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大食堂是哪年的事

來源:趣味百科館 2.46W
人民公社大食堂是哪年的事

1958年夏天,“大躍進”運動與日漸炎熱的天氣一樣,如火如荼,進入高潮。在部分農村,人民公社已然有了雛形。一些地方熱情很高,甚至直接宣佈人民公社爲全民所有制,可以作爲“向共產主義過渡”的試點,所有個人財產和個人債務都一股腦兒“共了產”,分配上完全實行供給制。

這樣的“共產風”背景下,作爲人民公社建立的一項不可或缺的新生事物,公共食堂應運而生。

位於秦皇島海邊的北戴河,是中共中央領導人避暑和暑期辦公地。

8月,黨中央在這裏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把創辦公共食堂等上升到新的高度:“公共食堂、幼兒園、託兒所、縫衣組、理髮室、公共浴室、幸福院、農業中學、紅專學校等等,把農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體生活,進一步培養和鍛鍊着農民的集體主義思想。

”“吃飯不要錢,老少盡開顏;勞動更積極,幸福萬萬年。

”這是當時人們對公共食堂的理解。

媒體宣傳也的確把大辦公共食堂,上升爲進一步解放勞動力,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有效措施。

既然是一項利國利民利集體的大好事,公共食堂的發展,就有了驚人的速度。

廣大農村一下子涌現出數以百萬計的公共食堂。

到了年底,全國共辦農村公共食堂340多萬個,在食堂吃飯的人口占全國農村總人口的90%。

當時有媒體專門針對如何辦好公共食堂發表文章,提出飯菜要多樣化,粗細搭配,有幹有稀,菜要多種,有菜有湯,儘量免費供應醬油、醋、蔥、蒜、辣椒等調味品。

要注意改善伙食,爭取每月吃兩三次肉,每逢節日會餐。

食堂要講究衛生,要有自己的蔬菜基地,對年老社員、兒童、病員、孕產婦應在飲食上適當照顧,要利用舊有房屋改建飯廳或儘可能地新建簡易飯廳。

公共食堂爲廣大農民勾勒出了夢想家園的美景,吃飯不限量,吃菜不重樣。

在人們的概念裏,只有“放開肚皮吃飯”,才能“鼓足幹勁生產”。

但一下子有這麼多人“放開肚皮吃飯”,一時間又能到哪裏去找可供填滿那麼多肚皮的下鍋米和燒飯柴啊?於是,不少公共食堂便傾其所能,傾其所有。

這樣的狀況實行不久,多數食堂已經寅吃卯糧了。

關於人民公社大食堂是哪年的事內容的介紹就到這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