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此生不負良人千里共嬋娟的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88W

“你說此生不負良人,千里共嬋娟”的意思是:你自己說的絕不負我,要一輩子在一起。這句話出自歌曲《三生緣》,其是歌手程響作詞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你說此生不負良人,千里共嬋娟”這句話主要是借鑑了宋代詞人李之儀詞作《卜算子·我住長江頭》中的“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一句。

你說此生不負良人千里共嬋娟的意思

關於《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上片寫相離之遠與相思之切。用江水寫出雙方的空間阻隔和情思聯絡,樸實中見深刻。

下片寫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追求與熱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斷,喻相思之綿綿不已,最後以己之鐘情期望對方,真摯戀情,傾口而出。

全詞以長江水為抒情線索,語言明白如話,句式復疊迴環,感情深沉真摯,深得民歌的神情風味,又具有文人詞構思新巧,體現出靈秀雋永、玲瓏晶瑩的風神。



你說此生不負良人 千里共嬋娟 怎奈人去樓空似雲煙 白髮青絲一瞬間這句歌詞是什麼意思?

《三生緣》 - 程響

冬去春來 細雨綿綿

花開四季 只等你來拈

為你把 蜜語甜言

化作柴米炊煙

彎了眉眼 又紅了臉

茫茫人海 一眼如萬年

飄飄落落 你住心田

從不聞紅塵與繁喧

素衣度華年

可否歸來 舉杯盡歡言

你說 此生不負良人千里共嬋娟

怎奈人去樓空似雲煙

白髮青絲一瞬間

三世輪迴為少年

可否 可否一續前緣

茫茫人海 一眼如萬年

飄飄落落 你住心田

從不聞紅塵與繁喧

素衣度華年

可否歸來 舉杯盡歡言

你說 此生不負良人千里共嬋娟

怎奈人去樓空似雲煙

白髮青絲一瞬間

三世輪迴為少年

可否 可否一續前緣

白髮青絲一瞬間

三世輪迴為少年

可否 可否一續前緣

可否如願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什麼意思?

希望和女生長長久久,共度餘生的意思。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是: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久,不管相隔千山萬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潔美好的樣子。這句話常用於表達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願。

出自 宋·蘇軾《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擴充套件資料:

“明月幾時有?”這在九百年前蘇軾的時代,是一個無法回答的謎,而在今天科學家已經可以推算出來了。乘風入月,這在蘇軾不過是一種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為現實。可是,今天讀蘇軾的詞,我們仍然不能不讚嘆他那豐富的想象力。

從蘇軾的思想看來,受道家的影響較深,抱著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又喜歡道教的養生之術,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前赤壁賦》描寫月下泛舟時那種飄飄欲仙的感覺說:“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這首詞互相印證。

千里共嬋娟是什麼意思?

源出於宋代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最後一句,原詞為: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千里共嬋娟”是說,遠隔千里、天各一方的親人們共同欣賞這明月,以月為媒傳遞相思。這體現了詞人自我情感解脫的境界。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全詩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在那裡可以平安長久,不管相隔千山萬水,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句子出自蘇東坡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詩文如下: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高高興興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個大醉,寫下這首詞,同時也思念弟弟蘇轍。[6]明月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憑藉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裡比得上在人間。[6]月兒移動,轉過了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可又為什麼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朝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中秋,當時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詞以月起興,以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表達了詞人對親人的思念和美好祝願,也表達了在仕途失意時曠達超脫的胸懷和樂觀的景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