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的作者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9.15K

李大釗。

《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文的作者是李大釗。

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文,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科學社會主義和政治經濟學。指出這三個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關係,而階級競爭恰如一條金線,把這三大原理從根本上聯絡起來"。這是對馬克思主義較系統、完整的介紹,標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李大釗是最早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學說的人。

李大釗(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1913年畢業後東渡日本,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同志一生的奮鬥歷程,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緊密相連,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緊密相連,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歷史緊密相連。

2019年10月27日,紀念李大釗同志誕辰130週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會議紀念李大釗同志誕辰130週年,回顧神州大地發生的歷史性變化,懷念李大釗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勳。

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一文的作者是誰

第一,實現了“新的飛躍”,主要是這一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刻回答了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時代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對關係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就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麼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以一系列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創造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實踐之問,實現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新躍升,進一步指明瞭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新圖景,指引開闢了管黨治黨、興黨強黨的新境界,從而以原創性理論貢獻標註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高度。

第二,實現了“新的飛躍”,主要是形成了體現這一思想核心內容的“十個明確”“十三個方面”等重大理論和實踐的標誌性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十個明確”在黨的十九大報告的基礎上,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作出進一步概括;“十三個方面”分領域總結了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並重點概括了其中的原創性理念和思想,是我們黨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第三,實現了“新的飛躍”,還因為這一思想貫通於黨的百年奮鬥歷史意義、歷史經驗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用具體歷史的、客觀全面的、聯絡發展的觀點,總結歷史、把握規律、堅定信心、走向未來,以更巨集闊的視角,總結了黨的百年奮鬥的“五大歷史意義”,貫通了我們黨百年奮鬥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長遠指導意義的“十條歷史經驗”,貫通曆史、現在和未來。“五大歷史意義”和“十條歷史經驗”,是黨百年奮鬥的歷史結晶,是經過長期實踐積累的寶貴經驗,是黨和人民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是以史為鑑、開創未來的重要思想武器、重要遵循、重要依據和重要指引,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並在新時代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