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黃鱔養殖技術

來源:趣味百科館 3.2W

1、場地:稻田養黃鱔需選擇排水方便,水質乾淨的稻田,養之前需在稻田四周圍上防護欄,並且施加適量的底肥。2、時間:稻田養殖黃鱔的時間一般是在插秧結束之後。3、養殖:選擇大小合適的黃鱔,將其放在水中適應一段時間,然後將其體表消毒後,再放入稻田中。

黃鱔的生長習性

投喂黃鱔飼料以蚯蚓爲最佳,也可以投一部分蚌肉、螺螄肉、麥麩、瓜果、菜屑等飼料,投喂時間是在每天的上午九點,或者是下午五點,投喂量不宜過多,否則會影響水質,且投喂需分散,保證黃鱔均勻攝食。

黃鱔養之前需在土壤中加入適量的底肥,後期可以施加適量的無機肥,這樣既可以促進水稻的生長,還可以營造出適合黃鱔生長的水域,黃鱔放養是需將稻田嚴格消毒,並且需在雨天檢查排水孔,防止黃鱔逃跑。

稻田黃鱔養殖技術


稻田養黃蟮怎樣養犆,水田泥土有一米多深怎麼養

一、稻田的選擇:應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污染、排灌自如、旱澇保收,且通風、透光、保水性能好,弱酸性土質的田塊。

二、稻魚工程建議:①加高加寬加固田埂:一般田埂應大於0.4米寬,並高出田面0.5米以上。田埂夯實不漏水,並在田塊排水口用密眼鐵絲網罩好;②平整田塊:在四周開挖寬、深0.4—0.5米的排水溝,田內再開數條縱橫溝,寬、深0.3—0.4米,溝與溝相通,形成“井”字狀,溝佔稻田面積的8%—10%;③翻耕、暴曬、打碎泥土後,一畝施腐熟發酵的豬、牌噲800—1200公斤作基肥,均勻撒于田塊中,3月底4月初,排水溝放50—100公斤雞糞,注水深0.3米,繁殖大型浮游動物供黃鱔攝食。

三、水稻栽培要求: 選擇高產、優質、耐肥、抗倒伏的水稻品種,株行距20公分×26公分。

四、鱔种放養: 一般一畝放養30—50克/尾的鱔種800—1000尾,並套養5%的泥鰍。泥鰍上下竄遊可增加水中溶氧,也可防止黃鱔相互纏繞,吲養時水溫差不要太大,切勿用冷水沖洗鱔種,以防“感冒”。用3%—5%食鹽水浸泡鱔種5—10分鐘,以殺滅體表病菌及寄生蟲。

五、田間管理:協調好水稻田間管理和養鱔之間的關係,注重養鱔與水稻耕作制度的配合。施農藥時,宜施高效低毒農藥,防止農藥過多直接落入水裏。

六、水質調節: 初期,灌注新水以扶苗活棵;分櫱後期水層加深,控制無效分櫱,也利於黃鱔生長;生長期間,5—7天換水1次,1次換水量20%,並加高水位10公分。115天左右向田中潑灑1次生石灰水,1立方米用生石灰10—15克。在悶熱的夏天,應特別注意黃鱔的活動變化,如身體豎直、將頭伸出水面,表示水體缺氧,需加註新水增氧。

七、飼養管理: 初養階段,可在傍晚投餌,以後逐漸提早投飼時間,經過1—2星期馴化,即可形成1日上午9時、下午2時、傍晚6時的集羣攝食習慣。一次投喂根據天氣、水溫及殘餌多少靈活掌握,一般爲其體重的5%左右。5—7天投喂一次,投喂量爲30%—50%活餌放入排水溝,並搭配一些蔬菜、麥麩等食物性餌料一次不可投喂太多,訴溫季節加深水位15公分左右,以利於黃鱔生長。

方法二:

