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8點下8點幾個小時

來源:趣味百科館 4.16K

上8點下8點幾個小時的答案是:12個小時

上8點下8點幾個小時

中國古代用“銅壺滴漏”的方法來計時,將一晝夜分成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相當於西方鐘錶的兩個鐘點。當鐘錶由西方傳入中國後,人們把中國的一個時辰叫“大時”,而把西方的新時間一個鐘點叫“小時”。事實上,中國古代也有類似於今天“小時”的概念。如,《明史-志第七-歷一》記載:“蓋太陽依赤道左行,每十五度爲一小時。”360÷15=24,可見,此處的“小時”基本等價於我們今天的這個時間概念。後來,隨着鐘錶的普及,“大時”一詞逐漸消失,而“小時”一直沿用至今。

中華民國成立以前,採用十二地支計時,地支既表示年、月、日,也表示時,將一天分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時辰。中華民國成立以後,採用公元記年、月、日、時,同時又保留中國的陰曆,公元記時,把一天分成24個時辰,比傳統的十二個時辰小一倍,故稱之爲小時。

幼年或少年時候。

時間單位。我國古代每天分十二時﹐以十二地支依次標記。至近代每時又分爲二﹐適與國外每天分二十四點鐘相合﹐故沿稱現行二十四分法之時爲小時。

時間是一種尺度,是物理學中的七個基本物理量(長度m,時間s,質量kg,熱力學溫度K(開),電流單位A(安),光強度cd(坎德拉),物質的量mol(摩爾))之一,符號爲t。時間在物理學定義是標量,藉着時間,事件發生之先後可以按過去-現在-未來之序列得以確定(時間點),也可以衡量事件持續的期間以及事件之間和間隔長短(時間段)。時間是除了空間三個維度以外的第四維度。

時間是一個較爲抽象的概念,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時間概念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參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週期變化的規律。例如月球繞地球週期,地球繞太陽週期,地球自轉週期,原子震盪週期等。愛因斯坦說時間和空間是人們認知的一種錯覺。

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提出:不能把時間、空間、物質三者分開解釋。時間與空間一起組成四維時空,構成宇宙的基本結構。時間與空間在測量上都不是絕對的,觀察者在不同的相對速度或不同時空結構的測量點,所測量到時間的流逝是不同的。廣義相對論預測質量產生的重力場將造成扭曲的時空結構,並且在大質量(例如:黑洞)附近的時鐘之時間流逝比在距離大質量較遠的地方的時鐘之時間流逝要慢。現有的儀器已經證實了這些相對論關於時間所做精確的預測,並且其成果已經應用於全球定位系統。另外,狹義相對論中有“時間膨脹”效應:在觀察者看來,一個具有相對運動的時鐘之時間流逝比自己參考系的(靜止的)時鐘之時間流逝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