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前的消費心理影響有哪些

來源:趣味百科館 4.85K
新冠疫情前的消費心理影響有哪些

1、更強調消費便利性:受新冠疫情影響,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外出購物行爲明顯減少,爲保證基本生活所需,如何以便利的方式獲取生活物資成爲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商超採取的線上、線下聯動O2O商業模式在滿足消費者便利性需求方面表現出了較大優勢,深受消費者喜愛。首先,商超銷售的商品主要是生活必需品;其次,通過線上渠道由消費者下單並送貨上門的便捷服務有效滿足了消費者減少出門風險的需求。同時,餓了麼、京東到家等生活服務平臺以及微信小程序和微信羣的加入,使得消費者在解決“菜籃子”問題方面更傾向於O2O模式。消費者嚐到了線上線下消費渠道融合帶來的便利。

2、更注重消費時效性:線上消費的增加,使得消費者更注重購物時效性。在新冠疫情期間,生鮮產品的網上採購比率直線上升,由於此類產品的保質期較短,商家是否能快速發貨、產品能否及時送達成爲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然而,受新冠疫情影響,物流行業面臨人員緊缺、道路受阻等多重挑戰,在出現了多起因物流不及時造成生鮮產品質量下降的問題後,消費者對於消費時效性的關注度進一步提升。在迎合消費者這一心理需求方面,網絡零售商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鑑。首先,擁有自營商品庫存和自營物流模式的京東購物平臺在經歷了短期的物流時效影響後,快速調整物流,保證了發貨、配送的速度,滿足了消費者對於時效性的需求。另外,部分企業如盒馬等,通過共享用工這一創舉,緩解了新冠疫情期間用工緊張問題,通過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在很多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購物的時效性需求。

3、更關注消費安全性:新冠疫情期間,人們最關注的就是安全性問題。隨着醫療部門對新冠病毒的深入研究,證實了病毒可通過呼吸道和接觸傳播,而消費行爲必然的近距離接觸及交易物品可能攜帶病毒的風險成爲消費者減少不必要消費的關鍵因素。針對這一問題,部分商家及物流機構加強了對商品和配送安全性的重視程度,並催生出“安心送”服務。以餐飲外賣爲例,新冠疫情期間的餐飲外賣會專門在外賣中配製一張“安心卡”,用於記錄食品製作員、打包員和送餐員的姓名及其當日體溫等信息,甚至部分安心卡上還印有二維碼,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即可看到食品製作的視頻。使食品安全可追蹤,讓消費者更放心。而生鮮產品則着重在產品包裝的安全性方面下功夫,如用塑料薄膜將青椒、土豆等食品按種類、重量分開包裝,以此讓消費者放心。與此同時,智能快遞櫃的無接觸配送受到更多消費者的青睞,而無人快遞車、無人機送貨等技術的應用使物流配送中人與人的接觸進一步減少,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人工智能向民用快遞領域的延伸。

4、更渴望消費趣味性:新冠疫情期間,與“宅經濟”共同發展還有“宅文化”,由於線下的生活、娛樂、社交、通勤等社交活動的大幅度減少,人們對於日常生活的趣味性需求不斷提升。相關數據顯示,疫情期間,用戶使用視頻平臺頻次高達52.4%,願意花費更多時間觀看的用戶達30.2%。與此同時,網絡直播平臺成爲滿足消費者趣味性追求的重要途徑。如在新冠疫情期間受到重創的旅遊行業通過網絡直播平臺展示旅遊線路和度假產品,通過打造沉浸式的線上旅遊體驗、挖掘個性化需求、設計定製化產品等手段,引起消費者的情感共鳴,疫情結束之後旅遊需求的快速恢復,在“五一”小長假期間得以體現。

關於新冠疫情前的消費心理影響有哪些的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裏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