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普高地大蚯蚓在哪發現

來源:趣味百科館 1.01W

澳大利亞。

吉普高地大蚯蚓在哪發現

吉普高地大蚯蚓最早是在澳大利亞發現的,是1870年發現的。吉普高地大蚯蚓指吉普斯蘭大蚯蚓,是世上發現的最大的蚯蚓,分佈於維多利亞省的摩寧頓半島。這種巨型吉普斯蘭蚯蚓膚色美麗,前1/3爲暗紫色,後面的部分爲粉紅色到灰色,吉普斯蘭巨型蚯蚓是僅存於澳大利亞獨特的本土動物,屬於瀕危物種。吉普斯蘭大蚯蚓,是目前世上發現的最大的蚯蚓,分佈於維多利亞省的摩寧頓半島。該物種生活在很深的地下洞穴,故平常難以得見。

1870年,測量員Warragul發現了某種類似蛇的生物。便將它送至維多利亞博物館的Frederick McCoy教授那,教授鑑定其是一種新蚯蚓,便把它命名爲Megascolides australis。即吉普斯蘭大蚯蚓。

通常它們移動緩慢,但當它們快速在洞穴中移動時會發出嘎吱的響聲,因此可以被附近的人察覺到。

蚯蚓身體分節但不分區,疣足退化,體表具剛毛。雌雄同體,生殖腺1-2對,有體腔管起源的生殖導管,性成熟時體表出現環帶,交配時可相互授精,卵產於環帶中,脫落後形成卵繭,直接發育。剛毛簡單,8個,有時很多,排成環狀,精巢1-2對,一般在10-11節,雄性生殖孔一對,位於後精巢之後2個或更多的體節上,即在14節之後。卵巢一對,位於第13節,環帶較厚,卵黃較少。

運動方式爲蠕動收縮。幾個體節成爲一組,一組內縱肌收縮,環肌舒張,體節則縮短,同時體腔內壓力增高,剛毛伸出以附着。而相鄰的體節組環肌收縮,縱肌舒張,體節延長,體腔內壓力降低,縮回剛毛。每個體節組與相鄰的體節組交替收縮縱肌與環肌,使身體呈波浪狀蠕動前進。蚯蚓每收縮一次可前進2-3cm,收縮方向可以反轉,因此可做倒退運動。

體腔發達,同時還被髮達的隔膜分割成按節排列的體腔室。隔膜上有小孔及括約肌,以控制體腔液由一個體節流入另一個體節。體壁肌肉收縮時,隔膜肌可以調節體腔內的壓力,協助體節的延伸。身體背中線節間溝處有背孔一個,排出的體腔液可使體表溼潤。體腔中還包含有體腔細胞、蛋白質及懸浮的其他顆粒。

熱門標籤