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長征的作者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1.57W

毛澤東。《七律·長征》的作者是毛澤東,選自《毛澤東詩詞集》。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

七律長征的作者是誰

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1966年5月,由於對國內階級鬥爭形勢作出了極端的估計,他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運動,這個運動因受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操縱而變得特別狂暴,大大超出了他的預計和他的控制,以至延續十年之久,使中國許多方面受到嚴重的破壞和損失。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澤東也制止和糾正過一些具體錯誤。

他領導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的鬥爭,不讓江青、張春橋等奪取最高領導權的野心得逞。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

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七律·長征》寫於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這首七律是作於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後,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後,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這是一首記敘二萬五千里長徵這一震驚全球的歷史事件的革命史詩。

它不僅以精煉之筆高度地概括了紅軍奪關殺敵的戰鬥歷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藝術地、形象地表現了紅軍戰士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大無畏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首聯開門見山讚美了紅軍不怕困難,勇敢頑強的革命精神,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詩的藝術基調。它是全詩精神的開端,也是全詩意境的結穴。

“不怕”二字是全詩的詩眼,“只等閒”強化、重申了“不怕”;“遠征難”包舉了這一段非凡的歷史過程,“萬水千山”則概寫了“難”的內外蘊涵。這一聯如高山墜石,滾滾而下,牽動著全篇,也籠罩著全詩。“只等閒”舉重若輕,顯示了詩人視自然之敵若梯米,玩社會之敵於股掌的統帥風度。“只”加強了堅定的語氣,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它對紅軍蔑視困難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強調,表現了紅軍在刀劍叢中從容不迫,應付自如,無往不勝的鐵軍風貌。

七律·長征的作者是?

七律·長征毛澤東的詩篇之一《七律·長征》是毛澤東的詩篇之一,是一首中國革命的不朽史詩,革命樂觀主義的不朽之作,深刻表達了毛澤東的藝術風格和高昂氣概。它是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燦爛明珠。

無論對革命史而言,抑或對詩歌史而論,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本文是毛澤東在經歷了無數次開眼後,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湧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1]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艱難歷程,讚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被選入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6單元第21課。

七律·長征的作者是誰?

《七律·長征》現代 毛澤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譯文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一顆泥丸。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給人溫暖的感受。

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裡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擴充套件資料:《七律·長征》選自《毛澤東詩詞集》,這首詩寫於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

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鬥豪情。《七律·長征》僅用56個字,便高度概括了長征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通過生動典型的事例,熱情洋溢地讚揚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難,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

七律長征的作者是誰

長征,或稱“七律·長征”,是毛澤東1935年10月創作的一首七律古體詩。本詩寫於1935年10月,紅軍攻佔臘子口之後、越過六盤山前。

8句56個字負載著長征路上的種種艱難險阻,飽含中國共產黨的萬般豪情壯志。

它是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燦爛明珠。七律·長征作者:毛澤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作品譯文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小小泥丸在滾動。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裡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作品註釋七律:七律是律詩的一種,每篇一般為八句,每句七個字,分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偶句末一字押平聲韻,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須一韻到底;句內和句間要講平仄,中間四句按常規要用對仗。長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間,中央紅軍主力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作戰略大轉移,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藏、甘肅、陝西等十一省,擊潰了敵人多次的圍追和堵截,戰勝了軍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無數艱險,行軍二萬五千裡,終於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難:艱難險阻。

等閒:不怕困難,不可阻止。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逶迤: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細浪:作者自釋:"把山比作'細浪'、'泥丸',是'等閒'之意。

"烏蒙:山名。烏蒙山,在貴州西部與雲南東北部的交界處,北臨金沙江,山勢陡峭。1935年4月,紅軍長征經過此地。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說險峻的烏蒙山在紅軍戰士的腳下,就像是一個小泥球一樣。

金沙:金沙江,指長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樹縣至四川省宜賓市的一段,雲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紅軍曾強渡雲南省祿勸縣皎平渡渡口。雲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懸崖峭壁,濺起陣陣霧水,在紅軍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樣。(雲崖:高聳入雲的山崖。

)大渡橋:指四川省西部瀘定縣大渡河上的瀘定橋。瀘定橋位於中國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懸索橋。

鐵索:大渡河上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寒:影射敵人的冷酷與形勢的嚴峻。岷山:中國西部大山。

位於甘肅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東南走向。西北接西傾山,南與邛崍山相連。包括甘肅南部的迭山,甘肅、四川邊境的摩天嶺。

主要由石灰岩構成,平均高度2,500公尺(8,200呎),山脊在4,000∼4,200公尺以上。主峰雪寶頂海拔5,588公尺。是長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與黃河水系的黑水河的分水嶺。

峰巒重疊,河谷深切。山地長有川西雲杉、岷江冷杉、油松、櫟類等。3,800公尺以上為高山灌叢草甸。岷山、迭山、摩天嶺為大熊貓集中分佈區,以摩天嶺分佈密度最大。

三軍:作者自注:"紅軍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不是海、陸、空三軍,也不是古代晉國所作上軍、中軍、下軍的三軍。"(指紅一、二、四方面軍,即整個紅軍)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

10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結束長征。12月,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

《七律·長征》是誰寫的?

