地和太阳是两个重要的诗歌意向。褐色的土地上,既有着耕种的希望,也承担着敌人的践踏,它见证了中国农村的历史记忆和民族多灾多难的命运,它的含义是丰富且沉重的,而太阳代表着光和温暖,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它象征着希望。作者既对民族和人民的苦痛给予深沉的同情和哀叹,但又对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表达人民最真切的情感感受,又给予人民不断前进的希望。这或许就是艾青诗歌能成为时代主流,并直接影响七月诗派的原因所在。

艾青的《手推车》表现了怎样的艺术特点

其主要艺术特点是:

1、独特意象的营造.诗人以“手推车”作为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北国人民的象征性形象出现的。

从这一幅画面里,他给我们展示出的不仅是受凌辱受奴役的土地,更是让读者正视这惨淡的人生。诗人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在时代和民族的悲欢里,使自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有了更深刻、真挚、广阔的联系。

2、诗歌在光、色、线条与音响的调配上,丰富而活跃。阴沉的天色和灰黄的土层配合,造成了凄冷的色调,再配以独轮车单调而尖锐的声响,刻画在荒漠土地上的纵横轮迹,一起形成了一种悲剧气氛浓厚的情调。

使现实的苦难获得绘画般的视觉的感性体现而更见浓郁凝重,从而烘托出一个悲哀的主题来。此外,诗歌格律严整,形式上讲究对称,增强了诗的可读性及感染力。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8年初。当时,中国士兵在律北线、在残壁废垒间浴血抗战,艾青为民族解放战争所振奋,从南方来到北方。在北方,他看到了抗战的持久与艰巨,也目睹了黄河流域民生之多难。

在这里,有的人照旧穷奢浮佚,寻欢作乐,而人民——诗人的父老兄弟,则在生死线上挣扎;黄土地——民族与人民的母亲,为悲哀的风卷去了春天的绿色和秋阳的光辉,冻结在裹冷与静寂里。于是作者创作了这首诗以表现北方农民在战争年代的艰苦。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年),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