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噶理工是哪裡的話

來源:趣味百科館 1.02W

我噶理工是哪裡的話的答案是:閩南語。

我噶理工是哪裡的話

我噶理工是是“我跟你講啊”的意思,屬於閩南語。閩南語,在某些地方亦稱為東話或福佬話、鶴佬話、河洛話、福建話、黎話、海話,屬於漢語閩語的次方言,也是最具有影響力的閩語。在語言學的分類上,中國語言學者多認為閩南語是一種漢語方言,西方學者多認為是一種語言,屬漢語族。閩南語一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指學術上泛閩南語的集合,狹義則僅指閩南本地之閩南語。

流傳原因

遠在1500年以前,甚至更早,黃河、洛水一帶的中原華夏漢民族為了躲避戰亂,從黃河中下游的河南等地輾轉到東南福建,漢民族的文化也就這樣由其子孫帶到此處,此後再遷至閩南,最後部分跨越海峽,到了臺灣,故稱河洛語。

閩南、臺灣等地傳承此一文化的語言,為我們習稱的“閩南語”,在祖國傳統文化的歷史長河中,閩南話所蘊含的意義在於我們的中原華夏先祖在多次大遷徙中避開了中原民族融合所造成的語言改革,很完整地保留了唐、魏及五代十國等時代的古代中原河洛音,也就是那時的中原話。

由於日語主要來自於遷徙到日本的中國漢族的古漢語、中國北方少數民族語言和馬來語,英語,日語(臺灣多受日語影響)融合而成,所以今天日本人誦讀佛經,吟唱詩詞時,與閩南人用閩南語古代漢音誦讀佛經,吟唱詩詞在發音上幾乎是一樣的,這足以說明為什麼許多佛經中音譯或意譯使用普通話無法瞭解其意旨,而用閩南語卻好理解;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法師常常感嘆,閩南語漢音之失傳對誦讀佛經的人是極大的損失。

除閩南、臺灣外,閩東北的一些地方,及大陸部分地區,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華人中閩南話都相當通行。閩南話會流傳這麼廣,主要是因為歷史上閩南人的遷徙和移居。

福建布政使支援下,招募福建沿海幾萬災民,用船載運去臺墾殖;1862年,欽差大臣沈葆禎來臺辦理防務,招徠墾野,因而再次解除了長達近200年的渡臺禁令。 海陸豐大多數是閩南移民.。有的因為捕魚、晒鹽,有的因為海運、經商或者採茶、開墾而定居下來,也有當年農民起義軍或抵抗外來侵略者而隨軍隊駐紮定居下來的。閩南人不但把閩南話帶到臺灣及大陸的許多地方,還帶到了海外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這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閩南地區的海外交通發展很早,從唐代開始,泉州就同非洲和中東一些國家有交通貿易往來,南宋至元代,泉州港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貿易港口之一,後來,漳州的月港和廈門港也都先後成為世界的重要港口,與海外的貿易一多,閩南人到國外後,自然也就把閩南話帶出去;另一個原因是,閩南人很能打拼,當年為了生活紛紛離鄉背井,相攜到南洋一帶謀生。幾百年來,閩南人在那裡生息繁衍,閩南話也就隨著他們在南洋各國生根發展。

其中,福建閩南地區的閩南話和臺灣地區的閩南話以及流播到海外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尼等國家的閩南話最為接近,基本“講會通”,而潮汕地區、南地區所通行的閩南話,雖說也是在不同時期由閩南地區的移民帶到當地的,但由於社會、歷史、地理等的變化,它跟閩南地區的閩南話已有程度不同的差異,通話也有不同程度的困難,但是,可以說,不管流行於哪個地區的閩南方言,其源頭都來自福建閩南地區的閩南話。

閩南語的歷史地位

閩南語被稱為“古代漢語的活化石”。閩南語融合了古代中原漢族的中原話和閩南地區土話。宋元之後,閩南語未參與官方語言及北方語言的演變,較好地保留了原始發音,其中包含大量的上古音和中古音。

閩南語韻母保留了上古音中的鼻音韻尾和塞聲韻尾,閩南語還保留著中古音的入聲調。

懂閩南語的人在古詩詞中很容易區分出平仄。如,“出”是一聲,不熟悉中古音的會把它歸為平聲。但是“出”在閩南語的發言中是短聲,與中古音的入聲契合,表達短促急收的效果,應為仄聲的入聲。

因此,語言學家稱讚為“古代漢語的活化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