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是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8.06K

黃耆是豆科、黃耆屬的植物,還叫做膜莢黃芪、黃芪等,可以入藥使用。黃耆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羽狀複葉有13-27片小葉,葉子形狀多樣,花萼鍾狀,花冠顏色爲黃色或淡黃色,莢果爲半橢圓形,裏面有種子3-8顆。黃耆適合生長於中溫帶和暖溫帶地區,分佈於俄羅斯和中國,分佈範圍很廣,在我國各地多有栽培。

一、科屬別稱

黃耆是豆科、黃耆屬的植物,日常中,還叫做膜莢黃芪、黃芪等,可以入藥使用,具有較多功效。

二、形態特徵

黃耆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株型較高,高度大約50-100釐米左右。它的根部很肥厚,質地爲木質的,具有較多分枝。莖部很直立,上部多分枝,具有很多細棱,上面覆蓋有白色的柔毛。羽狀複葉有13-27片小葉,長5-10釐米,葉子形狀多樣,有卵形、披針形、線狀披針形等,總狀花序比較密集,有10-20朵花朵,花萼鍾狀,花冠顏色爲黃色或淡黃色。莢果爲半橢圓形,長20-30毫米,裏面有種子3-8顆。

三、生長環境

黃耆適合生長於中溫帶和暖溫帶地區,非常喜日照,適合生長在涼爽的氣候中,能耐乾旱,同時也有較強的耐寒能力,一般情況下,生長在山坡、草地、灌木叢下面。分佈於俄羅斯和中國,在我國各地多有栽培,主要是分佈在東北、華北、西北地區。

四、繁殖方法

它的繁殖方法主要是播種,播種時間分春播和秋播,一般是春播爲主,時間選在4月末至5月初。選好合適的種子,將種子浸水催芽,然後進行播種。

黃耆是什麼

黃芪在水產養殖中有什麼作用?

黃芪在水產養殖中沒有作用。

黃芪,一般指黃耆。

黃耆,是豆科黃耆屬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至100釐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羽狀複葉有13至27片小葉,長5至10釐米。總狀花序稍密,有10至20朵花;總花梗與葉近等長或較長,至果期顯著伸長。莢果薄膜質,稍膨脹,半橢圓形,果頸超出萼外;種子3至8顆。花期6至8月,果期7至9月。

黃耆以其根入藥,藥用歷史悠久。中國最早的《神農本草經》把黃耆列爲“上品”。《藥性歌訣》雲:“黃耆入藥,爲強壯劑,具有益正氣,壯脾胃,排膿止痛,活血醫危的功效。對錶虛自汗、氣虛內傷、精神萎靡、四肢無力、脾虛泄瀉、體虛多汗、氣虛脫肛、子官脫垂、浮腫及癰疽等疾病療效顯著”。《名醫別錄》、《本草綱目》等古藥書均認爲它有益氣補虛的作用。

藥理研究發現,黃耆含有膽鹼、豆香素、葉酸、氨基酸、甜菜鹼、皁甙、糖類、蛋白質、核黃素、黃烷化合物、鐵、鈣、磷及硒、鋅、銅、錳等多種微量無素。味甘,性微溫,具補氣固表、利尿、強心、降壓、抗菌、託毒、排膿、生肌、加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止汗和類性激素的功效,治表虛自汗、氣虛內傷、脾虛泄瀉、浮腫等。由於黃耆能防止肝糖減少,對肝臟有保護作用,並能促進人體血液中白細胞的增加,可抵抗化學物質、放射線或其它原因引起的人體白細胞減少,顯著提高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和白細胞的吞噬功能。但黃耆最主要的仍是補中益氣,利水消腫,對虛胖虛腫症最爲適宜。

黃耆屬什麼

黃耆屬(學名:Astragalus Linn.),別稱紫雲英屬,是雙子葉植物綱、蝶形花科植物。分佈於北半球、南美洲及非洲,稀見於北美洲和大洋洲。[1]

中文學名

黃耆屬

拉丁學名

Astragalus Linn.

別稱

紫雲英屬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什麼是黃芪什麼是北芪又有什麼區別?

一、北芪是黃芪的一種,所謂北芪指的是在北方生長的黃芪,它是黃芪衆多品種當中的一種,也就是說二者是包含關係。

二、由於黃芪種類多,其功能範圍也較廣,而實際上北芪的功效已包含在黃芪中,兩者皆主治虛症,具體區別如下:

黃芪

1、表虛自汗:多用於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而汗出,用黃芪配白朮、防風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風散;也可配浮小麥、麻黃根等。

2、陰虛盜汗:可與生地、麥冬等滋陰藥同用。

3、急性腎炎水腫:用於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並常與防已、茯苓、白朮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黃芪湯。

4、慢性腎炎水腫、脾腎虛:常與黨參、白朮、茯苓同用。

5、陽氣虛弱:用於瘡瘍久不潰破而內陷,有促進潰破及侷限作用。癰疽久不穿頭,常與穿山甲、皁角刺、當歸、川芎同用。

6、瘡瘍潰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銀花、皁刺、地丁等。膿液清洗,與黨參、肉桂等同用。

7、肺氣虛證:咳喘日久,氣短神疲,痰雍於肺無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溫肺定喘,健肺氣之品。脾生痰,肺儲痰,所以健太陰以祛痰,黃芪補氣所以尤善治氣虛。

8、氣虛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補氣健脾,常與黨參、白朮等配伍;用於益氣昇陽而舉陷,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北芪

1、治療氣虛表衛不固所致自汗,氣虛外感諸症。臨牀上用黃芪、防風、白朮製成玉屏風散,用於治療表虛自汗且易感風寒者。

原理:肺合皮毛主表。虛則腠理不密,難攝津液。黃芪入肺,補氣虛,表盛所以固攝鬼門,且能御邪之於外也。

2、脾氣虛證,虛弱倦怠,泄瀉,中氣下陷,臟器脫垂,食少納呆諸症。常與人蔘或黨蔘,白朮,茯苓,山藥等配伍治療脾虛泄瀉。與升麻柴胡人蔘等配伍治療臟器脫垂,如補中益氣湯。

原理:脾主溼,脾虛則不能輸布津液於肺,所以溼困中焦,溼性趨下,所以下焦受溼而便溏。脾虛則難以助胃健運,所以食少納呆,難思飲食。本藥入手足太陰,所以肺氣盛則可以通調水道,散精至肌表。脾氣盛則可以運化陰精上輸於肺。

3、肺氣虛證。咳喘日久,氣短神疲,痰雍於肺無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溫肺定喘,健肺氣之品。脾生痰,肺儲痰,所以健太陰以祛痰,本品補氣所以尤善治氣虛爲佳。

/"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kqb_img_alink">/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擴展資料:

黃芪泡水每次使用的黃芪量最好不要超過15克,並且分爲兩三次服用,避免出現過量的情況。

黃芪服用之後能夠很好的改善記憶力退減以及頭暈乏力等等情況,但是如果平時過量服用了黃芪水,那麼不僅不能夠改善頭暈眼花的情況,反而會導致病情價值,也就是頭暈更加嚴重,記憶力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

參考資料:/#6"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北芪">百度百科-北芪 /#5"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黃芪">百度百科-黃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