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姓是不是貴族

來源:趣味百科館 2.53W

童姓是不是貴族的答案是:不是

童姓的先人,早期都是活躍於渤海,即今山東省北部地方,然後逐漸向南播遷,到了宋、元之際,終於成爲南方各地的一個著名姓氏,望族居雁門郡(今山西省代縣西北)。

最早在歷史上出人頭地的童姓人士,是東漢時期山東諸城地方(姑幕)善名傳遍遐邇的大好人童仲玉,以及他兩位名登《後漢書》的“循吏傳”的傑出兒子童恢和童翊。

今北京,浙江,安徽,四川敘永一帶(漢族),河北邢臺縣、尚義,山東龍口、平邑、平度,山西太原,湖北嘉魚縣、監利縣,廣東新會,雲南隴川、河口,湖南,福建泉州、南安等地均有分佈。

1、源於姬姓,出自黃帝之孫顓頊之子老童,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

上古黃帝之孫叫顓頊,顓頊有個兒子叫老童,亦叫卷章。在史籍《大戴禮記•帝系篇》中記載:“顓頊產老童。”

老童的後世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爲姓氏者,稱童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2、避禍改姓

西漢時代,史學家太史令司馬遷,因對李陵軍敗降匈奴事有所辯解,得罪漢武帝下獄受腐刑(宮刑)。

據傳,他的一支後人爲避家難,改“司馬”姓爲“同”即仝,另一支改“司馬”姓爲馬。

由同按音分仝、童、佟作爲姓氏,隱姓埋名,老祖要求族人不得外出,以保證香火的延續。

另據臺灣董淵源所撰寫的《董童聯宗歷史淵源》中記載,有一支童氏是因漢朝末期的太師董卓的後裔子孫改姓而來,因此有“董童本同宗”之說。

3、少數民族改姓

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縻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爲漢姓童氏,世代相傳至今。

童姓是不是貴族

童鈺:清代詩畫家。少時放棄學業,專功詩、古文。與同郡劉文蔚等並稱'越中七子'。善山水、蘭竹、木石、寫梅尤其著名,著有《二樹山人集》。

童貫:宋代太師。受徽宗寵信,因鎮壓方臘起義軍,進封太師。金將粘罕南侵,童貫爲河北宣撫,逃奔入都。欽宗即位後,被人彈劾,詔其數十大罪,誅死。

童 恢:字漢宗,東漢琅琊姑幕(今山東省諸城)人。早年在州郡當過下等官員,奉公廉潔,爲人稱道。司徒楊賜對此十分賞識。便把童恢召到自己府中擔任職務。後來楊賜官場遭難,以往的追隨者紛紛離走,只有童恢有忠心。有膽量爲楊賜表白,直到楊免罪獲釋。童恢的忠貞不貳令人欽佩,光和五年(182年)楊賜推薦他擔任了不其縣令。童恢到任後,忠於職守,勤於政事,深入民衆,很能體會百姓的甘苦。他寬以待人,逢下屬或民衆犯了過錯,他以理服人。而當下屬盡職效力,有了成績,他總是褒獎有加。但對自身,童恢總是嚴以律己,不以權貴自居,不圖榮華富貴,致力於發展地方經濟,除抓緊農業生產外,還大力倡導發展林桑、畜牧、紡織等的生產。經濟的繁榮促成了不其地方的社會安定,縣境內富裕祥和,無人再去搞雞鳴狗盜,竟使縣獄多年無事可幹。這等消息傳出來,鄰縣民衆羨慕不已,許多人遷居前來。童恢的政績也得到官方的首肯,後來他被升爲丹陽郡(今安徽省宣城)太守,肩負起更重要的崗位職責。後來,童恢死於任上。不其百姓感念他的功績恩德,爲他推廣“童公祠”,將他的衣冠葬於傅家埠山下,寄託百姓的崇敬之情。童恢是青島古代歷史上治理有方、關心民衆疾苦、得到百姓衷心愛戴,以至當作聖人敬祀的少有的地方官。在青島的民間傳說中。有不少關於童恢爲民除害、馴虎治虎的故事,表達了民間輿論對童恢勤政愛民業績的神化,不乏感人之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