稻田養殖黃鱔,是一種經濟效益較高的種養結合生產方式。稻田中豐富的天然餌料及適宜的水質爲黃鱔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而黃鱔疏通田泥、捕食害蟲,又創造了有利於水稻生長的環境條件。稻田養鱔,一般每畝可收穫黃鱔800~1000公斤,增收稻穀30~50公斤。現將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一、稻田建設

養殖黃鱔的稻田面積最好在1畝以內,且水源充足。養殖稻田要建好防逃設施,建造方法是:在稻田周圍砌1米多高的單磚牆,並保證水位線以上牆的高度達到0.5米左右,同時用水泥勾縫。這種設施防逃效果好,但造價較高,拆除不便。此外,也可將田埂加寬至1~1.5米,在埂壁及與田底交接處用油氈紙鋪墊,上壓泥土,這種設施也有較好的防逃作用。養殖者可因地制宜建造防逃設施。另外,每塊稻田應沿田埂開一條圍溝,並在田中心向外縱橫各開1條廂溝,溝寬50釐米,深25~30釐米,圍溝與廂溝相通,使每塊稻田分成4小塊。排水口要用鐵絲網或塑料網攔擋,以防黃鱔順水逃逸。

二、鱔种放養

稻田插秧結束後應及時放養鱔種。放養時要選擇無病無傷、規格大小基本一致的個體,以防止互相殘食。一般每畝稻田放養平均尾重20克的鱔種1.3~1.5萬尾。

三、餌料投喂

餵養黃鱔的主要飼料有小雜魚、蝦、螺、蚌、蚯蚓、蜆肉、蠅蛆、蠶蛹、切碎的禽畜內臟及下腳料,並適當搭配麩皮、豆渣等。在這些飼料中,尤以投喂蚯蚓的效果最佳。投喂時應定時、定量、定位。黃鱔有晝伏夜出的攝食習性,故投餌時間最好安排在下午4~6時。投喂量應靈活掌握,一般一次投喂量爲所養黃鱔總體重的2%~3%;天陰、悶熱、雷雨前後,或水溫高於30℃、低於15℃時,要適當減少投喂量;水溫在15~28℃時,是黃鱔旺食旺長的好時機,要及時適當增加投喂量。投餌要設置投餌臺,投餌臺可浮於溝內某一固定位置上,讓黃鱔進入臺內攝食。餌料臺可用木框和鋁線網或尼龍網製成。爲解決動物性飼料的不足,可在溝上掛一盞或幾盞3~8瓦的黑光燈,燈距水面5釐米,利用燈光引蟲落水,讓黃鱔吞食;也可用肉骨、腐肉、臭魚等放在鐵絲筐中,吊在溝上,引誘蒼蠅產卵生蛆,蛆掉入溝中供黃鱔吞食。

四、日常管理

前期稻田水深應保持在6~10釐米,在水稻拔節之前露田(輕微曬田)1次。從水稻拔節孕穗開始至乳熟期,稻田水深應保持在6釐米,以後灌水與露田交替進行。露田期間圍溝和廂溝中水深約15釐米。要經常更換新水,認真檢查黃鱔吃食情況和生長髮育狀況。在水稻施肥和噴灑農藥前,應把黃鱔誘至溝內安全水域。此外,要經常檢查田埂及進、排水口等處防逃設施,以防黃鱔逃走。

五、疾病防治

1.細菌性皮膚病 5~9月份爲流行期。病鱔體表出現大小不一的紅斑,呈點狀充血發炎,腹部兩側尤爲明顯;且遊動無力,頭常伸出水面;病情嚴重時,表皮呈點狀潰爛,並向肌肉延伸而死亡。此時,應及時更換田水並用生石灰清田消毒。對已發病的黃鱔,可按每50公斤黃鱔用磺胺噻唑0.5克與餌料摻拌投喂,每天1次,5~7天爲一個療程。

2.水黴病 多因黃鱔體表受傷後感染所致,肉眼可見病鱔傷處長黴絲。此時,應立即加註新水,並按每立方米水體用小蘇打20克加水溶化後全田潑灑,同時用0.2%孔雀石綠溶液全田潑灑,直至病癒。

