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是怎麼形成的?

來源:趣味百科館 2.93W

海嘯是由海底地形急劇升降變動引起海水強烈擾動而形成的,容易引發海嘯的因素有:地震、火山噴發、海底滑坡等。海嘯根據其運動機制的不同分為“下降型”海嘯和“隆起型”海嘯,“下降型”海嘯是因海底地殼下沉引發的海嘯,“隆起型”海嘯是因海底地殼抬升引發的海嘯。

海嘯是怎麼形成的?

海嘯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線幾何形狀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嘯的海浪冰牆每隔數分鐘或數十分鐘就重複一次,摧毀堤岸,淹沒陸地,奪走生命財產,破壞力極大。

全球的海嘯發生區大致與地震帶一致。全球有記載的破壞性海嘯大約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約六、七年發生一次。

發生在環太平洋地區的地震海嘯佔全球海嘯發生次數的80%,日本列島及附近海域的地震更是佔太平洋地震海嘯的60%左右,所以日本是全球發生地震海嘯並且受害最深的國家。



海嘯是怎麼形成的

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海嘯巨浪,在湧向海灣內和海港時所形成的破壞性的大浪稱為海嘯。

海嘯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地震、海底山崩塌方和宇宙天體的影響。海底地震是海嘯發生的最主要原因,歷史記錄顯示,特大海嘯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大多數海底地震發生在太平洋邊緣地帶,稱為“亞延地帶”。

海底地震發生後,使邊緣地帶出現裂縫。這時部分海底會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會發生嚴重顛簸,猶如往水中拋入一塊石頭一樣會產生“圓形波紋”,故而引發海嘯。

海底山崩塌方則是因地震或海底火山爆發所引發,山崩塌方落下的沉積物和岩石也會導致大規模海水的運動,從而引發海嘯。而因宇宙天體的影響而誘發海嘯的情況則最不常見,通常隕石墜落海洋中會激起波浪,當隕石激起的波的能量足夠強大時,也會引發海嘯。

海嘯是海下地震、山崩或者火山噴發引發的一系列巨大海浪。巨型流星撞擊海洋也能引發海嘯,但這種情況較為罕見。

破壞性的地震海嘯,只在出現垂直斷層、里氏震級大於6.5級的條件下才能發生。當海底地震導致海底變形時,變形地區附近的水體產生巨大波動,海嘯就產生了。

簡單的說就是當海底發生地震後,有的地方上升,引起劇烈震動,使水位暴漲,衝向陸地,造成了海嘯的發生。

常見的海嘯登陸前,會出現海水異常的暴退或暴漲。在距離海岸不遠方海面,海水忽然變成白色,在它的前方出現一道“水牆”,並伴有巨大的隆隆聲。

而位於淺海區的船隻突然出現劇烈地上下顛簸。此外,海岸邊會出現大量的深海魚類,以及海水發出滋滋的聲響等都是海嘯來臨前的預兆。

海嘯是怎樣形成的

①海嘯,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嘯所掀起的狂濤巨瀾,是破壞力極強的水文氣象災難,如不及時躲避,人們很難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嘯可分為自然型與人為型兩類。自然型海嘯又可分為氣象變化引起的風暴潮與火山爆發、地震、水下地陷(也稱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嘯。海嘯大多來自海底地震,有破壞性的地震海嘯,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級達6.5級以上。在現代,水下核試驗也常常會造成一種人為的海嘯。如二戰結束不久,美國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島開始長達20多年的核試驗,其中一次水下氫彈爆炸試驗引發的海嘯,中心部位的巨浪高達60多米,之後15米高的大浪橫掃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艦船被巨浪掀翻;海嘯浪傳到幾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傾覆。

