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蔘立枯病原因及防治

來源:趣味百科館 6.54K

人蔘立枯病主要是因爲感染了立枯病菌引起的,這些病菌是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殘組織上越冬,春季氣溫升高後,就會侵染到人蔘植株。氣候情況也會影響,在低溫多溼的條件下容易出現此病害。要想預防立枯病,可提供鬆通氣性好的沙質壤土,定期鬆土,播種前對種子消毒,發現病株拔除掉,及時噴藥處理。

一、出現原因

1、病菌越冬感染:人蔘立枯病主要因爲感染了立枯病菌引起的,病菌是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殘組織上越冬,到了來年春季的時候,氣溫逐漸升高,當環境適宜時,就會侵染到人蔘植株,導致病情蔓延。

2、氣候影響:氣候情況也會影響到人蔘的生長情況,在低溫多溼的條件下,容易出現此病害。

二、防治方法

1、田間管理:要想預防人蔘立枯病出現,從土壤方面就要做好預防措施,提供疏鬆通氣性好的沙質壤土,定期施入充分腐熟的肥料。對於田間管理一定要加強,定期鬆動土壤保持疏鬆,及時排水避免積水,這樣能減少病害出現。

2、種子消毒:播種之前,需對種子進行消毒,可用多菌靈拌種,或是用70%甲基託布津800倍液浸種10-30分鐘。

3、拔除病株:發現有病株出現的話,可以及時拔除掉,然後進行銷燬。

4、使用藥劑:拔除病株後,可噴施15%立枯靈500倍液、70%土菌消1500倍液,發病後使用惡黴靈3000倍液、天達參寶600倍液、適樂時750倍液、72%農用鏈黴素1000倍液噴施,也能控制住病情的蔓延。

人蔘立枯病原因及防治

怎樣防治人蔘立枯病?

立枯病是人蔘苗期的主要病害,參區普遍發生,立枯病不僅爲害1~2年生幼苗,三至四年生以上植株在生育初期,亦常受此病危害,一般發病率爲6.2%~22.7%,常造成參苗成片死亡,損失較重,是參業生產中影響產量的主要原因。

(1)病狀

立枯病病菌侵害表土以下(3~6釐米),乾溼土交界處莖部,被害組織初呈淺黃褐色,然後被害莖部腐爛和縊縮呈黃褐色長斑,使植株死亡。病菌侵染幼苗,可使小苗不能出土,出苗後主要侵害莖部,發病後,從中心病株迅速向四周蔓延,幼苗依次倒伏,造成成片幼苗死亡(圖14)。

圖14 人蔘立枯病

1.病原菌絲體 2.立枯病幼苗

(2)發病原因

病原菌爲絲核菌屬真菌。該病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越冬。第二年春土壤溫溼度適宜時,開始萌發侵染植株,逐漸向四周蔓延,此菌是一種偏酸性的兼性寄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立枯病在低溫多溼的條件下極易發生。當氣溫在12~18℃,土溫在14~16℃,土壤溼度30%~35%,排水不良等條件下發病較多。東北地區5月末開始發生,6月上中旬爲盛期,6月下旬爲末期,7月上旬基本停止。華北地區約提早1個月發生。土壤5釐米深的溫度在15~17℃,含水量爲27%~32%,立枯病發生蔓延極爲迅速。

(3)防治方法

①選用疏鬆的土壤或砂質壤土,實行隔年整地,用充分熟化的土壤栽參。

②作牀後,在牀面上每平方米施入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15克,並拌入5釐米深土層中進行土壤消毒。

③用種子量0.2%~0.3%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拌種,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④用綠亨1號2000倍液在人蔘出苗前灌溉土壤深入2~3釐米土層對人蔘立枯病防效達94.2%,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新型、高效、廣譜內吸性農藥,主要對立枯病等苗期病害有特效。

⑤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並用400~600倍液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灌根,以防未病植株發病。

人蔘立枯病在各個栽培地區均有發生,人蔘立枯病怎麼防治?