3.發熱病 多因黃鱔飼養密度過大,鱔體表面分泌的粘液在水中積聚發酵,導致水溫急劇上升而引起。此時黃鱔相互纏繞,極易造成大量死亡。防治方法是:(1)在田內混養少量泥鰍,通過泥鰍上下竄遊防止黃鱔纏繞;(2)立即更換新水;(3)每平方米水面潑灑50毫升7%的硫酸銅溶液。

4.錐體蟲病 6~8月份爲流行期。病鱔大多呈貧血狀,鱔體消瘦,生長不良。防治方法是:(1)用生石灰清田,清除錐體蟲的中間宿主螞蟥(水蛭);(2)用2%~3%的食鹽水或0.7ppm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浸洗病鱔10分鐘左右,均有療效。

六、捕撈上市

當黃鱔個體重達60~100克時即可捕撈上市。秋季可用細密網捕撈;晚秋、冬季和早春可從稻田一角開始翻動泥土,挖取黃鱔。不管是網撈還是挖取,都儘量不要讓鱔體受傷,以免降低商品價值。

方法三:拋秧稻田的黃鱔養殖技術

黃鱔的人工飼養方法很多,而拋秧稻田養鱔可以獲得較好的綜合經濟效益。養殖方法如下:

一、稻田整理

選擇水源充足、無污染、進排水方便、有機質較多的粘土稻田放養,面積可大可小。沿田

埂開一條寬80釐米、深25~40釐米的小溝。用厚地膜圍住田埂的內側,再糊上5釐米厚的泥巴

(防止老化),或者用高50釐米的水泥瓦銜接圍砌,下部插入硬土質部與地面垂直。田埂應高出

水面40釐米以上,防止黃鱔鑽洞逃走或躍出稻田。稻田兩端安裝兩個水管,平時用塞子塞住,

供進、排水用。進、排水時,水管應用紗布罩住。整好田後,每畝施複合肥12公斤,有條件的

可多施農家肥作水稻基肥。粗、細耕後,要求田面平整,高低相差不超過3.3釐米。

二、拋秧放鱔

平地後,氣溫穩定通過15℃時即可拋秧,每667米2拋2萬株左右。過4~5天秧苗返青後,便

可放入鱔種。鱔種可以是自己捕獲的,也可以是從市場上購買的小黃鱔。規格要求:每公斤30

~50條。規格過小,成活率低。放養密度:每米2放養10~15條。放養前,用濃度3%~4%的食

鹽水浸洗3~5分鐘,進行消毒和消除鱔體上的寄生蟲。

三、飼養管理

(1)投餌。飼餌以切碎的動物內臟、蚌肉、蠅蛆、蚯蚓和小蝌蚪爲主,也可以投入一些糠麩

等植物性餌料。主要投在圍溝內。投餌量佔黃鱔體重的3%~5%,並隨體重的增加而按比例增

加。每10天抽樣稱量一次。一日量分2~3次投喂。次日撈出吃剩的食物,以免腐爛敗壞水質。

曬田和露田期間應減少投餌量。9月份以後可慢慢減少投餌至停止。

(2)鱔病防治。由於稻田飼養密度小,黃鱔的抗病力較強,只要管理得當,幾乎不會得病。

發現死鱔及時撈出處理;發現細菌性疾病可用1×10-6的漂白粉液消毒;發現寄生蟲病可用

90%晶體敵百蟲0.4~0.5×10-6潑灑殺滅。

四、田間管理

(1)水深。主要依水稻生長併兼顧黃鱔的生活習性而定。返青、分櫱期水深保持在6~10釐

米,分櫱末期曬田一次,爾後又保持6~10釐米。孕穗之前輕微曬田一次。蠟熟期,灌水與露田

交替進行,圍溝內始終保持水深15釐米以上。

(2)二晚種植。在早稻收割後及時注入深水輕耕。從拋秧到分櫱末期均要保持水深8~10釐

米。可以在圍溝內種一些水芋等供黃鱔棲息遮蔭,也可以保持流水降低水溫。養鱔田雜草很

少,不必使用化學除草劑。

(3)病蟲害防治。由於黃鱔能吞食小昆蟲,水稻病蟲害很少,也可噴灑少量葉蟬散乳劑,防