寫於1935年10月. 七律·長征 詩詞名:七律·長征 作者:毛澤東 朝代:近代 寫作時間 :1935年10月 體裁:七律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註釋】: 長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紅軍從江西、福建出發,於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陝北,行程二萬五千餘里。 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或稱南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 逶迤(wei1 yi2):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

烏蒙:雲貴間金沙江南岸的山脈。 走泥丸:《漢書·蒯通轉》,“阪上走丸”,從斜坡滾下泥丸,形容跳動之快。 鐵索:大渡河上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

岷山:在四川和甘肅邊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紅軍長征經此。 〔七律〕七言律詩的簡稱。

七律是律詩的一種,每篇一般為八句,每句七個字;偶句末一字押平聲韻,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須一韻到底;句內和句間要講平仄,中間四句按常規要用對仗。 〔長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間,中央紅軍主力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作戰略大轉移,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康、甘肅、陝西等十一省,擊潰了敵人多次的圍追和堵截,戰勝了軍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無數艱險,行軍二萬五千裡,終於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這首詩和《念奴嬌·崑崙》、《清平樂·六盤山》都是在長征取得勝利時所作。

〔五嶺逶迤(wēiyí威移)騰細浪〕大庾(yǔ宇)、騎田、萌渚(zhǔ煮)、都龐、越城等五嶺,綿延(“逶迤”)於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省之間。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紅軍從福建、江西出發,沿這四省邊境的五嶺山道,越過敵人封鎖線,向西進軍。“騰細浪”是說險峻的五嶺綿延起伏,在紅軍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細小波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烏蒙山綿延在貴州、雲南兩省之間,氣勢雄偉(“磅礴”),在紅軍看來也只像滾動著的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金沙江,即長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樹縣至四川省宜賓縣之間的一段。江的兩岸,是高聳入雲的懸崖峭壁(“雲崖”)。中央紅軍在雲南省祿勸縣西北的絞車渡(又稱絞平渡)渡過金沙江的時候,是一九三五年五月,所以說“雲崖暖”。 本句“水拍”原作“浪拍”。

作者自注:“水拍:改浪拍。這是一位不相識的朋友建議如此改的。他說不要一篇內有兩個浪字,是可以的。”《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發表時已改為“水拍”。

〔大渡橋橫鐵索寒〕大渡河源出青海、四川兩省交界處的果洛山。兩岸都是高山峻嶺,水勢陡急,曲折流至四川省樂山縣,入岷江。橋指大渡河上的瀘定橋,在四川省瀘定縣,形勢險要。

橋長約三十丈左右,用十三根鐵索組成,上鋪木板。中央紅軍在一九三五年五月下旬到達瀘定橋,當時橋板已被敵人拆掉,紅軍先頭部隊的英雄戰士在對岸敵人的炮火中攀緣著橋的鐵索衝了過去,奪得此橋。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綿延於四川、甘肅兩省邊境。

岷山的南支和北支,有幾十座山峰海拔超過四千五百米,山頂終年積雪,稱為大雪山。 〔三軍〕古時軍隊曾有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軍的,以後泛指整個軍隊。 創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儲存自己的實力,也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一路上,紅軍戰士擊潰了敵軍無數次圍追堵截,他們跋山涉水,翻過連綿起伏的五嶺,突破了烏江天險,四渡赤水,越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最後翻過岷山,歷經十一個省,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總行程二萬餘里。

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後,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七律長征》的作者是誰,寫於幾年幾月全詩生動概括了什麼長征的艱難歷程

作者是毛澤東,寫於1935年10月,這首詩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戰鬥歷程,熱情洋溢地讚揚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這首七律是作於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後,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

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後,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全文: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⑿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譯文: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一顆泥丸。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

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裡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擴充套件資料:《七律長征》作者介紹: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筆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

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七律·長征的詩詞是什麼?

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詞句註釋⑴七律:七律是律詩的一種,每篇一般為八句,每句七個字,分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偶句末一字押平聲韻,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須一韻到底;句內和句間要講平仄,中間四句按常規要用對仗。⑵長征:1934年10月間,中央紅軍主力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作戰略大轉移,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藏、甘肅、陝西等十一省,擊潰了敵人多次的圍追和堵截,戰勝了軍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無數艱險,行軍二萬五千裡,終於在1935年10月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⑶難:艱難險阻。

⑷等閒:不怕困難,不可阻止。⑸五嶺: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橫亙在江西、湖南、兩廣之間。⑹逶迤: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

⑺細浪:作者自釋:“把山比作‘細浪’、‘泥丸’,是‘等閒’之意。”⑻烏蒙:山名。烏蒙山,在貴州西部與雲南東北部的交界處,北臨金沙江,山勢陡峭。

1935年4月,紅軍長征經過此地。⑼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說險峻的烏蒙山在紅軍戰士的腳下,就像是一個小泥球一樣。⑽金沙:金沙江,指長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樹縣至四川省宜賓市的一段,雲南等地也有支流。

1935年5月,紅軍曾強渡雲南省祿勸縣皎平渡渡口。⑾雲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懸崖峭壁,濺起陣陣霧水,在紅軍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樣。(雲崖:高聳入雲的山崖。暖:被一些學者指為紅軍巧渡金沙江後的歡快心情,也有學者說意思為直譯後的溫暖。

)⑿大渡橋:指四川省西部瀘定縣大渡河上的瀘定橋。⒀鐵索:大渡河上瀘定橋,它是用十三根鐵索組成的橋。⒁寒:影射敵人的冷酷與形勢的嚴峻。⒂岷(mín)山:中國西部大山。

位於甘肅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東南走向。西北接西傾山,南與邛崍山相連。包括甘肅南部的迭山,甘肅、四川邊境的摩天嶺。

⒃三軍:作者自注:“紅軍一方面軍,二方面軍,四方面軍。”⒄盡開顏:紅軍的長征到達目的地了,他們取得了勝利,所以個個都笑逐顏開。 白話譯文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

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裡也不過是一顆泥丸。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

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裡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創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為粉碎國民政府的圍剿,儲存自己的實力,也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這首七律是作於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後,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後,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七律·長征》寫於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