在中國,人蔘自古以來被稱爲“草藥之王”。它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是著名的滋補品,對人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市場需求一直很可觀,種植效益也很好。在人蔘種植過程中,如果管理不當,很容易遇到一些疾病。今天,邊肖將帶您瞭解人蔘的常見疾病及防治措施。一、人蔘病。1.有害症狀。病主要影響葉、根、根。發生在7-8月雨季溼度高的時候。4年以上的植物病情特別重。葉子上的傷口浸滿了水,呈深綠色。根部感染黃棕色軟腐病,根皮易剝落,內部組織呈黃棕色不規則花紋,有腥味。

2.預防和控制方法。(1)保持良好的通風和排水條件;增加磷肥和鉀肥的使用量;(3)發現病株立即摘除並焚燒,病點用5%石灰乳消毒;發病前每7~10天噴1次1:1:120 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連續2~3次。二、人蔘菌核病。人蔘的核盤菌會損傷4年以上人蔘的根,芽和蘆葦頭也可以被殺死。發病初期根部外觀無異常,但內部組織柔軟,指壓脆弱,然後逐漸變成灰黑色軟腐。患病植株的地上莖葉前期輕度皺縮,後期枯萎死亡。春秋季氣溫低、溼度大、土壤透氣性差時容易蔓延。

(1)注意排水,防止溼度過大;發現病株後,用土挖出來,用5%石灰乳消毒病點,然後換成無病土;病重的地塊,挖人蔘根加工商品或消毒後另地種植。第三,人蔘枯萎病。1-3年生人蔘在出苗和展葉期間發病嚴重。受傷的人蔘苗莖在土面下乾溼土交界處收縮成褐色環狀,苗崩死。(1)播種前用每畝3公斤50%多菌靈處理土壤;(2)病株立即清理焚燒,病點用5%石灰乳消毒。加強田間管理,保持通風,避免土壤溼度過大。以上是人蔘的常見疾病及預防措施。我們必須在種植過程中加強田間管理。

人蔘的立枯病該如何防治

立枯病是西洋參幼苗期主要病害,發病普遍,寄主廣泛。發病嚴重時成片倒伏死亡。被害率在20%左右。

(1)病症發病部位在幼苗基部,多在土層乾溼土交接處的莖部,於土面下3~5釐米深處,病菌侵入嫩莖後,開始呈黃褐色凹陷長斑。逐漸引起莖內腐爛變黑,破壞輸導組織,被害部位縊縮,致使水分和養料不能上下運輸而使地上部死亡倒伏(見圖31)。

圖31 苗立枯病(引自劉鐵城的《中國西洋參》)

(2)發病條件立枯病多爲絲核菌及鐮刀菌寄生所引起,兩種菌都能在土壤中的病殘體或腐殖質上營腐生生活,一般可存活2~3年,遇適宜的條件即可侵染蔓延,以菌絲從傷口或直接侵染幼莖。病原以菌核在土壤及病殘體上越冬,於低溫多溼條件下侵染髮病。土溫12~15℃,土壤含水量35%以上,土質黏重排水不良的低窪地發病尤爲嚴重。隨着氣溫升高,莖部木栓組織逐漸形成即停止發生。(3)防治方法①藥劑拌種:用種子量0.3%的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拌種,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並可兼治其他病害。②土壤處理:播種或移栽前,每平方米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20克和木黴20克與細土15千克拌勻,播種或移栽時作1平方米的墊土和蓋土。③幼苗期若發現立枯病可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300倍液每平方米灌藥液5~10千克,需深入土層約3~5釐米,並對植株葉面及莖基部噴灑藥液,每7~10天一次,以控制立枯病不再蔓延。

此外還可每平方米用速克靈15克拌土後覆蓋;也可用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500倍液灌根,深入土層5~6釐米,7~10天1次,共施藥3次。以上兩種農藥經試驗在防治西洋參立枯病上均取得顯著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