止稻飛蛾。

五、越冬保護

晚稻成熟後把水放幹,黃鱔潛入泥底後,把稻草紮好蓋在上面,這樣小鱔不易凍死。此

外,還要採取防鼠滅鼠措施。

元旦、春節時,天然黃鱔鑽土冬眠,不易捕獲,市場價格最高,可及時翻土捕捉出售。

方法四:

稻田養魚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早在三國時代就有稻田養魚的記載。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稻田養魚發展很快;現在不僅在山區,而且在平原地區,不僅在南方,甚至在北方都在試驗推廣。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探索稻田養殖黃鱔,經濟效益比養魚要高得多。對此,作者根據各地的養殖介紹和自身實踐經驗,將稻田養殖黃鱔技術作些介紹,僅供參考。

發展稻田養殖黃鱔,可發揮稻田的生產潛力,增加黃鱔產量,有利於鞏固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經濟收入。

(一)養殖意義

1.稻田養鱔前景 目前,全國稻田總面積約5億畝,如按可養鱔稻田面積3000萬畝、每畝產鱔8千克計算,年總產量可達24萬噸。稻田養鱔對於增加鱔魚產量是大有可爲的,這種養法不需要投飼,不另佔用土地,值得推廣。

2.提高稻穀產量 稻田養鱔,不僅可獲得一些鱔魚產品,還有利於稻作,提高水稻產量。據資料報道,養魚田比對照田稻穀增產5%~15%。其原因如下。

(1)消除敵害:水稻在生產期敵害較多,如稻象鼻蟲、稻螟蛉、螟蟲、食根金花蟲等,它們需要經過水體再到稻棵的莖葉上去危害禾苗,而黃鱔可在它們經過水體時把其吞食消滅。還有稻飛蝨、浮塵子等在稻葉上危害的昆蟲,一旦被驚嚇就會墜入稻田水中,這時也可能成爲鱔魚的美餐,自然就減輕了稻禾的蟲害。

(2)消除雜草 :黃鱔在稻田生活,有時也會吃掉草芽和草籽,有助於稻田除去雜草,這樣還可節省勞力。

(3)起到增肥作用:鱔魚把稻田中來回不斷地串動覓食,翻動泥土,使田土疏鬆、田肥分解,同時也可促進稻禾的分櫱和根系發育。

(二)稻田養鱔的條件

養鱔魚的稻田要具備一些條件:水源和土質要良好,保證待養鱔魚不會缺少;在雨季中不會被大水淹沒;有機肥料充足;還要選擇耐肥、莖肥壯、不易倒伏的早熟水稻品種。

(三)養鱔稻田準備

稻田養殖黃鱔所要求的設施條件不高,最重要的是防逃;其次是爲鱔魚在田中生活得舒適、安全創造必要的條件。最好選擇待早熟稻田。待稻穀收割後,建池養鱔。每年種稻一季,養鱔一季。

1.鱔池建設 建造鱔池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稻田四周用磚砌並用水泥抹面成1~1.2米的池埂,在池埂底面20釐米處,建一個進水口和出水口。在不栽稻的地方,用石頭和水泥做成高低不平的底面,並填加上10釐米厚含有豐富有機物的肥沃泥土,土面上注入15~20釐米深的新水。這種建造方式防逃效果最好,但造價高,拆除不便。另一種方法是把田埂加至2米寬,在埂的外圍加60釐米的土牆(注意不能有縫),防逃效果較好,造價低廉;進出水口要用混凝土攔上鐵絲網,在田中均勻挖些鱔溝、鱔溜,深0.5~1米,面積佔稻田5%~10%,供投喂和活動用。

