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1.43W

由業內人員製造出來的概念詞語。

web3.0是什麼意思

Web3.0只是由業內人員製造出來的概念詞語,最常見的解釋是,網站內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網站相關信息進行交互,能通過第三方信息平臺同時對多家網站的信息進行整合使用;用戶在互聯網上擁有自己的數據,並能在不同網站上使用;完全基於web,用瀏覽器即可實現複雜系統程序才能實現的系統功能;用戶數據審計後,同步於網絡數據。

Web 3.0 是誰提出來?有講是美國電腦資訊書籍出版公司O'Reilly Media副總裁Dale Dougherty在2001年第一次向公衆提出。他本身也是早期Web 2.0 的重要推手,據聞是看到 泡沫化後的相法。其實當時Web 3.0 的概念還是相當模糊,只是單純想像網路未來會更強調customisation與personalisation。

Web 3.0 最早期的真正推手,是被稱爲全球資訊網之父的Tim Berners-Lee。

他在1998年提出Semantic Web(語意網)的基礎概念。2005年接受訪問時,他指出Semantic Web就是他心目中的Web 3.0。語意網的概念認爲新世代網際網路中,電腦將用模擬人類的方式處理內容,所有數據都可以依據上下文、概念上進行理解和連接。後來區塊鏈與比特幣出現,強調不依賴中央機構發行新貨幣、維護交易,用數位加密演算法等等,影響力亦日漸增大。

2014 年,以太坊共同創辦人Gavin Wood 重新提出Web 3.0 的想法。他指出,應該有一種不受審查、低門檻的基礎網路傳遞協議來取代AJAX、HTTP和MySQL 等傳統網絡技術,而且可受驗證地去保護網路使用者的資訊與資金流動。

顧名思義,Web 3.0出現前,必定已經有Web 1.0與Web 2.0的存在。

Web 1.0,即第一代互聯網。大多數參與者是內容消費者;創作者則只是建構網站的開發人員,這些網站主要以文本以及圖像格式提供資訊,站點與站點之間沒有太多互動性。例如IP、TCP、HTTP、SMTP等都是70至80年代設計,秉持包容與開放精神,也是開放標準。現今不論是Android或iPhone手機裏,都與這些開源的代碼有莫大淵源。

Web 2.0,第二代互聯網,也就是當代的網路形式。內容具有互動性,由企業提供獨立、中心化的服務,價值集中在Google、Apple、Amazon及Meta (Facebook)等少數企業巨頭。創作變得容易,也令應用程式的供應商的目標轉移成爲謀利:追求點擊率從而獲得更多廣告收入,成爲現今網路公司主要盈利模式。

這也暴露了Web 2.0的弱點:隱私與安全。

Web 3.0背後的概念是,讓數據本身依託於開放的數學算法與協議,不依賴於機構甚至個人。建於Web 3.0 的應用程式稱爲DApp(Decentralized Application),強調網路開放而且分散地安全。

對用家來說,Web 3.0的體驗可能和Web 2.0分別不算太大,而差異在於使用者或創作者能對自己貢獻的內容保有所有權,還能獲得一定程度的回報。私隱方面,用戶能清楚知道這些數據的用途,並且具有決策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