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藝音樂系師生成立改名為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2.39W

中國民間音樂研究會。

魯藝音樂系1941年2月改名為中國民間音樂研究會。

1939年5月,魯藝音樂系師生成立民歌研究會,1941年2月改名中國民間音樂研究會,研究會一直持續至1948年。

該會先後創刊《歌曲月刊》《歌曲旬刊》,編輯出版《綏遠民歌集》《陝北民歌集》(1939)《陝北民歌》(1945)《陝北民歌選》(1947)和《陝甘寧老根據地民歌選》。

最後這部選集是1938年以來採集民歌曲目最多、地域最廣、品種最全的合集,全選本共收572首民歌,同時,在大多數記錄曲目中,都有記錄者名字、記錄年代和記錄時間。

魯迅藝術學院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為培養抗戰文藝幹部和文藝工作者而創辦的一所綜合性文學藝術學校,1940年後更名為“魯迅藝術文學院”,簡稱“魯藝”。

舊址位於延安城東北5公里橋兒溝,一座中世紀城堡式樣的大禮堂,每到新年之際這裡都舉辦稀奇迷人的化妝舞會。現儲存有天主教堂一座和石窯洞數十孔。屬1961年國務院頒佈的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魯藝音樂系師生成立改名為什麼

學院1996年恢復重建後,繼承和發揚老魯藝的優良傳統和辦學經驗,堅持“雙百”方針,秉承“緊張、嚴肅、刻苦、虛心”的院訓,本著穩定規模、規範管理、突出特色、提高質量的基本目標,弘揚主旋律,努力將地域文化特色與藝術發展趨勢相融合,堅定不移地貫徹以教學為中心的主導思想,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教風學風建設,努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穩步提高。

魯迅藝術學院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為培養抗戰文藝幹部和文藝工作者而創辦的一所綜合性文學藝術學校,1940年後更名為“魯迅藝術文學院”,簡稱“魯藝”。

1938年2月,毛澤東和周恩來領銜,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揚等人聯名發出魯迅藝術學院《創立緣起》。

文中說,藝術是宣傳、發動與組織群眾的最有力的武器,培養抗戰的藝術工作幹部已是不容稍緩的工作,因此創立魯迅藝術學院,要沿著魯迅開闢的道路前進。

中共中央委託沙可夫、李伯釗、左明等人負責籌建魯迅藝術學院。此時,寧、滬等地大批文藝工作者陸續來到延安,為魯藝的創辦創造了條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