2.鱔种放養 秧苗栽完後即可放養鱔種。鱔種必須選擇 無病無傷個體,以籠誘捕,規格在10~30釐米長的鱔種爲佳。放養量每畝爲150~200千克,約1.3萬尾。放養時大小分開,同田黃鱔個體最小體長不得小於最大者到肛門的長度,以免相互殘殺。另外,還可增放30~50千克泥鰍,有助於鱔魚生長。

3.合理投飼 鱔種投放後,需要精心細緻地餵養。不鱔魚在晚上8~9時出外活動和尋找食物,大黃鱔喜在夜間12時左右外出活動和攝食,因此餵食時間最好選擇在夜間,夜間氣溫低且氣壓低時飼料可少投;天晴且氣溫在25℃左右時多投。投喂量以第二天清早不留殘飼爲準,一般佔鱔魚體重的3%~55,要確保黃鱔吃飽。爲了節約精飼料並達到給黃鱔加餐的目的,可以給鱔魚補充一些動物性飼料;可在鱔池上方安置熒光燈,不僅可觀察黃鱔活動情況,還可誘來飛蛾,起到增加黃鱔動物性飼料的作用。

4.日常管理 黃鱔怕污水、握熱、互相間易於殘殺,應該在鱔池裏用磚或石頭壘起數個不窩、小孔,給黃鱔創造類似於自然的生活環境。還可在池的水面上放養適量的浮萍、水葫蘆或在池邊栽植一些水花生給黃鱔避暑。我國南方夏季氣溫高時,因稻田水淺,水溫的變化幅度較大,尤其在7~8月間,天氣最炎熱,田中水溫高達39℃左右。這時,即使用了鱔溝、鱔溜,這樣高的水溫對鱔魚的正常生活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如果能在鱔溜上方用稻草等物搭一個涼棚是有好處的;也可栽些絲瓜,讓其遮陽,起到降溫作用。爲了保持也水爽活,還要經常更換池水。鱔魚喜歡在暴風雨期間逃跑,故要勤檢查防逃設備,做好防逃工作。要勤檢查吃食、生長、活動、病害等情況。防治水稻病蟲害要選擇高效低毒農藥,噴頭向上對準葉面噴施,還可採取加高水位至6~8釐米的措施,以降低藥物濃度;也可降低水位,只在鱔溝、鱔溜留一些水,防止農藥對黃鱔的影響,待2~3天后再恢復水位。根據黃鱔規格大小,分池餵養,以防大吃小。在生產季節(4~9月份),每畝稻田內投喂氯黴素28片,紅黴素28片,金黴素眼膏4~7支,預防黃鱔和泥鰍的水腫、頭大、出血等疾病。使用時,3種藥物可交替循環使用,每10~15天施用1次。其方法:先將藥物用水浸泡幾分鐘,再用棍棒攪拌均勻後,直接拌入飼料,均勻撒入稻田即可。

(四)收穫和經濟效益分析

1.鱔魚捕獲 捕鱔有兩種方法,即帶水捕獲和乾池捕獲。

(1)帶水捕獲:捕鱔前先疏浚鱔和鱔溜,使水流通順。捕鱔時,於夜深人靜時慢慢排水,等天亮時排幹,使黃鱔集中在鱔溝或鱔溜,便於用抄網捕撈。

(2)乾田捕獲:黃鱔最佳銷售時期是元旦、春節,如果計劃在稻穀收割後轉爲冬閒田繼續飼養或囤養,可於11月中上旬把田水放幹,讓黃鱔入泥冬眠,田面蓋乾草防凍,但要保持一定溼潤性,捕撈時人工挖捕,陸續上市。

2.產量與效益分析 稻田養鱔放種時是鱔魚價格一年中最低的時期,而捕捉銷售時正逢一年中鱔魚價格最高時期,效益特別可觀。一般每畝產成鱔400千克,泥鰍80千克,產稻穀500千克,每畝總產值可達8800元左右,是單純種植糧食的數倍,再除去苗種、飼料等成本4000元左右,畝年純收入4800元左右,值得推廣.