③海嘯是一種頻率介於潮波和湧浪之間的重力長波。海嘯浪的波長達幾十公里至幾百公里,週期範圍比較大,為2-200分鐘,因此海嘯發生時,往往第一個浪頭湧來時,海面上升了,過了一段時間,潮水出現回降,又過了一段時間,第二個浪頭湧來。海嘯常見的週期為40分鐘以內。據科學家推算,當大洋深度為4000米時所發生的海嘯,其大浪的週期為40分鐘。海嘯波的傳播速度為713公里/小時,波長為475公里。海嘯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為1-2米。因此,海嘯在深海大洋傳播時,由於波高與波長之比很小,週期較長,往往一時難以察覺到。只有快接近岸時,才會形成有破壞力的巨浪。因而,有經驗的船長在遇到海嘯時,都會把船迅速駛離海岸,離岸越遠越好。

④太平洋地區是世界上發生海嘯最多的地區,佔80%。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嘯的集中發生區域。就全球而言,海嘯主要出現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島和阿留申群島沿岸。今年3月11日在日本近海發生的9.0級強烈地震就引發了約10米高的海嘯,並引發核電站爆炸,造成重大地質災害。我國雖然是一個多地震國家,但海嘯卻不多見。近兩年來,中國沿海有確切記錄的地震海嘯為數很少。

海嘯是怎麼形成的?

海底的地殼出現斷裂,有的地方下陷,有的地方上升,引起地殼劇烈震動,產生出波長極長的巨大波浪,這些巨浪衝向海岸或港灣,使水位暴漲。

海嘯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線幾何形狀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嘯的海浪冰牆每隔數分鐘或數十分鐘就重複一次,摧毀堤岸,淹沒陸地,奪走生命財產,破壞力極大。全球的海嘯發生區大致與地震帶一致。

分類:

“下降型”海嘯: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範圍的急劇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錯動下陷的空間湧去,並在其上方出現海水大規模積聚,當湧進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後,即翻回海面產生壓縮波。

形成長波大浪,並向四周傳播與擴散,這種下降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退潮現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嘯就屬於此種類型。

“隆起型”海嘯: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範圍的急劇上升,海水也隨著隆起區一起抬升,並在隆起區域上方出現大規模的海水積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須保持一個等勢面以達到相對平衡,於是海水從波源區向四周擴散,形成洶湧巨浪。

海嘯是怎麼形成的??

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發也可能引起海嘯。在一次震動之後,震盪波在海面上以不斷擴大的圓圈,傳播到很遠的距離,正象卵石掉進淺池裡產生的波一樣。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軌道運動在海底附近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

詳細解讀

海嘯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海底滑坡或氣象變化產生的破壞性海浪,海嘯的波速高達每小時700~800千米,在幾小時內就能橫過大洋;波長可達數百公里,可以傳播幾千公里而能量損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裡波高不足一米,但當到達海岸淺水地帶時,波長減短而波高急劇增高。

可達數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牆”。海嘯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線幾何形狀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嘯的海浪冰牆每隔數分鐘或數十分鐘就重複一次,摧毀堤岸,淹沒陸地,奪走生命財產,破壞力極大。

海嘯是怎麼形成的 原因是什麼

海嘯的形成一般是由震源在海底五十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發的。沿岸或者水下的山崩、火山爆發也可能引發海嘯。海嘯可以分為火山海嘯、地震海嘯以及滑坡海嘯。海嘯多發區主要在阿拉斯加區域、夏威夷群島、日本、菲律賓群島等。

海嘯形成原因

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發也可能引起海嘯。在一次震動之後,震盪波在海面上以不斷擴大的圓圈,傳播到很遠的距離,正象卵石掉進淺池裡產生的波一樣。海嘯波長比海洋的最大深度還要大,軌道運動在海底附近也沒受多大阻滯,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傳播過去。

海嘯有什麼危害

在寬闊的深海大洋上,海嘯不會造成什麼危害,正在航行的船隻都很難察覺這種波動。海嘯發生時,越在外海越安全。

但是,海嘯一旦進入大陸架,由於深度急劇變淺,波高將驟增,可達20至30米,這種巨浪將淹沒沿岸的陸地,其帶來的生命與財產損失比地震還要大,這種影響是毀滅性的。

因此,深入瞭解海嘯的產生與淹沒過程並能準確模擬,就顯得十分重要,這將大大有利於我們做好提前預防與災情指導工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