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呂不韋這個人嗎

來源:趣味百科館 2.96W

歷史上真的有呂不韋這個人嗎的答案是:有

歷史上真的有呂不韋這個人嗎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國君繼位,爲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儲君嬴子楚繼位,即秦莊襄王,前249年以呂不韋爲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莊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爲王,呂不韋爲相邦,專斷朝政。呂不韋主持編纂《呂氏春秋》,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

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書成之日,懸於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這是成語“一字千金”的來源。執政時曾攻取周、趙、衛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對秦王政兼併六國的事業有重大貢獻。後因嫪毐集團叛亂事受牽連,被免除相邦職務,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覆命讓其舉家遷蜀,呂不韋擔心被誅殺,於是飲鴆自盡。

先秦風氣,名士所養門客人數越衆越說明名士聲譽高。比如楚有春申君,趙有平原君,齊有孟嘗君,魏有信陵君,都是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政治名人,在列國間享有極高聲望。呂不韋認爲,自己身爲強秦相國,比上述諸人自愧不如,因此也招賢納士,對前來跟隨的門客禮遇有加,給予厚待,欲與上述名士的門客相競。當時各國名士又常以所養賓客能著書立說爲榮,所以呂不韋也命門客編纂其所知見聞,一部輝煌的集體創作橫空出世,後以他的名義發表,這就是《呂氏春秋》。這是呂不韋執政期間所做的一件大事。

在先秦諸子著作中,《呂氏春秋》被列爲雜家,其實,這個“雜”不是雜亂無章,而是兼收幷蓄,博採衆家之長,用自己的主導思想將其貫穿。這部書以黃老思想爲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權下實行無爲而治,順其自然,無爲而無不爲。用這一思想治理國家對於緩和社會矛盾,使百姓獲得休養生息,恢復經濟發展非常有利。

呂不韋編著《呂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國綱領,又給即將親政的秦始皇提供了執政的借鑑。可惜,由於呂不韋個人的過失,使秦始皇對這部書棄而不用,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呂氏春秋》的價值逐漸爲後人領悟,成爲了解戰國諸子思想的重要資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