鱔魚稻田養殖技術

稻田養殖黃鱔,黃鱔可攝食水生昆蟲及幼蟲,有利於水稻生長,水稻本身也爲黃鱔棲息創造了條件,互生互利,既提高了水稻的產量,也收穫了一定數量的黃鱔,綜合效益顯著,是實現農業增收、農民致富的又一條途徑。 1. 稻田的選擇 應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污染、排灌自如、旱澇保收,且通風、透光、保水性能好,弱酸性土質的田塊。 2.稻魚工程建議 ①加高加寬加固田埂: 一般田埂應有大於0.4米寬,並高出田面0.5米以上,田埂夯實不漏水,並在田塊排水口用密眼鐵絲網罩好;②平整田塊: 在四周開挖寬、深0.4~0.5米的排水溝,田內再開數條縱橫溝,寬、深0.3~0.4米,溝與溝相通,形成“井”字狀,溝佔稻田面積的8%~10%;③翻耕、暴曬、打碎泥土後,每畝施腐熟發酵的豬、牛糞800~1200公斤作基肥,均勻撒于田塊中,3月底4月初,排水溝放50~100公斤雞糞,注水深0.3米,繁殖大型浮游動物供黃鱔攝食。 3. 水稻栽培要求 選擇高產、優質、耐肥、抗倒伏的水稻品種,株行距20釐米×26釐米。 4. 鱔种放養 選擇無傷無病、遊動活潑、規格整齊、體色發黃或棕紅色的苗種。一般每畝放養30~50 克/尾的鱔種800~1000尾,並套養5%泥鰍。泥鰍上下竄遊可增加水中溶氧,也可防止黃鱔相互纏繞。放養時水溫差不要太大,切勿用冷水沖洗鱔種,以防“感冒”。用3%~5%食鹽水浸泡鱔種5~10分鐘,以殺滅體表病菌及寄生蟲。 5. 飼養管理 保持水質清新、肥活、溶氧豐富。根據黃鱔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初養階段,可在傍晚投餌,以後逐漸提早投餌時間,經過1同至2周的馴化,即可形成每日上午9時、下午2時、傍晚6時的集羣攝食習慣。每次投喂根據天氣、水溫及殘餌多少靈活掌握,一般爲其體重的5%左右。黃鱔是以肉食性爲主的雜食性魚類,喜食小魚、蚯蚓、蛆等鮮活餌料,5~7天投喂一次,投喂量爲30%~50%。把活餌放入排水溝,讓黃鱔自由採食,並搭配一些蔬菜、麥麩等。生長期間也可投喂一些蛋白質較高的配合餌料,分多點投喂,確保黃鱔均勻攝食。動物性餌料一次不可投喂太多,以免敗壞水質。夏季要勤檢查食物,撈出剩餌,剔除病鱔。高溫季節加深水位15釐米左右,以利於黃鱔生長。暴雨時及時排水,以防田水外溢鱔魚外逃。 6. 水質調節 黃鱔和水稻共同生活在一個環境,水質調節要根據水稻的生產需要兼顧黃鱔的生活習性。初期,灌注新水以扶苗活棵;分櫱後期水層加深,控制無效分櫱,也利於黃鱔生長;生長期間,5-~7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20%,並加高水位10釐米。每15天左右向田中潑灑一次生石灰水,每立方米水用生石灰10~15克。在悶熱的夏天,應特別注意黃鱔的活動變化,如身體豎直、將頭伸出水面,表示水體缺氧,需加註新水增氧。 7. 田間管理 協調好水稻田間管理和養鱔之間的關係,注重養鱔與水稻耕作制度的配合。施農藥時,宜施高效低毒農藥,防止農藥過多直接落入水裏。

希望以上資料對你有所幫助

我想了解一下,如何在稻田裏網箱養殖黃鱔呢?

