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而不驕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8.59K

意思是:驕:驕傲。雖已富有但不驕傲

富而不驕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富而不驕

成語發音:fù ér bù jiāo

成語解釋:驕:驕傲。雖已富有但不驕傲

成語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十三年》:“富而不驕者鮮,吾唯子之見。”

成語繁體:富而不驕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處世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富而無驕 檢視更多富而不驕的近義詞>>



【蜜妍蜜語】貧而無諂,富而不驕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如何?”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貢問孔子:一個人的境界,如果達到了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你覺得怎麼樣?

貧而無讒就是窮,但是不饞媚,我很窮,你很有錢,我不讒媚,你不像你討好,不巧言令色

富而無驕,指的是很有錢,不驕傲,不跟別人吹牛,不顯擺

孔子說:可也,但是,如果貧窮時也是樂觀快樂的,富裕時也懂禮,不假裝,又好學,這不更好

富裕而好禮:我很有錢,但是沒什麼了不起的,我學的東西還要很多,更需要好好學習

子貢聽到老師這樣說,非常震撼,感覺到自己的境界都沒法跟老師的境界比,反應很快的接上:《詩經》上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不是就是這個意思呢”?就像今天跟老師切磋這兩句話一樣,自己說的是一個境界,老師說的又是一個更高的境界

切磋,琢磨指的是做玉器的時候,需要不斷的打磨,即便運氣看起來已經很漂亮了,還是繼續用心琢磨,讓他變得更精緻溫潤

告諸往而知來者,就是有來有往,當我跟你說一件事時,你能夠有迴應,而且迴應的不錯,言外之意,就是你的水平夠了

學到這句話後,我便想到,就像這一個多月一直待在家裡,孩子上網課,我學習,我們閨蜜們都在你自己家學習,然後,我們幾乎一週聚一次,談談一週的的狀態,學習的內容和收穫,對方聽後再說說自己的意見,這樣,我們閨蜜幾個,都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和想走的境界,越切磋越走的更遠

孔子說:“富而不驕,莫若富而好禮。”這句話怎麼解釋?

“富而不驕,莫若富而好禮。”:雖然富裕也不驕傲,只是還不如富貴仍然好禮的人。

原文是:子貢問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翻譯是:子貢說:“雖然貧窮也不諂媚,雖然富裕也不驕傲,這樣怎麼樣呢?“孔子回答說:“可以了。只是還不如貧窮仍能樂道,富貴仍然好禮的人啊!“

意義是指:孔子希望他的弟子達到貧而樂道、富而好禮的理想境界。無論身處何種境地,都不要忘記禮的重要,尊崇禮節。

富而好禮

【拼音】fù ér hào lǐ

【解釋】富庶而有講禮教。指雖很富有但不驕縱無禮。

【出處】《論語·學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事例】誰知他家那等榮貴,卻是個"~"之家。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

貧而無諂 富而無驕中文什麼意思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的意思是貧窮卻不諂媚他人,富貴卻不驕傲。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的《學而》篇。

原文: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譯文:

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麼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於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子貢說:“《詩》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

孔子說:“賜呀,你能從我已經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論《詩》了。”

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們,都能夠達到貧而樂道、富而好禮這樣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時對弟子的教育中,就把這樣的思想講授給學生。貧而樂道,富而好禮,社會上無論貧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會的安定了。

孔子對子貢比較滿意,在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子貢能獨立思考、舉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讚揚。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個顯著特點。

擴充套件資料

孔子的道德思想: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 [30]  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孔子晚年時期的最高理想稱之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裡,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為親,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兒女為愛,而是相互敬愛,愛天下所有的人。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孩子們都能獲得溫暖與關懷,孤獨的人與殘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滿意的歸宿。天下沒有欺詐,沒有盜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選賢舉能,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貧而無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