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太陽系

來源:趣味百科館 2.44W

什麼是太陽系

太陽系是一個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行星系統,包括8大行星(由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顆已知的衛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和哈雷彗星。

太陽系的形成大約始於46億年前一個巨型星際分子云的引力坍縮,太陽系內大部分的質量都集中於太陽。

星雲假說:

太陽系的形成據信應該是依據星雲假說,最早是在1755年由康德和1796年由拉普拉斯各自獨立提出的。這個理論認爲太陽系是在46億年前在一個巨大的分子云的塌縮中形成的。這個星雲原本有數光年的大小,並且同時誕生了數顆恆星。研究古老的隕石追溯到的元素顯示,只有超新星爆炸後的心臟部分才能產生這些元素,所以包含太陽的星團必然在超新星殘骸的附近。可能是來自超新星爆炸的震波使鄰近太陽附近的星雲密度增高,使得重力得以克服內部氣體的膨脹壓力造成塌縮,因而觸發了太陽的誕生。

相信經由吸積的作用,各種各樣的行星將從雲氣(太陽星雲)中剩餘的氣體和塵埃中誕生:

一旦年輕的太陽開始產生能量,太陽風會將原行星盤中的物質吹入行星際空間,從而結束行星的成長。年輕的金牛座T星的恆星風就比處於穩定階段的較老的恆星強得多。

根據天文學家的推測,太陽系會維持直到太陽離開主序。由於太陽是利用其內部的氫作爲燃料,爲了能夠利用剩餘的燃料,太陽會變得越來越熱,於是燃燒的速度也越來越快。這就導致太陽不斷變亮,變亮速度大約爲每11億年增亮10%。

再過大約76億年,太陽的內核將會熱得足以使外層氫發生融合,這會導致太陽膨脹到半徑的260倍,變爲一個紅巨星。此時,由於體積與表面積的擴大,太陽的總光度增加,但表面溫度下降,單位面積的光度變暗。

隨後,太陽的外層被逐漸拋離,最後裸露出核心成爲一顆白矮星,一個極爲緻密的天體,只有地球的大小卻有着原來太陽一半的質量。最後形成暗矮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