你好!這裏是潛哥聊汽車很高興與你在這裏相遇。希望我的回答給你帶來幫助。看到你的問題:“我想了解一下,如何在稻田裏網箱養殖黃鱔呢?”後,我想說在稻田中設置網箱養殖黃鱔,稻田爲黃鱔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黃鱔爲水稻疏鬆土壤,吞食害蟲,稻鱔互相促進,相得益彰,稻口高產鱔豐收,是低投入、快致富的有效途徑。我將其種養技術整理如下:

首先,在稻田選擇上。用於養鱔的稻田應水質良好,水量充沛,進排水便利,不旱不澇,泥土較肥,光照充足,無冷浸,環境安靜。栽植早、中、晚稻田均可(若早稻田網箱養鱔,應選再生稻爲宜)。土質必須偏酸性,pH值6~7,不易受洪水衝擊和淹沒。

其次,在網箱設置方面。在稻田中的網箱一般呈長方形或正方形,面積10~25平方米,高度1~1.2米,一般採用聚乙烯網片製成,頂部做10釐米的倒邊角防逃,爲了安全起見,在養殖稻田外設置圍網等。根據本地經驗,製作網箱的網片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牢固耐用,能抗炎熱高溫和低溫而不破損,抗老化耐拉力強,能用約3年;二是網布不跳紗,不泄紗;三是網目小,以黃鱔尾尖無法插入網眼爲宜。網箱設置在進水口處,排列整齊。網箱總面積一般不超過稻田總面積的1/3。

再次,則是在苗種放養方面。禾苗栽插(網箱中亦按常規栽插)完全成活後,投放黃鱔苗種。先要進行稻田消毒。放養前半個月,每平方米用100~150克左右石灰消毒。10天后將水放幹,重新放入新水備用,然後將網箱放下去,待箱體表面附生一層藻類後,再將鱔種入箱。選擇20~30克/尾無病無傷規格整齊,且體呈深黃有大黑斑的個體。每平方米網箱放尾重50克的苗種40~80尾。放養前用3%的食鹽水浸洗消毒。

最後,則是在餌料投喂上。放養後待黃鱔飢餓3~4天再開始誘食投喂餌料。鱔苗開始誘食時,一般在傍晚進行,馴食選用黃鱔最喜食的蚯蚓作誘餌,馴食時間一般爲10天左右。餌料的品種爲蚯蚓、蠅蛆、螺蚌肉、小雜魚蝦、畜禽肝腦肺等動物性下腳料及配合飼料。投喂“活餌”不需飼料臺,但“死餌”必須投在飼料臺上。簡單的飼料臺可用紗窗和竹片製成“板籮”式。每個網箱設飼料臺2~4個,投餌每天傍晚時一次。正常吃食後,餌料數量以黃鱔在2小時左右吃完不剩爲標準,或增加或養活少。投餌要定時定量,每天的投餌總量爲黃鱔總重的1.9%~3%。每天投喂2~3次,吃剩的食物要撈出,餌料可投在自制的食臺上。

稻田養殖黃鱔如何選擇稻田 什麼樣的稻田適合養殖黃鱔

1、必須根據黃鱔條件要求,認真選好稻田。儘量選擇水質清新無污染,無冷泉水上涌,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堅實不漏水,旱季不涸,大雨不淹,以保持一定水位較低窪稻田爲好。田塊面積沒有嚴格限制,考慮到便於管理,面積不宜過大,同時稻田四周用幅寬100cm的60目尼龍網片構築80cm高(埋入*層20cm)的防逃牆,稻田進排水口均用密眼鐵絲網罩好。

2、稻田插秧結束後應及時放養鱔種,挑選無病無傷,規格大小基本一致的個體,以防止互相殘食,體色爲黃色且夾雜有大斑點的品種生長較快。一般每畝稻田放養尾長5-20釐米尾均重20克鱔種1.3-1.5萬尾;30-50克鱔種800-1000尾。投放時水溫差不要太大,切勿用冷水沖洗鱔種,以防“感冒”。可用3%-5%食鹽水浸泡鱔種5-10分鐘,以殺滅體表病菌及寄生蟲。

3、投餌量靈活掌握,確保鱔魚吃飽。飼料以蚯蚓爲最佳,也可以投一部分蚌肉、螺螄肉、麥麩、瓜果、菜屑等飼料。掌握“四定”投餌,每天上午9時或下午5時準時投飼。日投餌量爲鱔魚體重的6%-7%。食臺應適當分散,多設幾個,以便於黃鱔均勻攝食。

4、採取的施肥方法是重施基肥,適施追肥。基肥以有機肥爲主,一般畝施畜禽肥400-600kg,另加過磷酸鈣30kg。追肥以無機肥爲主,一般每次畝施尿素2-5kg。這樣既營造了黃鱔所喜腐殖質多的水域環境,又能滿足水稻生長的營養需要。

5、鱔种放養時要嚴格消毒,堅持經常巡田,檢查各項設施是否有損壞,特別在雨天要對進、排水孔及堤壩進行嚴格檢查,防止黃鱔逃逸。養殖溝在鱔苗投入前7~10天,每平方米需用生石灰0.3公斤清塘消毒,平時每半個月用15毫升生石灰溶液消毒。鱔種在、運輸和放養過程中要儘量避免擦傷,以防細菌侵入發生細菌性皮膚病。

養黃鱔的方法 這些養殖方式最常見

1、網箱養殖。

網箱養殖的模式是近幾年新出現的一種養殖模式,它是一種主要是用大自然的水域來進行大規模的養殖模式,在同一片水域通過佈置網箱來進行養殖,這樣養殖的好處就是方便管理、生長速度快還沒有有什麼敵害、繁殖速度快、不易逃跑以及容易捕捉等優點,但是它的飼養成本會稍微偏高。首先就是飼養黃鱔飼料來源都需要進行購買,以及網箱採購等各個方面也需要有資金投入,其次就是這樣養殖的黃鱔口感以及營養價值都會有所下降。

2、稻田養殖。

稻田套養技術是這兩年比較流行的一種養殖模式,也可以稱之爲仿野生養殖模式。它新穎的地方就在於它既可以養殖黃鱔,而且對水稻種植沒有影響,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還提高了農田的經濟效益。稻田套養黃鱔的模式的優點有很多,其中一點就是黃鱔的質量有所提高,成本也每網箱養殖那麼高,但是它還有一定的缺點就是在水稻種植的時候用藥方面要控制劑量,不然會影響到黃鱔的生長,其次就是稻田養殖一定要做好防逃措施,不然損失慘重,最後就是稻田中黃鱔的敵害較多,管理難度加大。

3、池塘養殖。

池塘養殖是最傳統的黃鱔養殖模式,它主要是利用現有的池塘或自行挖建的池塘來進行養殖,使用這種養殖模式主要要注意的就是要做好防逃措施,其次就是水質管理以及病害防治等,在養殖前需要對池塘進行改造,首先就是要將池塘的地步以及池塘周圍都用水泥修建好,然後在倒入適量的泥土,消毒之後注入新水就可以進行養殖了。其次就是要注意換水,平均半個月左右換一次水即可。

4、無土養殖。

由於傳統的池塘養殖場有病害發生,所以就新出現了一種養殖模式,無土養殖黃鱔,也可以稱之爲大棚養殖黃鱔。它主要是利用大棚來進行溫度調節,然後用磚和水泥砌成一個個的水池,安裝排水管和進水管,保持水池中水的流動性來進行養殖的一種模式。它的優點就是敵害少、易管理、敵害少、生長快等,其中的缺點就是水資源需求量較大、飼料來源都由人工投喂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